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睡前皮下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结合每日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二甲双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胰岛素总用量、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事件等。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FPG、2 hPBG及HbA1 c,胰岛素用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可用于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赖脯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NPH)与常规猪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RI)联合甘精胰岛素2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将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B组.A组采用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B组采用餐前皮下注射RI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分析2种方案的胰岛素剂量、降低血糖效果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种方案降低血糖的疗效相当.B组睡前用的甘精胰岛素剂量明显多于A组所用的NPH剂量,B组餐前所用RI剂量明显少于A组赖脯胰岛素剂量,同时B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2种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与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NPH方案相比,餐前皮下注射RI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方案不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能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B组为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25组;两组以空腹血糖<6.1 mmol/L,同时B组餐前血糖<6.7 mmol/L为目标;观察24周,观察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糖化学红蛋白的达标率及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相似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空腹血糖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均A组优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更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少,体重增加少且同样能有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吴全能 《临床医学》2010,30(7):45-4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甘精胰岛素治疗;一组以门冬胰岛素三餐前注射,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用,观察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 BG)、胰岛素用量、二甲双胍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结果甘精胰岛素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治疗后FBG、2 h BG更理想,日间血糖波动幅度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门冬胰岛素组(P均0.05)。结论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且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种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要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组(CSII组)29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38例。对2组病例均行三餐前后及睡前指血血糖监测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2组治疗后7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7点血糖均有显著下降,但CSII组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下降幅度优于MSII组(P0.05)。CSII组达标时间是(4.68±1.28)d,显著短于MSII组;CSII组在达标时胰岛素剂量为(30.09±10.09)U/d,显著少于MSII组。轻度低血糖发作次数,CSII组显著少于MSII组(p0.05)。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CSII治疗在降低血糖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改为皮下注射,分别转换成预混胰岛素70/30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R及人胰岛素N 4次皮下注射及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4次皮下注射,观察血糖达标率,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对本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型糖尿病患者CSII治疗7~10 d血糖达标者分为3组,预混胰岛素70/30每天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组(A组),人胰岛素R及人胰岛素NPH四次皮下注射组(B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四次皮下注射组(C组),比较转换胰岛素治疗后3组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日内血糖波动幅度。结果血糖达标率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低血糖发生率C组低于A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内血糖波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治疗方式均能使血糖达标,可以获得相似的血糖控制状态,B组与C组治疗较A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Ⅰ组)与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Ⅱ组)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各30例,Ⅰ组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标,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血糖波动,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平均血糖(MBG),但Ⅰ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AGE及MODD明显小于后者(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 对50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列为实验组;同期对5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糖达标情况,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实验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6.4±1.7)d,胰岛素用量(41.3±7.8)U,发生低血糖5例;对照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15.4+5.2)d,胰岛素用量(69.4+11.5)U,发生低血糖14例.结论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30-1131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的平均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62±0.14U/(kg·d)、血糖达标时间4.12±1.37h,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0.95±0.23U/(kg·d)、9.31±2.16h,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25例,单纯胰岛素泵治疗组20例,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空腹胰岛素、C肽(C-P)、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其综合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5-3196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诺和灵N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统计对比两组血糖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用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治疗后观察组血糖(FPG、2hPG)水平、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9.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且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诊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43例和Ⅱ组43例。Ⅰ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于睡前皮下注射,初始剂量12U/d,同时联合瑞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诺和龙,餐前口服1mg;Ⅱ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R初始剂量6U,分别于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联合瑞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诺和龙,餐前口服1mg。两组患者每周监测1次餐前、餐后2h及睡前共7个时间点血糖,受试者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调整范围2~4U。每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治疗3个月、6个月Ⅰ组FBG、2hPBG、HbA1c水平与同时段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心理、生理、依从性、社会关系及自身影响评分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轻微低血糖发生率、夜间低血糖事件、低血糖昏迷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泌乐治疗2型糖尿病(T2DM)初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三餐前用优泌乐加睡前优泌林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三餐前半小时用优泌林常规加睡前优泌林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有效降低高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每日总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发生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泌乐治疗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注射灵活,值得临床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效价。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0例,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三餐进餐时皮下注射诺和锐+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B组: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诺和灵R)泵入+三餐前15min注入餐时峰值。比较治疗后2组血糖达标时间和成本,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达标成本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05例需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诺和锐组(55例)和诺和灵R组(50例),2组患者分别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诺和灵R治疗2周。胰岛素起始剂量:起始总量0.5 U.kg-1.d-1,其中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各半,基础量分为日间和夜间2个阶段给予,日、夜间基础量按2∶1分配,根据餐前和睡前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基础量,根据PBG 2 h调整餐前追加量。对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日3餐前后和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餐前、餐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2组患者3餐前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诺和锐组餐后血糖较诺和灵R组控制的效果更佳(P<0.05),诺和锐组的FBG、PBG 2 h及全天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均短于诺和灵R组,所需胰岛素用量包括基础量、追加量、总量也较诺和灵R组少(P<0.01或P<0.05)。诺和锐组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5.4%),诺和灵R组发生低血糖事件9例(18.0%),诺和锐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R组(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及诺和灵R均能使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得到良好的控制,但诺和锐对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控制达标时所需时间更短、所需胰岛素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达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均达到了控制指标,但观察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多点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诺和锐30R皮下注射组),各28例,均治疗3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统计胰岛素的用量及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0.82±2.16)U vs(30.26±3.68)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78.6%,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患者依从性好,使用方便,低血糖发生率低,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之有效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达到血糖控制所用的胰岛素用量及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4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CS组(200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组(20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时间(d)、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统计资料用-x±s表示,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组(P<0.01)。结论:CS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不同胰岛素用药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列为实验组;同期对5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糖达标情况,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实验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6.4±1.7)d,胰岛素用量(41.3±7.8)U,发生低血糖5例;对照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15.4±5.2)d,胰岛素用量(69.4±11.5)U,发生低血糖14例。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80例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w后比较血糖控制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的FBG、P2B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控糖效果,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