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其中15例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1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1例患者中,所有病灶位于颅内脑外,位于颅底11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0例,跨叶生长9例。CT平扫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4例,等密度1例,颅骨破坏10例,瘤内钙化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4例。MR平扫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8例,等、低混杂信号2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坏死囊变16例,明显出血7例,以窄基底与脑膜相连15例,颅骨破坏12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手术见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20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5例。镜检示肿瘤坏死囊变20例,出血9例,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显示Ki-67表达升高。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外形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血供丰富,肿瘤易出血、坏死、囊变致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效应显著,多以窄基底与硬膜相连,相邻颅骨溶骨性破坏,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2.
覃峰  磨莉  钟在英  梁世伟  唐国睿  宋瑞 《武警医学》2014,(2):157-159,163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MRI特征.结果 幕上16例,幕下5例;15例病灶呈分叶状,6例呈类圆形;20例边界清晰,病灶周围脑组织受压呈现"皮质塌陷征";13例瘤周未见水肿或轻度水肿,8例出现瘤周中度水肿;18例与临近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3例与临近硬脑膜呈宽基底相连;2例有骨质破坏.MRI检查:T1WI、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15例病灶内见坏死囊变;17例病灶内见血管流空信号;21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5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3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这对提高该病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均作MRI平扫和增强检查. 结果 9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平扫,T1WI呈低等不均匀信号6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1例,7例显示血管流空.增强后扫描9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显示"脑膜尾征". 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特征,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术前均经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FSE T2WI脂肪抑制和梯度回复回波(GRE),其中6例行SE T1WI或GRE动态增强扫描.分别确定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9例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病灶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其中<5 cm 1例,5~10 cm 7例,>10 cm 1例.9例病灶内可见坏死,6例可见蚯蚓状和结节状血管流空信号.SE T1WI肿瘤实质成分呈低、等或略高信号,所有病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病例中,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门脉期均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仿.颅内、外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表现无明显区别. 结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内常见血管流空和坏死,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MRS表现特征.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MRS表现,其中MRI检查7例,MRS检查4例. 结果:7例中,肿块呈多分叶状6例,MRI平扫中3例T1WI呈等信号,3例呈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上2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高混杂信号,1例呈混杂高信号,5个肿块内及周边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3例)或不均匀(4例)增强.4例MRS均表现为Cho明显升高及明显高耸Lip峰,NAA明显降低或消失,2例MI峰明显增高,未见Ala峰和Glx峰.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S表现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2 7例 ,男 1 6例 ,女 1 1例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检查 ,回顾分析其MR影像表现。结果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在MR影像表现上有如下特点 :(1 )肿瘤主要表现为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影 ,偶可见短T1 或短T2 信号影 ,注药后 ,肿瘤增强明显但不均匀 ;(2 )外形呈不规则分叶状 ;(3)半数以上的肿瘤与硬膜窄基底相连 ;(4)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影而见不到钙化影 ;(5)肿瘤附近骨质可见破坏而见不到增生硬化。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MR影像特点 ,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其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提高其诊断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特点,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多数呈分叶状,T1WI为等及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为稍高及高信号,边界清楚,部分肿瘤内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误诊率较高,经分析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注意鉴别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高场MRI特征,探讨高场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8例,7例术前经MRI检查,1例术前经CT检查.结果 8例中,位于颅内6例,椎管内2例.7例病灶边缘有分叶倾向;8例均无钙化;颅内6例均有坏死,椎管内2例均无坏死;2例见骨质破坏;4例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实性部分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高场MRI的影像特征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WI及常规M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13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和8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DWI及常规MR检查资料.结果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规MR表现:T1加权像可见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T2加权像可见苍白球呈等信号,13例病人中12例有此项MR表现,另外有6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底丘脑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等信号.13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苍白球及底丘脑DWI及ADC图信号均未见异常.1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苍白球及底丘脑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DWI信号均未见异常.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组基底节区和丘脑ADC值较对照组和高胆红素血症组相比均稍微升高,但是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磁共振检查对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期发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并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可提供有益的帮助.DWI对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的早期诊断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变型血管周细胞瘤(AHPC)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HP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 肿瘤呈分叶状(6例)、不规则形(1例)、跨叶生长(1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等、稍高信号6例,混杂信号2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明显囊变坏死4例,“脑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例,瘤周水肿明显4例,7例与硬脑膜以相对窄基底相连.所有病例内部及周边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影.结论 AHPC具有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易出血、囊变、坏死,“脑膜尾征”少见,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但需与恶性脑膜瘤及WHOⅡ级血管周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