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综述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2001-201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进行分析。结果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受多种代谢酶、基因、蛋白的影响,多种药物对迟发性腹泻有不用程度的治疗作用。结论了解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可进一步提高该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喜树碱类抗肿瘤药[1]。目前市场上伊立替康仅有注射剂一种剂型,长期大剂量应用患者难以耐受,依从性差。因此,寻找一种新剂型替代注射给药成为伊立替康近年研究的重点。据国外文献报道[2-3],动物口服伊立替康后有一定的生物利用度,提示伊立替康可以血管外给药。而中空栓剂具有起效快、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避免了胃肠道反应和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因此,伊立替康中空栓可为患者提供一个方便安全的用药途径。本研究对伊立替康中空栓的处方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或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其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伊立替康的体内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众多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如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 3A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ATP-依赖性转运蛋白,且存在药酶多态性现象,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文中主要综述近年来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酶和膜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其疗效及毒性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史爱欣  胡艳玲  胡欣 《中国药房》2010,(21):1943-1945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合用沙利度胺后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SN-38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以健康♂SD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分成伊立替康注射液10、20mg·kg-1单用组(对照组)及与沙利度胺(20mg·kg-1)合用组(实验组),给药后0.083、0.5、1.0、2.0、4.0、6.0、8.0、10、12h采集血样并测定伊立替康、SN-38血药浓度,采用DASver2.0软件拟合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伊立替康10mg·kg-1实验组伊立替康AUC0~t、Cmax显著增加(P<0.05),SN-38的AUC0~t降低(P<0.05);20mg·kg-1实验组伊立替康Cmax显著增加(P<0.05),SN-38的Cmax、AUC0~t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用沙利度胺可以增加伊立替康AUC0~t同时减少SN-38的AUC0~t及Cmax。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贯叶金丝桃对伊立替康代谢的影响,荷兰研究者对5例54~66岁的癌症病人进行了随机交叉研究。这些病人连续90 min静注伊立替康350 mg/m~2,每3周1次,在第1次或第2次输注前14天开始口服贯叶金丝桃300 mg,每日3次,连续服药直至输注伊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5,(11):1178-118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方案(FOLFIRI)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但由于伊立替康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明显的个体差异,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伊立替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受多种酶的影响,其中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l(UGT1A1)在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随着深入研究,伊立替康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在预测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甚至个体化给药方面与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就影响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姜黄素增强伊立替康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伊立替康和姜黄素单用或联合用药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伊立替康和姜黄素单用或联合用药对SW620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伊立替康和姜黄素单用或联合用药对SW620细胞内拓扑异构酶I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伊立替康和姜黄素单用均对SW62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5、50μg/mL伊立替康分别与0~30μg/mL姜黄素联合处理SW620细胞12、24、48 h均具有协同抑制细胞活性的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高质量浓度比低质量浓度的伊立替康与姜黄素联合用药抑制效果显著(P0.01)。0、20μg/mL姜黄素分别与0、5、50μg/mL伊立替康联合处理SW620细胞12、24、48 h,姜黄素可以增强伊立替康诱导的SW620细胞凋亡率。20μg/mL姜黄素联合5、50μg/mL伊立替康显著上调了SW620细胞内拓扑异构酶-Ⅰ蛋白的表达,协同诱导了SW620细胞内拓扑异构酶-Ⅰ蛋白的表达。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姜黄素可以协同增强对SW620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协同诱导SW62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伊立替康、姜黄素上调拓扑异构酶-Ⅰ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1例伊立替康导致的迟发性腹泻。方法: 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迟发性腹泻的原因,机制,遗传因素和治疗。结果: 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与其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细胞毒性有关。基因多态性是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加强伊立替康用药患者的药学监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建立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以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结果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对质量浓度为1.0~2.4 g.L-1伊立替康能够完全吸附,且对空白脂质体无吸附,空白脂质体回收率达99.7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含量,在372 nm波长下,空白辅料对药物测定无干扰,盐酸伊立替康质量浓度在2.5~45.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为95.4%。结论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适用于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将对使用伊立替康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时发生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予临床分组研究,从而探讨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疾病的临床疗效,最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抗肿瘤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与间苯三酚药物治疗;对照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给与奥曲肽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均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同时补液以维持体内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但须保证营养摄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经间苯三酚与奥曲肽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64.29%,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间苯三酚给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适用于老人及儿童,在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疾病的同时,可间接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实验组78名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联合化疗。具体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伊立替康前先给予皮下注射0.2 mg的阿托品1次,第1天静脉滴注伊立替康150 mg/m2。第1~6天每天口服850 mg/m2的卡培他滨2次,以14 d为一个周期,5个周期后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中CR25例、PR26例、SD17例、PD0例,总有效率为65.4%,DCR为87.2%,肿瘤进展时间3.6个月,生存时间11.7个月。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联合治疗转移性胃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林可华  史桂芳 《海峡药学》2010,22(1):115-116
目的总结晚期宫颈癌、卵巢癌用伊立替康化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3例晚期宫颈癌、卵巢癌用伊立替康化疗期间出现胆碱综合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给予细心观察和护理。结果晚期宫颈癌、卵巢癌用伊立替康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经观察和护理,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伊立替康对晚期宫颈癌、卵巢癌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并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毒性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基因多态性与抗肿瘤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以及常用化疗药物6-巯嘌呤、伊立替康、氟化嘧啶类药物和他莫昔芬与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抑制大鼠血浆羧酸酯酶对伊立替康代谢的体外方法。方法建立伊立替康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pH和高中低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羧酸酯酶的抑制效果。结果降低血浆pH可以部分抑制羧酸酯酶的活性;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羧酸酯酶活性逐渐降低,当质量浓度达到0.4g.mL-1时完全抑制活性。结论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抑制羧酸酯酶活性,提高药物血浆稳定性,便于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6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为经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者,行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第1天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第2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2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ADRs)及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检索近5年国外有关伊立替康ADRs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伊立替康的ADRs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伊立替康引起的ADRs,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体外释放测定方法,考察两种方法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含有铵离子的PBS作为释放介质,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样品,考察以蔗糖八硫酸酯三乙胺梯度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载药脂质体在PBS中24 h释放度分别为43.3%、89.8%。结论:两种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以蔗糖八硫酸酯三乙胺梯度法制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改善了药物的滞留。  相似文献   

18.
应娜  林高通 《海峡药学》2010,22(10):90-92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体外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增值和凋亡的效果,以确定联合用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法等多项方法,体外研究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结果两药联合应用对大肠癌LOVO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单用一种药物,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4 h时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的凋亡情况发现,单用伊立替康、单用5-FU和联合用药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或者相加作用,并有促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它在体内经多种CYP450酶广泛代谢,由此导致的显著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带来影响。从伊马替尼的代谢途径、主要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体内处置过程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伊马替尼的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是否可以影响伊立替康所致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 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伊立替康或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制作肝脏病理切片并观察肝脏的损伤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及肝脏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