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定共48例,平均年龄55.7岁,病程1~12年,平均4.5年.全部病例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1个节段椎管减压8例,2个节段减压35例,3节段减压5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4月(6月~24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92%.植骨融合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中减压应彻底,植骨融合对后期腰椎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应注重植骨床的准备和植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的Prolo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在固定牢固和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7岁,采用双侧半椎板有限元减压保留棘突韧带同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访1.5~4.5年,平均2年7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但有4例延迟愈合。术前JOA评分平均3.2分,术后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89.83%,优良率94.23%。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棘突韧带,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采用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自手术治疗的病人92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84名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5~60个月),疗效:优50例,占总人数的60%,良26例,占总人数的31%,可4例,占总人数的4.5%,差4例,占总人数的4.5%。优良率达到91%。结论采用加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80-4281
2012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77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42例,应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旁植骨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B组35例,应用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9%,并发症发生率为4.8%;B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4%,并发症发生率为5.7%。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尽快康复。将融合组手术与单纯减压组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9.
1990~2002年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78例。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2.6岁,经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0~18个月。优秀56例,良好19例,一般3例,优良率96.1%。笔者认为,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仅满足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而遗漏了同时存在腰椎管狭窄症而导致手术失败,治疗方法用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同时强调手术要细致,减压切除要彻底。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回顾分析1993~2005年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的87位老年性(年龄〉7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或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2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2001年6月我们对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间盘镜下行椎问盘摘除和腰椎管扩大术,该手术创伤小、对脊椎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手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非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74例老年(〉60岁)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手法矫正椎体的假性滑移、药物治疗、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随访至少2年。采用自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无疼痛及间歇性跛行,无功能限制,不用止痛剂)34例,良(偶然疼痛及间歇性跛行,轻度功能受限,偶尔使用止痛剂)27例,一般(中度的疼痛及间歇性跛行,中度功能限制,无运动,经常使用止痛剂)11例,差(中度每天疼痛及间歇性跛行,或偶尔严重疼痛,每天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应用强止痛剂)2例。结论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综合的非手术方法能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正>作者回顾分析1993~2005年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的87位老年性(年龄>7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作者收集1993~2005年中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378例,其中70岁以上116例,获得随访87例,男41例,女46例,年龄70~85岁,平均73岁,随访5个月~10年,平均5年。87例患者中,79例患者有下肢疼痛,82例患者有腰部疼痛,49例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40例患者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对英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145例患者根据狭窄范困分为单节段狭窄组和多节段狭窄组,并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腰痛113例(77.93%)。间歇性跛行(86.21%)、腰痛(83.45%)、下肢麻木(60.68%)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9.31%)、腰椎活动受限(43.45%)和下肢肌力减弱(42.07%)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1.33%,多节段狭窄组为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3.33%,后者为5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2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将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8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5例,差5例,优良率为72.2%;对照组优6例,良5例,差7例,优良率为61.1%。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