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脊髓血管畸形的64排螺旋CT成像方法的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35例CT增强扫描受检者,其中15例MRA提示有脊髓血管畸形;应用GE LightSpeed 64排CT,采用不同的CT增强扫描触发阈值及延时扫描时间,显示正常脊髓动脉血管及畸形血管的解剖细节.脊髓血管畸形均经DSA证实.结果 最佳扫描参数为:扫描速度0.4s/转、层厚5 mm、螺距0.5;增强扫描触发阈值180 Hu;达到该阈值后再延迟19 s后自动启动扫描;原始数据按0.625 mm层厚、0. 5螺距、Std算法进行横断面图像重建;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和恰当的图像重建技术,MSCTA能够清晰显示肋间动脉或腰动脉、前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脊髓后动脉显示不佳;同时脊髓动脉、畸形血管的起止、各分支及走行特点也能得到很好显示.结论 64排CTA可作为无创性脊髓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可作为动脉造影筛选或替代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显示上肢血管病变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amkiewicz动脉是脊髓胸腰段重要的供血血管,术前对其解剖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术前设计周密的手术方案,能有效降低脊髓缺血性损伤及术后截瘫或下肢瘫的发生。以往利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来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但属于有创检查,且技术要求高。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在注入对比剂后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全部数据的采集,再通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获得Adamldewicz动脉及起源的节段性动脉的清晰影像。它在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本文综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追踪触发技术在颅颈联合CTA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颅颈联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扫描设备为飞利浦MX8000四层螺旋CT机。11例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以探讨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以理论阈值为中心,将30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阈值分别为65HU、75HU及85HU)探讨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阈值。结果:阈值65HU组,扫描起始处颈总动脉的CT值较低(均数98HU);阈值85HU组,扫描起始处动脉显示好,但颈内动脉C1段的CT值较低(均数142HU),与同层静脉的密度对比明显降低;阈值75HU组,靶血管全程的CT值均与参考标准(150-200HU)一致,动静脉密度对比明显,后处理的动脉图像清晰。结论:①颅颈联合MSCTA可系统显示头颈部血管,避免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追加扫描。②追踪触发技术在更好地显示靶血管的同时,省去了小剂量试验,减少了对比剂用量,更加简便快捷。对比剂注速3.5 ml/s,触发阈值为75HU时的图像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老年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38例老年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比较MPR、MIP及VR对各级肺动脉血管栓塞的显示率。结果:共3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累及主肺动脉、肺叶、段、亚段肺动脉分别为30、67、118、52支。MPR、MIP、VR均能全部显示主肺动脉栓子;三者对主肺动脉栓塞以及三者对肺叶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者对肺段动脉栓塞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5),对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MIP与V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其余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薄层横断面及MPR是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血管栓子较为可靠的方法。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是筛选和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与脊髓DSA及手术对比,初步探讨256层MSCT全脊髓血管成像(CTA)及3.0TMR脊髓血管动态增强扫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临床表现及MR平扫疑诊为脊髓血管病的患者,全部行CTA检查,其中10例行MRA检查,15例在CT或MR检查3~5d后行DSA检查,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将其CTA、MRA、DS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CTA检查的17例患者中,16例较好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其中7例诊断为硬脊膜 动静脉瘘,7例为髓周动静脉瘘,2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1例无法做出诊断.其中12例准确判定供血动脉,12例准确显示瘘口位置.行MRA检查的10例患者中,7例准确诊断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或手术结果一致;其余3例DSA检查阴性.结论 256层MSCT全脊髓CTA及3.0T MR CE-MRA能安全、无创、快速、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缩短DSA诊疗时间,在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志愿者行主动脉弓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获得的主动脉弓时间-密度曲线(TDC),寻求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触发阈值分别为110 HU1、40 HU1、70 HU2、00 HU),采用16层螺旋CT结合触发技术行颈部动脉CTA检查,探讨CTA触发技术的最佳应用阈值。结果:阈值140 HU组(参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全程强化明显(CT值188~262 HU),而颈内静脉强化不明显,动静脉密度差别大,3D后处理显示的动脉图像清晰。阈值110 HU组,椎动脉起始处CT值较低(106 HU);阈值170 HU及200 HU组,C1及C5椎体平面颈内静脉的密度明显升高(>150 HU),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触发技术结合最佳触发阈值可较好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对比剂注射流率4.0 ml/s,触发阈值为140 HU时的图像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