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并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采用临床常规急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患儿的(12.90%)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感冒发热患儿,可以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侯小瑞 《当代医学》2014,(26):116-116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河南省汤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感冒发热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儿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肛门疼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有3例出现腹痛、腹泻症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镇静、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退热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中复方小儿退热栓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患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以临床用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行基础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患儿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惊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患儿惊厥发生次数、高热退去时间和惊厥好转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儿高热和惊厥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不会带小儿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退热清解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小儿内科发热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根据血象结果分为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如病毒)感染所致,分别给予头孢克洛抗感染治疗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退热清解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退热清解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26-128+132
目的探讨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外感发热患儿1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退热洗剂治疗,1剂/d,2次/d。两组患儿连续观察3 d。比较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两组外感风寒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外感风寒证症状(发热、流涕、鼻塞、咳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退热洗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寒证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之君  吕芳 《吉林医学》2006,27(9):1075-1075
我们于2005年1月 ̄6月应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小儿外感发热共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1岁28例,1 ̄3岁36例,>3岁16例。病程均<3d,并根据体格检查及血常规等,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同时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1.2诊断标准与分型:本病根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主症容易作出诊断,并按其病情轻重分为3型。轻型:发热37 ̄38°C,伴流涕、喷嚏、头痛、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中型:发热3…  相似文献   

8.
瓜霜退热灵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小儿清热栓对内毒素性发热兔及正常兔的退热作用。方法选用7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ET)、正常组(NS)、小儿清热栓组(QRS)、对乙酰氨基酚栓组(PS)、ET+小儿清热栓组(ET+QRS)、ET+对乙酰氨基酚栓组(ET+PS)、ET+PEG600赋形剂组(ET+PEG),每组10只。各组给与相应药物,观察测定最大体温上升高度(ΔT)和6h体温反应指数(TRI6)。结果 ET组注射ET后体温明显升高,并出现双峰,平均体温变化曲线明显高于ET+QRS组与ET+PS组,ET组ΔT和TRI6均高于ET+QRS组和ET+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QRS组与ET+PS组ΔT和TRI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兔体温影响小,QRS组ΔT和TRI6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组比较,降低发热兔体温曲线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DT和TRI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兔的体温无退热作用,对发热兔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其作用与阳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栓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清热栓的退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观察其对正常家兔及发热家兔的退热作用。结果:从家兔退热实验可知: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家兔体温其DT和TRI6与N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T组在注射ET后体温明显升高,而小儿清热栓 ET组平均体温变化明显低于ET组,且DT和TRI6与ET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小儿清热栓对正常家兔的体温无退热作用,对发热家兔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其作用与阳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栓相当。  相似文献   

12.
许倩  李靖红 《甘肃医药》2014,33(3):191-193
目的:观察脐部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外感发热的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部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穴位贴敷对发热小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因风湿热致风湿性心脏病患儿根据症状典型与否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27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肌炎26例,发病率为6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χ2=4.513,P〈0.05);对照组多发性关节炎合并心脏炎、心力衰竭、关节痛发病率分别为55.56%、11.1l%和81.4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0.23%、0.0%和53.49%(χ2=4.304、3.879、3.962,均P〈0.05);两组患儿ERS增快发生率与AS0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GAS指标阳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26,P〈0.05),而对照组CoxB阳性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χ2=3.968,P〈0.05),提示临床症状典型患儿CoxB与GAS指标与不典型患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不典型性小儿风湿热的鉴别诊断,重视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君芳  蒋平 《河北医学》2003,9(3):254-256
目的:使小儿尽快摆脱惊厥状态,缩短大脑缺氧时间,以减少脑实质损伤,并防止复发。方法:尽快针刺人中穴,加强针感,必要时加刺涌泉穴。当小儿苏醒后口服清热息风中药,以防止惊厥复发。结果:90.2%的患儿能够在1min内停止惊厥。96.1%的患儿不同程度的抑制了惊厥的发生。结论:首先快速针刺是制止惊厥的较好方法,口服清热息风中药可减少惊厥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铋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90例患儿均完成治疗疗程,未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根除Hp,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在促宫颈成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无阴道分娩禁忌、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初产妇160例为观察对象,采取自愿的原则,观察组60例采用阴道内放置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对照组100例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对比两组孕妇引产成功率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置药后临产率、24h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8.33%、76.66%,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10.00%(P均〈0.05);剖宫产、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过频过强为地诺前列酮栓的主要不良反应,研究组发生2例,但是取出该药后好转。结论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它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药物,对母子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61-63
目的 探讨对小儿高热患者的治疗中服用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小儿科收治的高热患儿76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接受治疗时间的顺序进行平均分组,甲组(n=38)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布洛芬治疗,而乙组(n=38)患儿则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将不同时间点体温水平、不同时间点退热情况、不良反应等作为退热效果的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前、用药后0.5 h 两组患儿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 h、2 h、4 h 甲组体温水平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乙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高热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均有着良好的效果,而布洛芬在退热时间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小儿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小儿登革热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某三甲医院在2014年8月30日至10月31日期间,明确诊断、小于14岁的全部住院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31例小儿普通型登革热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女比例为15:16,平均年龄(7.65±4.28)岁(1~13岁),平均住院时间为(5.48±2.38)d (2~15)d.临床症状发生率前5位分别为:发热(100%,31/31)、皮疹(67.74%,24/31)、咳嗽(38.71%,12/31)、淋巴结肿大(32.26%,10/31)和关节/肌肉痛(35.48%,11/31).77.42%(24/31)的病例登革IgM呈现阳性;48.39%(15/31)的病例伴有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分别有96.77%(30/31)和35.48%(11/31)的病例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分别有67.74%、12.90%和51.61%的病例分别出现AST、ALT以及肌酸激酶异常;约t/3的病例出现血钙和血钾异常.结论 小儿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特征与成人病例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生应重视小儿登革热病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口服治疗小儿肺炎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口服途径治疗小儿肺炎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在观察期间临床诊断为细菌性小儿肺炎的病例(非危重的,年龄6个月~5岁为主),随机分为抗生素口服观察组与抗生素静脉对照组,对病例的病情转归、不良反应、治疗过程患儿依从性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非严重肺炎与静脉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小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途径有优势。结论:抗生素口服方法治疗非严重小儿肺炎是有效的,作为常规首选治疗非严重小儿肺炎的可行性、优越性更切合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