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的变化,探讨并评价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合格者各86例。患者静脉血在脑出血后第1、2、3、5和7d获得,健康体检合格者静脉血在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在脑出血后第1d升高,第2d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死亡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1)。R0C曲线分析显示,脑出血后第1、2、3、5和7d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预测脑出血1月内死亡均有显著价值(均P<0.01),相比之下,第2d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对脑出血1月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脑出血后显著升高,与疾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98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0例。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29例(29.6%)。t检验显示,脑出血组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6±2.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4)ng/ml(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是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4,95%CI=1.114~1.55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3,95%CI=0.759~0.892,P<0.001),且判定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7.9ng/ml,对预测脑出血1个月内死亡有86.2%的灵敏度和79.7%的特异度。结论:脑出血后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浓度升高,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肿大小、脑水肿体积的相关性。方法40例脑出血患者检测血清CRP含量及动态变化。计算入院时及发病3~7d脑内血肿大小和脑水肿的体积;对照组为非脑出血患者40例。结果脑出血组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RP与血肿大小、脑水肿体积正相关。结论血清CRP的表达反映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程度,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预测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4月至2019年07月期间急诊入院的1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统计患者入院后30天的病死率。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估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S100β蛋白与NSE含量呈正相关(r=0.16,P0.05)。ROC曲线显示:S100β、NSE均可单独预测患者预后,而预测的准确性依次为:S100β(S100β+NSE)=NSE。结论:S100β、NSE作为生物学指标可以预测患者预后,S100β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制订一个基于量表的自发性脑出血危重程度评价模式,并评估其对自发性脑出血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SICH量表,得出其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年龄、GCS评分、血肿位置、血肿体积、收缩压范围、血肿破入脑室、合并症为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因素制订SICH量表,评分范围从0~8分。SICH量表诊断不良结局的最佳诊断界点是≥4,由此得出的Youden指数分别是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0.85~0.91);诊断较好结局的最佳诊断界点是≤2,由此得出的Youden指数分别是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 CI:0.81~0.89)。结论:SICH量表可以对ICH患者进行危重程度的评估,并对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脑出血患者血清自身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CAA脑出血患者和正常老年对照组各20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分别采用方体定向钻颅置软管血肿排空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保守治疗CAA脑出血患者26例。结果 CAA脑出血组血清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均低于正常;26例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14例患者痊愈,10例遗留不同程度偏瘫失语,2例死亡。结论自身抗Aβ抗体异常可能在CAA脑出血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AA脑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三种治疗方案各有其相对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血浆NSE浓度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评价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各98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NSE浓度,统计分析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14.7±4.9)μg/L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4.2±0.7)μg/L(P<0.01)。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与血肿量(r=0.621,P<0.01)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r=-0.595,P<0.01)显著相关,认定为脑出血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95%CI=1.114~3.614,P<0.01),对脑出血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24~0.941,P<0.01)。结论:血浆NSE与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可正确预测脑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高,预后差。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参与脑出血后脑损伤过程[1-3]。本文检测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浆D-D、CRP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旨在揭示其与老年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为老年脑出血预后的早期预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脑出血患者血浆抵抗素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共123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脑出血组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抵抗素(resistin)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的表达特点,探讨miR-21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脑出血后时间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选择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来自健康志愿者,并要求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与病例组匹配。采集4例病例组患者和与之相匹配的4例对照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清,抽提RNA,采用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microRNA在各组间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及microRNA表达的差异性。运用靶基因预测软件及文献复习,挑选出可能与ICH相关的microRNA(miR-21)及其靶基因,采集31例病例组患者在脑出血后6h、24h、72h及7d的外周血,采集11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抽提R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miR-21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出血时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microRNA芯片结果显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共有101种microRNA表达下调(fold change1.5),53种microRNA有统计学差异;表达上调的microRNA共有10种,其中2种呈差异性表达;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及文献复习,分析miR-21可能与脑出血的多个病理机制相关;real-time PCR验证实验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miR-21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下调;且miR-21在发病6h、24h、72h及7d各个时间点表达随时间呈曲线变化趋势。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特异性的mico RNA表达谱;miR-21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随时间变化表达下调,且其变化趋势与脑出血后水肿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CX43)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和亚低温组,采用注入自体血方法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成功后15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使大鼠肛温在30 min内控制至30℃~31℃,维持4 h。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4和p-CX43的定位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AQP4和p-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多,血肿周围脑组织AQP4和p-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AQP4和p-CX4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但都高于假手术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的脑水肿,这种保护性疗效可能与下调AQP4和p-CX43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晓波  夏鹰  聂柳  金虎  李友俊 《解剖学报》2021,52(4):506-511
