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用低效价颗粒凝集试验方法(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 262份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38.4%.结论 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成为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好发在学龄儿童.  相似文献   

2.
珠海地区2001-2003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01-2003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6458例,阳性数为2268例,阳性率为35.1%。肺炎支原体占小儿肺炎的46.2%。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为最低,性别间无差异.2001-2003年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乔金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2-2694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6月96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7~13岁占56.2%,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8%,早期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MP-IgM阳性率高(92.7%)。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72.9%),但血沉(32.3%)及CRP(51.0%)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0.2%,右侧(53.1%)多于左侧,下叶(62.3%)多于中上叶。41例有肺外合并症,伴有心肌酶增高占29.1%,此外尚有胸腔积液、贫血、肝损害、血尿、蛋白尿、肌肉、关节痛,嗜睡或烦躁或精神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还有腹痛、胸痛、皮疹、食欲差、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肺外症状。对MP肺炎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必要时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MP可引起肺炎及肺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 428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同时做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2 428例儿童的血清标本中检出MP-IgM抗体阳性535例,阳性率为22.03%,其中男童阳性率为21.05%,女童阳性率为23.19%,男女患儿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四季均可检出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抗体,其中冬季阳性率最高(28.07%),秋季次之(24.92%)。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7岁~14岁儿童阳性率最高(36.96%)。结论胶体金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血常规等联合检测有利于MP的早期诊断,本地区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高危人群,临床应加强对MP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组43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抗体》l:40为阳性.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治疗.一般体温在3~5天内下降,个别病例可达6~7天,且痊愈.用肺炎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认识和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某医院98例住院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占94.90%,早期症状均系呼吸道感染症状,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MP-IgM阳性率高(84.69%),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75.51%),胸片均有支气管肺炎性改变。轻症77例,重症(肺外并发症)21例,所有病例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肺外并发症加用激素治疗,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患儿,早期治疗(2~5天)无效时,应考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MP-IgM检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咽拭子和血清核酸、抗体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3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MP-IgM)检测阳性为MPP诊断依据,将MPP患儿纳入研究组,将非MP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及入院当日的常规实验室指标、血清MP-IgM、肺炎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MP-DNA)、咽拭子MP-DNA进行检测。结果 有135例患儿确诊为MPP,占全部患儿的34.62%,在入院当日研究组患儿的血清MP-IgM阳性率为50.37%(68/135),直至住院15 d以后血清MP-IgM阳性率达到100.00%。在入院当日和住院2~7 d,研究组患儿的咽拭子MP-DNA及血清MP-DNA阳性率均高于血清MP-IgM(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入院当日的咽拭子MP-DNA、血清MP-DNA、血清MP-IgM诊断M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70、0.828和0.752,其中,咽拭子MP-DNA的灵敏度最高,为0.830,其次为血清MP-DNA,为0.711。结论在MPP患儿入院早期,其咽拭子和血清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M,特别是咽拭子MP-DNA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临床医生可考虑将其用于辅助MPP早期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患儿62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MP-IgM、被动凝集法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痰检等)。结果:本次实验中共有患儿62例,其MP-IgM检查阳性率为38.7%;被动凝集法检查阳性率为32.2%,实验室检查CPR和WBC明显升高。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过程中,MP-IgM和被动凝集法检验具有特异性,但应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全面的评估患儿的实际情况,避免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出现,给予患儿及时和高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患儿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5年间共检测患儿6012例,总阳性数为1755例,总阳性率为29.19%。其中0~1岁组阳性率为12.58%,明显低于其它年龄组,而1~3岁和3~6岁组阳性率接近,且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发病季节以冬季(10~12个月)阳性率最高;男女儿童以女性儿童阳性检出率为高;且5年来,该地区阳性检出率呈连续上升态势。结论:小儿MP感染以冬季为多,女性高于男性,年龄以1~6岁为主,有婴儿感染病例,且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提高小儿MP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本院1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临床确诊218例为MP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5.0%(688/1250),女性患儿阳性率(63.2%)高于男性(49.6%)患儿(x2=48.1,P〈0.01);〈1岁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x2≥48.3,P〈0.01),而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儿童年龄增长其Mp-IgM检测率呈上升趋势(x2=26.45,P〈0.01).65.6%的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58.4%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18.3%的患儿尿酸增高.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2.4%.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占85.6%,右侧(150例)多于左侧(68例),下叶(148/218)多于中上叶.40.4%(88/218)的有肺外并发症.