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 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孕引产或钳刮术后常易造成宫腔内残留胎骨 ,往往导致继发性不孕、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及腰骶部不适等 ,并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 1998年11月~ 2 0 0 2年 11月 ,我们在B超监视下 ,应用宫腔镜取出宫腔内残留胎骨 18例 ,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孕 12~ 14周引产或钳刮术后宫腔内胎骨残留 18例 ,年龄 30~ 4 0岁 ,平均 33 7岁。病程 3个月~ 10年 ,均为经产妇。表现为继发性不孕 15例 ,同时分别合并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13例 ,腹痛 9例 ,月经量减少 4例 ,腰骶部酸胀 8例 ,无症状 3例。B超均提示宫腔内残留物。已行清宫术 1次 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盖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盖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结果:主要CT表现为肿瘤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颅骨内外板,可见边界清楚的“梯形”骨质破坏区,病灶呈“葫芦状”软组织密度影,6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残留小骨片、1例残留脂质.MRTtWI上肿瘤呈低-等信号,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DWI上5例呈高信号、1例呈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7例病变侵犯硬脑膜.结论:颅盖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运用CT与MRI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如下:①CT平扫肿瘤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性肿块,邻近颅底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无骨质硬化边缘.肿瘤内常见斑片状高密度影,为瘤内钙化或骨质残片.②MRI平扫肿瘤呈等T1或稍短T1、等T2或短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颅底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结合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内膜增厚呈异常信号,3例子宫肿物MRI平扫表现为T1WI等、略高混杂信号,T2WI稍高、高混杂信号,1例表现为子宫腔明显扩张,其内可见分隔,平扫宫腔内表现T1WI、T2WI高、等、低混杂信号.结论 子宫癌肉瘤在MRI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0例累及28处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早、中期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晚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中期骨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在晚期,X线平片和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1例患者的X线摄片、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中长骨BMFH 18例,扁骨或不规则骨BMFH 3例。X线平片均有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相邻骨皮质破坏,9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5例伴有膨胀性改变,14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出现弥漫性软组织肿胀;CT表现为不规则、无结构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被软组织密度肿块所替代,邻近骨皮质呈不规则虫噬样破坏,同样可以看到有软组织肿胀,5例病灶内部见少许残留致密骨嵴和骨质破坏边缘断续性硬化,另有4例肿块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囊状低密度区,未见钙化及残留骨结构;MRI表现:8例骨质破坏区均呈不均匀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夹杂斑片状或囊状更长T1长T2信号,均有骨皮质破坏并突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原发性BMFH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X线平片、CT和MRI的结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特点,以提高陔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顷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15例骨梗死的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总共累及21个部位.股骨下端8个,胫骨上端7个,胫骨下端2个,肱骨上端1个,桡骨下端1个,距骨2个。12例患者MRI表现符合急性骨梗死,2例符合亚急性骨梗死,1例符合慢性骨梗死。21个部位的病变均示松质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改变。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最有效方法,不仅能显示早期骨梗死的各种征象,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且为无创件诊断.是评估骨椰死的最件榆杏片洪  相似文献   

10.
张玉珍  李玉华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50-1353
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近2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从1983年Smith等[1]首次运用常规MRI序列扫描,需要母体或胎儿镇静,发展到用快速MRI序列,无需镇静,使胎儿MRI诊断技术逐渐为临床应用及重视.现就其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