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族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l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ee,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0.0%(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由于标本数量较少,BRCAl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王树玉  许奕  贾婵维 《北京医学》2005,27(4):228-228
乳腺癌和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Hall等通过遗传连锁分析的方法识别了一个与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BRCA1).Miki等采用定位克隆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之后,国际间的乳腺癌连锁协作小组以充分的依据证实了BRCA1基因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密切关系。为了解我国汉族BRCA1基因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是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重要的抑癌基因,虽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率不高,但携带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却较高。BRCA基因已成为遗传性乳腺癌的筛查基因,此外也存在其他易感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二代测序的发展使多基因检测成为可能,本文就BRCA基因及其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最先被识别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易感基因。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1(XRCC1)是一重要的DNA损伤修复基因。BRCA1、XRCC1基因多态性,尤其是其编码区的多态性改变,很可能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BRCA1、XRCC1多态性对乳腺癌易感性的影响不一,本文在大量阅读最新相关文献基础上集成此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h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l及c—erh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hB-2、Ki67的关系。结果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h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马金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212-1213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大多国家占女性各类肿瘤的首位。乳腺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包括易感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对这些基因异常的认识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因此我们对乳腺癌发病过程中BRCA1及BRCA2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遗传易感基因可使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5%~10%[1]。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1/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2,BRCA1/2)是已经发现的乳腺癌高外显率遗传易感基因,与29%~81%的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有关。然而在乳腺癌高发的西方国家,仍然存在5%~50%的遗传性乳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无法用BRCA1/2突变来解释[2]。很多乳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与BRCA1/2突变无关。根据目前的研究和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基因 )是一种抑癌基因。本研究检测BRCA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 ,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 89例乳腺癌患者标本作实验组 ,另取非癌乳腺组织标本 30例作对照组。每一例标本分别捣碎 ,分别用酚 -氯仿抽提法提取DNA ,每例DNA用PCR扩增BRCA1基因的 2、5、1 7、2 0等 4个外显子。分别将每例病人每个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 ,对出现异常区带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 ,与基因库序列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30例非癌乳腺组织未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 ,89例乳腺癌共检测出 4例突变 ,其中 2例为 5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2 73C >G ,2 87A >T) ,2例为 1 7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5 1 1 5T >C ,5 1 1 6A >G)。乳腺癌BRCA1的基因突变率为 4 5 %(4 / 89)。结论 BRCA1突变与乳腺癌有关系 ,检测BRCA1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176-17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欧美国家,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其发病也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近年来对乳腺癌高发家族的分析表明,存在一个或更多的常染色体显性乳腺癌易感基因,所有乳腺癌中5% ̄10%的发病与其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被克隆,是癌基因、抑癌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BRCA1定位和克隆1990年Hall[3]等通过对23个乳腺癌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发现约40%家族与D17S74(17q21染色体上的一个标志)连锁,而且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检测,并从病理科资料中提取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结果,分析BRCA1、BRCA2基因水平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 1、BRCA 2基因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8/95)、52.6%(50/95),癌旁组织阳性率66.3%(63/95)、72.6%(69/95),乳腺腺病组织阳性率89.3%(25/28)、92.9%(26/2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BRCA 2基因的阳性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BRCA 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223,P<0.05),与ER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289,P<0.05),与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498,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此两种基因的表达可协助筛查出乳腺癌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时梅 《广西医学》2003,25(5):740-743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因此 ,乳腺癌的病因是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一个重大突破是 1990年Hall等〔2〕 用连锁方法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随后Miki等〔3〕 成功地克隆此基因。目前认为BRCA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RCA1的发现 ,被称为癌(抑癌 )基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外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资料已证实 ,肿瘤细胞DNA非整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志之一 ,测量和分析细…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0年以来,国内外已发现乳腺癌易感基因有BRCA1、BRCA2,而且有人又提出BRCA3,其中BRCAI是最早发现的一个,并对它的定位、结构、产物、功能、突变、突变率和外显率等作了大量的研究调查,现就BRCAI基因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1BRCA1的定位、结构、产物和功能1990年,Hall等D]首次利用PCMM6探针,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发现了早发家族性乳腺癌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D17574位点)的连锁;1991年,Nalod等(‘)调查了5个大的遗传性乳腺癌一卵巢癌家族(每个家族至少有2~3个乳腺癌和2个卵巢癌),验证了Anl的发现,并将B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l)基因exonll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l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l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l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 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结论:BRCAl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RSK4和BRCA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RSK4和BRCA1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RSK4与BRCA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的RSK4基因和BRCA1基因甲基化高于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RSK4和BRCA1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RSK4基因与BRCA1基因甲基化是导致乳腺癌RSK4与BRCA1基因表达沉默的主要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分析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每例患者乳腺癌组织甲基化基因数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乳腺癌组织中甲基化基因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直径≥20 mm、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的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组织直径<20 mm、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BRCA1基因甲基化性阳率高于年龄≥50岁、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P<0.05);组织学Ⅲ级、乳腺癌Ⅱ~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组织学Ⅰ~Ⅱ级、乳腺癌Ⅰ期、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GSTP1、BRCA1、MGMT基因甲基化基因数目高于高于癌旁组织,而且其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影响乳腺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秦雪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62-463,465
作者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 的定位、结构、功能以及这两个基因发生突变与遗传相关的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 ,以期为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组(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 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 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探讨BRCA1与散发性TNBC的关系.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TNB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散发性TNBC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2.0%(21/50),癌旁组织未检测出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在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0% (34/50)(P<0.05).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23,P=0.022).结论: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引起BRCA1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散发性TNB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高于良性肿瘤,并与高发病年龄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