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早期体征不典型,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治,可降低小儿MP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特征、肺外合并症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612例MPP发病年龄2月~1岁占8.00%,1~3岁占24.67%,3~6岁占30.06%,6~13岁占37.25%;临床表现中咳嗽是突出症状,占96.89%,早期多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且夜间较重;64.70%的患儿有发热症状,热型不定,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一;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所有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齐霉素口服或静滴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总结两种临床检验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以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10例,从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对比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采用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和冷凝集试验方法,对其检验结果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血清抗MP-IgM检验后,有25例呈阳性,阳性率为25.0%,采用冷凝集试验方法检验后,有1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13.0%;血清抗MP-IgM检验后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96.3%,冷凝集试验检验后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7%、91.1%,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敏感性强。结论使用血清抗MP-IgM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敏感性较强、诊断效率高,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组43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抗体〉1:40为阳性。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治疗。一般体温在3~5天内下降,个别病例可达6~7天,且痊愈。用肺炎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9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86例检测出MP-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5%。其中0-1岁、1-3岁、3-6岁、6~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29.8%、37.6%、34.0%;病后第2周抗体出现阳性151例,占52.8%,病后第3周抗体出现阳性91例,占31.8%,病后第4周阳性44例,占15.4%。结论: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1岁以上儿童。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炎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尹晓霞 《现代保健》2010,(19):76-77
目的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86例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6例患儿中以学龄儿童多见,秋末、冬季发病为主,持续发热(7~13 d)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患儿80例,占93%,发病早期临床体征不明显,可有肺外表现,血清MP-IgM阳性,胸片以单侧病变为主,右侧多于左侧,下叶病变多于中上叶.所有患儿均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3~4个疗程.持续高热患儿,在除外结核感染、川崎病后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d)(总量≤10 mg)静点.结论 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持续发热及刺激性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肺炎婴幼儿4 684例,其中男性患儿2 774例,女性患儿1 910例。共检测阳性1 586例,阳性率为33.86%;男性患儿阳性率(28.70%,796/2 774)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1.36%,790/1 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3,P<0.05)。第4季度MP-IgM阳性率最高,为38.81%(484/1 247),第1季度为36.07%(373/1034),不同季度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7个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率0~0.5岁组最低(3.75%),5~6岁组最高(54.29%),3~6岁组较高,约40%~50%,可见婴幼儿MP-IgM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女性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MP-IgM感染的高峰期为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IgM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岁,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8.28%,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3岁以下占15.52%。发热伴咳嗽的患儿占87.07%,平均发热8.42d。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程的进展,83.62%的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MP—IgM阳性率为45.69%,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率53.45%,MP—IgM阳性和或MP快速培养阳性患者共86例,阳性率74.1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58.62%)。胸片以一侧大片状阴影为多见,占72.41%,右侧(59.48%)多于左侧,下叶(70.23%)多于中上叶。42例(36.21%)患儿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大多较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大多数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合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玉凤  莫润旺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09-151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及凝集法测定221例肺炎患儿血清CRP及血清支原体抗体IgM(MP-IgM)。同时测定61例正常对照组CRP。结果:132例支原体肺炎组(A组)CRP阳性者43例,阳性率32.58%,其中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者CRP大于80mg/L。89例细菌性肺炎组(B组)CRP阳性者83例,阳性率为93.26%,61例正常对照组(C组)CRP阳性者2例,阳性率3.28%。A、B组与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一般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者CRP稍高,但无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衣据。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门诊小儿急性呼吸道感病人抽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2081例受检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747例,阳性率35.9%,男性1280例,抗体阳性416例,阳性率32.5%,女性801例,抗体阳性者331例,阳性率41.3%,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②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03岁组阳性率最小为26.3%,其次为33岁组阳性率最小为26.3%,其次为36岁组阳性率为53.2%,>6岁组阳性率最大为66.4%。③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季节有显明差异(P<0.05),夏季最低,为25.2%,冬季最高为48.6%,春季和秋季分别为32.1%及33.9%,两季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以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病例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且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具有季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