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FTCA)的护理,使病人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方法随机抽取40例室缺(VSD)修补患者分为两组,20例实施FTCA为快通道组,手术结束后送麻醉恢复室,通过术前、术中、麻醉苏醒期积极的护理措施,使病人早拔管,返回病房;另20例为非快通道组,采取传统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法,手术结束后送ICU,在ICU进行拔管后返回病房。结果拔管时间P<0.01、术后住院天数P<0.05;住院费用快通道比非快通道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外循环(CPB)时间、阻断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肺部感染率比较,快通道组为1/20,非快通道组为2/20,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护理措施能促进FTCA的成功,促进早期拔管,减少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儿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实验组40例,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应激激素水平、术后转归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拔管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30 min、拔管后60 min的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进食时间、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儿科手术能够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李维东 《临床医学》2015,35(2):79-80
目的比较快通道和常规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择期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芬太尼使用剂量为(10.79±7.15)μg/kg,使用1种以上镇静镇痛药物为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C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对照组为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使用芬太尼的剂量较少,拔管时间、CICU时间较短,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蓉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3251-3252
选择我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全麻,治疗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治疗组气管插管时、进胸时、拔管时MAP和H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可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有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8h为分界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实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快通道组50例患儿入室后均吸入七氟醚诱导,静注舒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传统组50例予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均采用PCV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传统组比较,超快通道组术后拔管时间(36.3 ± 8.5)min (P < 0.01),重插管率0%,CICU停留时间(5.3 ± 3.2)h (P < 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手术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2 min(T2)、锯胸骨后2 min(T3)、CPB前(T4)、停CPB 10 min(T5)及术毕(T6)记录患者的HR、MAP、SpO2、CVP、BIS.统计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各时点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MAP诱导后均有所降低,但BIS组MAP在T1~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的用量BIS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BIS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BIS组术中术后多巴胺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下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导的麻醉可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ICU停留时间的缩短,使麻醉安全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彭亮  张立贤  曹阳  梁冰  黄全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45-2346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血压、心率与术毕时相比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循环相对平稳,但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实施心脏停跳(on-pump)CABG或心脏不停跳(off-pump)CABG,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on-pump CABG组及off-pump CABG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主要手术危险因素、术后ICU早期护理观察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主要手术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器械通气时间、拔管后进食时间、引流量、输血量、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pump CABG组术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off-pump CABG具有术后出血少、输血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麻醉科收治的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拔管及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患儿拔管及苏醒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0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25例,BIS组予BIS监测控制异丙酚泵入速度使BIS值维持在45±5,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3mg/(kg.h)。记录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T0)、麻醉诱导后10min(T1)、主动脉阻断后2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20min(T3)4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及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和CVP、心脏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组术后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手术麻醉中,采用BIS监控可以减少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40例小儿室缺(VSD)修补患者分为两组,20例A组运用FTS理念,将患者实施快通道麻醉,手术结束后送麻醉恢复室,使患者早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运用FTS理念进行术前、术中、麻醉苏醒期积极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另20例为B组,采取传统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法和传统的手术护理措施,手术结束后送ICU。结果两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A组比B组低,但差异性无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FTS理念的运用能促进患者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减少术后住院天数,积极的护理措施是FTS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术前镇痛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麻醉方式,观察组应用瑞昔布钠术前镇痛,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苏醒期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1~T5时间点MAP及HR均高于T0时,T1~T5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睫毛反射时间及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术前镇痛能有效减轻快通道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的躁动和疼痛,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心脏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6~45岁ASAⅡ~Ⅲ级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采用TCI模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值适当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观察并记录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清醒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目标BIS麻醉诱导丙泊酚浓度为1.8μg/ml,术中维持2.0~2.5μg/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可较快((3小时)清醒拔管,ICU停留时间较短((18小时)。结论丙泊酚TCI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时实施快通道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蓓  周毅峰 《当代护士》2017,(12):116-118
目的研究老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前采用0.5%的聚维酮碘口腔清洁对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VAP)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12月在本院实施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5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进入手术室后气管插管前采用0.5%的聚维酮碘,用电动牙刷刷牙3 min、含漱2 min、仰漱1 min,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用0.5%的聚维酮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口腔的定植菌及牙菌斑指数,降低老年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VAP发生率,并减少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和拔管时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手术结束时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好,瑞芬太尼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早,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患者麻醉苏醒期采用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无痛EV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围手术期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将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EVL患者的麻醉苏醒期中,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67-4068
将我院收治的7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神经损伤情况。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优于观察组,但是观察组血清S100β、血清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脑外伤手术中均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七氟烷术后拔管、恢复意识比丙泊酚早,但是丙泊酚在降低神经损伤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