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MR排粪造影研究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肛、直肠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同时对前、中盆腔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方法 107例临床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女性患者,年龄20~84岁,平均55岁,进行MR排粪造影检查,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大便,分别测量静息、提肛及力排时盆底相关数据.结果 10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70例直肠前膨出(65.4%),为女性出口型便秘常见梗阻因素;85例(79.4%)患者为2种及2种以上的联合性病变,并发前、中盆腔病变,包括60例膀胱脱垂(56.1%)、59例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55.1%)、54例会阴体下降(50.5%)、28例盆底疝(26.2%).结论 MR排粪造影不仅能准确评价出口梗阻型便秘女性患者的肛、直肠形态及功能性病变,同时能对前、中盆腔联合性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出口梗阻型便秘行MR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及MR表现,以评价MR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排粪造影.发现40例患者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者占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在全部(56例)患者中,MR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者有26例.28例患者的MR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其中19例的治疗方式因此改变.结论 MR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 (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的诊断方法、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 本组65例均经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查 ,术前获得诊断 :直肠前膨出 40例 ,直肠粘膜内脱垂或内套叠 42例 ,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2 3例 ,耻骨直肠肌肥厚 2 1例 ,盆底痉挛综合征 9例 ,盆底下降 9例 ,骶直分离 1 3例 ;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 :直肠前膨出修补术、直肠粘膜固定术、直肠粘膜部分切除加固定术、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耻骨直肠肌部分全切、耻骨直肠肌部分全切加闭孔内肌自体移植术。结果 治愈 5 9例 (90 .8% ) ,好转 4例 (6.1 % ) ,无效 2例 (3 .1 % )。结论 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必须进行肛门指诊、排粪造影和结肠传输试验三项基本检查 ,根据这三项检查一般都能明确诊断。手术疗效确切 ,但术式选择应根据三项具体检查结果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病因及其直肠排粪造影表现,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方法 1174例便秘患者行直肠排粪造影检查,透视下动态观察并摄片;其中阳性1055例(男性170例,女性885例)。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男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盆底痉挛综合征,而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常多种病因共存。结论动态直肠排粪造影能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直接原因,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便秘患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 直肠前凸3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例,会阴下降35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直肠内套叠2例,直肠外脱垂1例.内脏下垂9例,肠疝1例,骶直分离9例,未见异常2例。结论 排粪造影检查对功能性出口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钡灌肠和内窥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直肠前突是指排便时直肠前壁突入阴道后壁形成的囊袋,为出口阻塞盆底松弛综合征之一,亦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直肠前突是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常见病,中重度直肠前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精神上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压力。我们采用GE 0.35T低场MR设备,通过设置合适的序列,动态观察患者直肠前突手术前后的影像表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 X线良好的显示了全部直肠功能性病变,本组35例患者中,直肠前突26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8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1例。结论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盆底动态MRI形态学表现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 6 0例妇女进行MRI检查 ,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 :30例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和 30例为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WI快速扫描序列获得屏气期间盆底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静息和最大盆腔用力时MR影像。所有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比较两组间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变化的程度。结果 盆腔器官脱垂常发生于多个部位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发生频率较高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相差显著 :膀胱膨出 (P <0 .0 1) ,子宫颈脱垂 (P <0 .0 1) ,盆底疝 (P <0 .0 1) ,直肠连接异常下降 (P <0 .0 1) ,直肠膨出 (P <0 .0 1)和盆隔裂孔膨胀 (P <0 .0 1)。结论 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整个盆底软弱 ,盆腔器官脱垂频繁发生于多个部位并伴随盆隔裂孔的显著膨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动态MRI研究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前、后女性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的肛直肠形态、功能性病变, 并对多盆腔器官脱垂进行评价, 明确注入球囊后的动态MRI在SPFS患者中的诊断优势。 方法 对53例临床诊断为SPFS的女性患者行动态MRI检查, 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大便, 测量患者直肠内球囊注入前、后力排相盆底的相关数据。 结果 盆底动态MRI结果显示, 53例女性SPFS患者中, 伴发多盆腔器官脱垂者24例。直肠内造影剂注入前、后力排相的肛直角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3, P > 0.05);相比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后的盆底动态MRI, 未注入的力排相分别有18.0%(9/50)膀胱脱垂、6.1%(3/49)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32.7%(17/52)直肠前膨出及14.6%(7/48)会阴体下降诊断为阴性。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前、后力排相观察多盆腔器官脱垂变化, 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肠内注入模拟粪便的盆底动态MRI为女性SPFS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诊断, 为术前正确诊断盆腔多部位缺陷及术后正确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 0例功能性出口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女性 3 49例 ,男性 15 1例 ,年龄 14~ 78岁 ,平均 3 6.7岁。病史在 2个月~ 3 8年。主要临床症状 :排便困难、不适、腹痛、腹胀 ,排便时间延长 ,肛门坠胀及解不净 ,多数病人需长期服泻药及灌肠帮助排便。排粪造影是给病人灌入 40 0~ 60 0ml硫酸钡混悬液 ,病人侧坐在排便装置上 ,在X线电视下作动态观察、摄片。结果 通过对 5 0 0例患者排粪造影检查 ,发现有直肠前突 14 4例、直肠黏膜脱垂 75例、直肠内套叠 5 6例、盆底痉挛综合征 10 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 65例、会阴下降 12 1例、正常 2 9例 ,以上症状多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出现。结论 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便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