目的 分析微小RNA-141-3p(miR-141-3p)在脑出血(IC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41-3p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40例脑出血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41-3p的含量.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1-3p...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对患者脑出血量的持续监测,本研究提出一种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引导的新型脑出血连续监测方法。该方法应用栈式自编码算法解决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 MIT)逆问题,对不同出血量大小的不规则脑出血进行预测,并采用面积估算法估算脑出血量面积。将脑出血面积变化趋势与CT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趋势与同等状态下CT图像所示的脑出血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MIT对临床脑出血量的连续监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80例,ELISA检测血浆IL-18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IL-18浓度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和脑室积血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是脑出血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8,95%CI=1.017~2.682,P<0.01),对脑出血后1年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P<0.01),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IL-18与脑出血预后显著相关,临床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评估脑出血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病例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42例(疾病对照组)以及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少量出血组34例、中等量出血组49例、大量出血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27例、中重度组37例、重度组19例.根据患者住院28 d是否死亡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各组血清IL-6和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IL-6、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少量出血组的血清Ib6水平低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等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P<0.05).轻度组的血清IL-6水平低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P<0.05).死亡组的血清IL-6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血清IL.-6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45,r=0.328,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590,r=-0.366,P<0.05).血清IL-6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70.93%,特异性为82.35% (AUC=0.788).血清TGF-β1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灵敏度为86.05%,特异性为70.59% (AUC=0.83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水平可能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iRNA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Ⅶ型胶原酶注入苍白球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予10μL空病毒载体或EGFR 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侧脑室注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脑组织中EGFR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GFR、GFAP、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血肿周围脑组织EGFR表达逐渐上调,第7天达到高峰(P0.01)。与模型组比较,EGFR siRNA缓解脑组织病理损害,减少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并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EGFR、GFAP及p-STAT3表达水平(P0.01)。结论 EGFR基因沉默通过阻碍STAT3磷酸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出血脑水肿时,健侧大脑半球颞顶叶皮质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及机制。 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无肝素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用MRI T2加权和病理学检查测定双侧半球颞顶叶皮质的水肿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个部位AQP-4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最后从超微结构的角度探讨健侧半球颞顶叶皮质AQP-4改变的原因。 结果: 脑出血模型组大鼠出血侧和健侧颞顶叶皮质AQP-4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1 d AQP-4 mRNA和蛋白即明显加强,第3 d达峰值,其后逐渐有所下降,但持续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健侧AQP-4表达弱于出血侧,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电镜观察结果:出血侧颞顶叶皮质出现神经元水样变性,健侧颞顶叶皮质神经细胞核膜间隙无扩张,核周体无明显空泡形成,但线粒体明显肿胀呈球形,部分嵴断裂或溶解消失,透明成空泡;粗面内质网扩张,表面核糖体出现脱落,提示该部位细胞水肿不明显,但是出现了缺氧性改变。 结论: 脑出血后健侧颞顶叶皮质AQP-4在水肿不明显的情况下出现表达增强,其增高可能与脑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的独立危险因素。白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周血IL-6浓度升高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浓度,旨在揭示血清刀蜥浓度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在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170例脑血管病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IgG、IgA与IgM型ACL,其中病例组脑出血58例、出血性脑梗塞10例,单灶脑梗塞92例;多灶性脑梗塞10例。结果除病例组脑出血及出血性脑梗塞患者IgG型ACL平均结合指数(BI)与对照组同型ACL比较无明显差别外,其它各病组血清中各型ACL平均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脑出血及出血性脑梗塞组IgA-ACL、IgM-AC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血性脑梗塞IgA、IgM型ACL又明显高于脑出血(p<0.05和p<0.01)。多发性脑梗塞三型ACL显著高于单灶性脑梗塞(P<0.01);单灶性脑梗塞ACL显著高于脑出血(P<0.01)。ACL浓度变化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提示ACL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与消失是疾病过程中机体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ACL的检测可作为预测中风发生或对其临床病情的估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n=47例,尼莫地平)与联合组(n=51例,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2.3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上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