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进行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其肠梗阻对MSCT术前分期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结肠癌患者79例,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MSCT和肠镜诊断结肠癌部位的差异,分析其肠梗阻和非肠梗阻对MSCT术前分期的影响.[结果]MSCT对结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3.5%、64.6%、100%和68.4%. MSCT和肠镜诊断结肠癌部位的准确度为93.7%和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和非肠梗阻患者术前CT-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0.1%、80.0%和94.9%,三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肠癌解剖学部位的和评估术前分期,但在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其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肠梗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确诊为肺动脉栓塞13例,其中中央肺动脉栓塞5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3例,肺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4例正常胰腺志愿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值)等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E小于正常组,TTP、P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BF、BV、PE明显小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TTP、P大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第2、3、4期P值高于第1期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及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意义。胰腺癌组织和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对比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9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和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三种重组方式,分析三种重组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同期30例患者行肝动脉DSA血管造影,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本组肝动脉变异率为32%;VR与MIP对肝动脉2级以下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3级以上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上有明显差异(P<0.05),MIP优于VR;30例同期行DSA检查的肝癌患者中,MIP与DSA在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上完全一致,对3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4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上有差异(P<0.05),DSA优于MIP;VR与MIP在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有5种变异类型,变异率为27.8%。正常组肝静脉Ⅰ型80例(95%),Ⅱ型4例(5%),7例(8.3%)可见右后下肝静脉。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血管、肝血管性病变及富血管性肿瘤性病变,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准确信息。VR、MIP与MPR三种重组技术结合使用在肝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并不亚于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上肢动脉成像方法和临床价值,寻找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方式、速度、用量及最佳的扫描、后处理参数。方法用64层螺旋CT对疑诊上肢动脉病变的48例病人应用不同准直、螺距和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式行上肢动脉CT成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三维图像;比较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上肢动脉图像质量。结果48例病人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双侧上肢动脉成像,其中40个上肢发现有动脉病变,且CT显示病变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经统计学分析,层厚0.6mm螺距1.5组的VR图像评分与层厚0.6mm螺距0.9组无明显差异(t=1.21,P>0.05),而明显高于其他所有组(层厚1.0mm螺距0.9组、层厚1.0mm螺距1.5组、层厚2.0mm螺距0.9组、层厚2.0mm螺距1.5组)的评分(t=3.26,2.25,4.13,2.89,P<0.05)。高压注射器以6.0ml/s双筒依次团注70ml对比剂和50ml生理盐水与单筒以同样速率团注100ml对比剂成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t=1.30,P>0.05)。结论最佳的参数设置为:螺距1.5,准直64×0.6,层厚0.6mm,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的应用方式为:先70ml对比剂(370mgI/ml浓度)后50ml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6.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足背静脉,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主动脉弓CT值达100Hu时再延迟7s开始扫描双侧上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法洛四联症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21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4例有手术结果,7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64层螺旋CT对21例患者均显示了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壁肥厚。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6例,右位主动脉弓4例,双主动脉弓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迷走左头臂静脉3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和大的主肺侧支动脉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不仅显示了心脏的解剖畸形,还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及肺动脉的发育情况。64层螺旋CT是一种诊断法洛四联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MCA的CTA表现.结果 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MCA 肌桥长度为7~32 mm,平均21 mm,厚度2~5 mm,平均2.6 mm.结论 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炎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结肠镜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憩室炎病例的临床及MSCT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所有病例均作腹盆部CT平扫检查,其中2例加作CT增强检查,总结结肠憩室炎的MSCT表现特征。结果 CT表现为结肠肠壁囊袋状突出并周围脂肪密度增高10例,其中憩室内粪石7例,仅表现为肠壁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及气腹征者1例,结肠肠壁增厚9例,憩室炎穿孔5例,其中气腹3例,合并出血1例。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结肠憩室炎病变及其并发症,对结肠憩室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 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 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12.
64层CT后处理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长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长骨恶性肿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和容积成像(VR) 2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其中MPR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VR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2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骨膜反应的形态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恶性肿瘤,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长骨恶性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正常胰腺40例,胰腺癌患者15例,行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检查,采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所有病例的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癌部位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ermeability)、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90.7±29.26)ml.100 ml-1.min-1、(192.31±43.81)ml/L、(20.63±16.02)0.1 s、(142.38±33.4)0.1 s、(99.33±49.95)0.5 ml.100 ml-1.min-1和(157.72±52.48)ml/L;胰腺癌组的BF、BV、TTS、TTP、permeability和pBV分别为:(22.91±10.64)ml.100 ml-1.min-1、(52.28±18.06)ml/L、(19.43±7.58)0.1 s、(154.92±30.83)0.1 s、(115.23±33.55)0.5 ml.100 ml-1.min-1和(83.06±41.68)ml/L。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表明胰腺癌时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少于正常胰腺的血流灌注量;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两组间的BF、BV、pBV及Permeability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胰腺组和胰腺癌组的CT灌注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对比分析58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3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病例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距离、左肾静脉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以及两者的比值。结果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程度较正常人明显;病例组、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为20.3°±6.1°和46.8°±16.2°(P0.001);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分别为(3.3±1.3)mm,(9.8±4.9)mm(P0.001);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比值(D_2/D_1)分别为3.9±1.3和2.0±0.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精确地评价左肾静脉狭窄程度,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跟踪扫描技术在16层螺旋CT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跟踪扫描、测试扫描和估算扫描各100例CTA,所有扫描图像传送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并分别由3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3种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别统计优、良、可、差.结果 跟踪扫描图像质量优级率89.00%、良7.00%、可4.00%、差0;测试扫描优级率70.00%、良11.00%、可15.00%、差4.00%;估算扫描优级率61.00%、良13.00%、可21.00%、差5.00%.结论 应用跟踪扫描技术进行16层螺旋CT动脉成像所得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测试扫描和估算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准确性、可靠性。方法收集3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对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64层MSCT可评估率为91.53%。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94%、98.59%、95.88%、99.64%。结论 64层MS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无创性的评估冠脉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经手术证实的1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CT以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见腹膜后和腹腔游离气体。8例CT增强扫描有5例(62.5%),5次观察到十二指肠肠壁破裂的破口及内容物外溢。13例均表现为十二指肠肠壁不同程度增厚,部分肠壁边缘模糊。13例均有腹腔、腹膜后积液及右侧肾周模糊、积液。4例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增高伴少许血肿形成。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具有一定特征性的CT征象,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检查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