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60例,大腺瘤228例,巨型腺瘤12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255例,近全切32例,大部分切除13例;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前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无肿瘤复发。结论: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0例患者术前均在导航系统工作站中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标记重要结构.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切除肿瘤.结果:10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注册误差2.0 mm,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垂体有关激素在1~2周内恢复正常.4例出现尿崩症,经治疗2周后缓解.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肿瘤全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4.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对于大型垂体腺瘤,传统的开颅和经蝶入路手术均难以全切,本文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5年12月间治疗的大型垂体腺瘤患者39例,术前均行头CT、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手术采用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肿瘤全切除23例(60.0%),近全切除14例(35.9%),部分切除2例(5.1%)。术后随访6—24个月,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肿瘤复发2例。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9例,次全切31例,部分切除6例,病人视力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尿崩症18例、脑脊液漏13例、术腔血肿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II缶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II缶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II缶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疗效和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II缶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30例经口鼻蝶入路,24例经鼻蝶入路,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1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5例.手术并发症多为一过性,死亡1例(1.85%),术后随访(随访期平均26.5个月)视力视野改善率为95%,生长激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多数学者认为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但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克服其在内镜下手术的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蜜的垂体腺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进行内镜下单鼻孔手术21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4例.高泌乳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9例。鞍前型12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7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野大且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于奇  刘云会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354-135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BrainLAB Kolibri navigation system)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17例脑内深部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实施显微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学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导航计划,并依据肿瘤部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切口及入路。术中对手术入路、肿瘤及其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准确定位,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其中全切15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结论:在脑深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能准确、快速定位肿瘤,清晰辨别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最小化,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方法对2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显微镜组:10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内镜组:11例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及全景化的视野等优点,较显微镜下经单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过程中更微创,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但两种术式都应该熟练掌握,根据不同的患者灵活地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手术经鼻入路较经口入路有较多优点,本文探讨直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方法。方法:12例垂体肿瘤经CT扫描或MRI明确手术适应证后,手术均采取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视力、视野恢复7例,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2例和脑脊液漏1例,无鼻梁塌陷、上门齿麻木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单侧鼻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上扩展(the suprasellar extension ,SSE)的垂体无功能巨腺瘤手术治疗后残余肿瘤的转归与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首次手术治疗为经蝶入路的资料齐全的68例巨大型SSE 垂体无功能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肿瘤的术中处理,术后肿瘤的残余情况、随访过程中残余肿瘤的转归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一期手术SSE 肿瘤全切者20例(20.6%),术后第1 天MRI 复查存在鞍上残余肿瘤者48例(79.4%);术后3 个月复查,残余肿瘤21例下降至鞍窝底,8 例下降至鞍窝内,3 例下降至垂体柄水平和鞍窝入口处(下降率为66.7%),均采用再次经蝶手术切除(下降后残余肿瘤的全切除率96.9%);2 例患者肿瘤虽然下降,但仍为明显的伴有SSE 的残余肿瘤,采用开颅切除;其余的12例有残余肿瘤的患者由于术后MRI 显示残余肿瘤小采取持续临床观察,其中2 例视力改善不明显者辅以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没有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脑膜炎或视力恶化;有2 例术后常规的CT检查中观察到鞍隔上少量出血但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巨大型SSE 垂体无功能腺瘤宜采用分期经蝶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关垂体腺瘤的生长方式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Hemorrhagic pituitary adenoma (HPA) is an acute clinical event in neurosurgery. Emergency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65 cases collected from the Xijing Institute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from 1995 to 2005 with HPA.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81.5%) experienced the acute symptoms of pituitary apoplexy including headache, ocular paresis, visual field deficits and hypopituitarism. On imaging features, 34 adenomas (52.3%) showed marked suprasellar extension, 17 (26.2%) showed moderate extension, and 6 (9.2%) had slight extension, another eight (12.3%) were intrasellar.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promptly by emergency surgical decompression usually within 24h after the hospitalization. Twenty four patients operated on by the traditional transsphenoidal microsurgery; whereas 41 patients operated on by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Total removal of tumors was achieved in 59 cases (90.8%) and subtotal removal in 6 cases (9.2%).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suppressive drug therapy and endocrine replacement therapy were required in seven patients with either remaining tumor or tumor recurrence. In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49 months for 54 cases, most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had markedly improved. Visual acuity and visual fields improved in 88.4% and 92.7%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preoperative visual symptoms,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HPA often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macroadenomas. With emergency surgical treatment, most patients with HPA could have quick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especially for altered consciousness and visual acuity or visual fields impairm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垂体瘤患者48例(96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垂体MRI、中心视野检查.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视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垂体MRI以及内分泌检查.对于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视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术前视力、症状持续时间等与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视野恢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前MD绝对值较低,肿瘤最大直径较小以及年龄较小的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