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2007年11月,应用30块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9例,分析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术后并发症以及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采用游离前臂皮瓣16例、游离腓骨瓣11例、游离前臂皮瓣和腓骨瓣复合瓣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1例,全部游离组织瓣成活,术后1例发生血栓,抢救后组织瓣愈合良好。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法 应用游离前臂皮瓣、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23例,分析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患者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皮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23例游离组织瓣成活21例,术后发生血栓4例,抢救成功2例;受区和供区共7例发生并发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术后血管危象,其与血管吻合技术、血管情况、组织瓣及血管蒂的放置处理及早期的头部制动、呼吸道护理、围手术期用药密切相关.结论 游离前臂皮瓣和游离腓骨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制备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重建的82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组织瓣的类型、修复部位、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我科目前应用的行口腔颌面部重建的游离组织瓣,其中前臂皮瓣52例,腓骨皮瓣22例,腹直肌瓣8例;舌部缺损49例,颊部缺损5例,下颌缺损22例,腭部缺损6例;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为97.6%(80/82),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4.9%(4/82),抢救成功率为50%(2/4);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1%(9/82)。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及腓骨肌皮瓣3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1例,总结其成活情况、患者外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各种因素。结果:91例病例中有7例组织瓣坏死,组织瓣总体成活率为92.3%。绝大多数组织瓣成活的病例均达到了术前所预测的功能与外形,患者满意率达92.8%。影响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后血管危象及术后感染,前者与血管吻合技术、血管情况、组织瓣及血管蒂的放置处理密切相关;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与组织瓣的成活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3种组织瓣的移植整体上是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缺损的修复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与普通血管缝合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吻合方式将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63例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血管套接组(n=32)修复时采用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吻合动脉及静脉,普通血管缝合组(n=31)采用血管缝线吻合血管,比较两组病例血管吻合时间,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以及患者面部外形、面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血管套接组、普通血管缝合组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15.66±8.76)分钟、(65.55±15.14)分钟,两组吻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移植组织瓣63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3例,成活6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4.76%,总成活率为96.83%。血管套接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2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1例、成活3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3.13%、成活率96.88%;普通血管缝合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1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2例、成活30例,皮瓣危象发生率6.45%、成活率96.77%。两组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舌体运动、咬合关系及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安全有效,患者面部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术中血管套接和普通缝合吻合血管的方法,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和皮瓣成活率基本相同,但血管套接法吻合速度快、易于掌握,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33例,分析缺损的部位、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戍活的各种因素。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为颊部的洞穿缺损,15例为上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6例为腭部洞穿缺损,2例为先天性腭裂术后巨大腭瘘,全部患者的33块前臂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皮岛均获得成活并完成修复目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0%,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血供可靠并且制备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蒂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几种带蒂肌 (皮 )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方法 :对1995 .1.-2 0 0 3 .9.间采用带蒂肌 (皮 )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 12 3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包括受区缺损情况、组织瓣的类型、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结果 :12 3例中 12 0例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同期修复 ,3例为放射性颌骨坏死缺损的修复。 12 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例在术后第 2d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导致的失血性休克。胸大肌皮瓣 ( 4 0例 )、胸锁乳突肌皮瓣 ( 3 7例 )和颈阔肌皮瓣 ( 3 5例 )为最多采用的组织瓣 ,占全部带蒂组织瓣的 91% ( 112 /12 3 )。移植成功率为 92 .6% ( 113 /12 2 )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1%。结论 :带蒂肌 (皮 )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缺损 ,应根据缺损的组织量、部位、缺损范围和全身情况选用不同的带蒂组织瓣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成功地应用激光行兔颈动、静脉血管吻合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临床上对1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了游离组织瓣修复,CO_2激光血管吻合,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至2007年应用游离组织瓣重建创伤性组织缺损病例20例,分析受伤原因、缺损情况、游离组织瓣类型、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合并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中,单纯软组织缺损8例,软硬组织复合缺损12例;15例为Ⅱ期手术,5例为同期手术或与骨折复位固定术同期完成.20块游离组织瓣应用于缺损修复,其中腓骨瓣11例、髂骨瓣1例、前臂皮瓣7例、肩胛皮瓣1例,全部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腓骨瓣和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早期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可有效避免局部瘢痕和组织变形移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成功地应用激光行兔颈动,静脉血管吻合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临床上对1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了游离组织瓣修复,CO2激光血管吻合,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种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2种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口腔颌面部大、中型组织缺损的患者,立即用带蒂肌皮瓣和游离组织瓣进行舌、口底、面颊部、腮腺区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4块带蒂肌皮瓣成功率为96.3%(52/54),使用最多的是胸大肌皮瓣;17块游离组织瓣成功率为88.3%(15/17),使用最多的是前臂游离皮瓣。所用各类组织瓣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用组织瓣立即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可及时恢复口腔颌面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区岛状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分支颏下动、静脉为蒂制备颏下区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结果:应用该皮瓣修复的14例患者,12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1例失败,成功率92.9%,全部病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切口隐蔽、无需血管吻合、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一期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前臂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的经验,对前臂皮瓣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等加以分析和讨论.方法2001年2月至2004年9月,应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75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5例;年龄32~81岁,除一例为其他原因造成的面部软组织缺损外,均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常规切取前臂皮瓣并即刻修复缺损;结果75例前臂皮瓣成活73例,修复成功率为97.3%.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制取的前臂皮瓣面积最大为10 cm×8 cm,最小为5 cm×3 cm,平均面积为7.5 cm×5.5 cm,血管蒂最长约11cm,平均长度为9 cm.3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结论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目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选择.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尤其是颊癌,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游离皮片移植等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有较多的关键点。笔者的团队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颈部的血管吻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针对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动静脉吻合的技巧、血管选择、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等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提高显微外科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成功率的经验。方法:2006年至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其中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皮瓣成活164例(97.6%),失败4例,11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例(66.7%),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a,93%的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舌体运动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高,保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5d内要密切观察皮瓣情况,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下唇1例。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男性患者组织瓣上生长胡须,2例静脉回流障碍,1例组织瓣坏死,其余成活良好。缺损部位修复后,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