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心电学杂志》2007,26(2):78-78
本例上行I、aVR、V1、V4导联与下行长Ⅱ导联系同步记录,示P-P间期0.94~1.03s,P-R间期0.18s,长Ⅱ导联可见3次提早出现P′-QRS-T波群(P′5、P′7、P′10),其中P′5波落在T波顶峰上,下传的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相似,QRS波群呈rS型,时间0.12s,P′7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异,旦P′-R间期略显缩短,考虑P′7波与R7无关,因R7形态与第1~4个窦性搏动的QRS波群一致,  相似文献   

3.
(首先,本例第3行原标 V_2应为 V_3,V_3应为 V_5,谨向读者致歉。)本图 P 波频率77次/min,P-R 间期0.14s,QRS 时限0.08s,P_(1、aVL)倒置,Ⅱ、Ⅲ、aVF 高尖,Ⅲ、aVF 电压≥0.25mV,QRS_1呈 qR 型,镜像改  相似文献   

4.
《心电学杂志》2004,23(1):60-60
本图为Ⅱ导联非连续记录心电图,第2行R4及第3行R6后均间断过(经作者确认)。本例有两种不同形态P波。一种P波直立,形态略尖耸,但高度尚在正常范围,P-R间期0.21s,P-P间期0.91s,心率66次/min,考虑为基本窦性心律。另一种P波低平,P-P间期起步第1次为1.24min,此后连续出现时为1.20min,考虑为房性逸搏。窦性搏动后第1次逸搏均较慢,为起步现象。房性逸搏的出现可能因窦性频率减慢、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所致,因房性逸搏可侵入窦房结使窦性节律重整,故较难断定上述由何种原因所致。第3行倒数P3形态介于上两种P波形态之间,为房性融合波。第2…  相似文献   

5.
本例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基本规则,频率62次/min;提前之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2s,其前无相关P′波,代偿间期不完全;大部分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相等  相似文献   

6.
长Ⅱ导联心电图上行示R-R间距1.20s,规则出现,其前无P波,其后0.20s有逆行P~-波,P_2负正双相,考虑为房性融合波。中行及下行R-P~-间期较上行明显延长,P~-后紧跟形态基本正常的QRS波,且R-P~-间期逐跳延长至最后1次QRS波后无逆行P~-波,即为一组逆  相似文献   

7.
连续记录Ⅱ导联,示窦性P-P规则,频率64次/分,本图有3种形态的QRS波,R_(1·5·7·8)为窦性下传,P-R间期0.16s,QRS时限0.06s。R_(2·4·6·9·12·15·18·21·24·27·30)高大畸形(R’),QRS时限0.11s,T波(-+)双相以(-)为主,其前无有关P  相似文献   

8.
《心电学杂志》2001,20(3):152
本期共收到思考心电图答案30份。现综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张文华及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闾文德两位同志的答案供参考。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还有以下同志 :耿瑞敏王承玺王琴朱敏刘长才沈林明李淑敏吴慧珍汪宁郑世杰潘中平李万发胡绪秀戴玉娟李惠兰代自力陈淑华高凤林李兴杰江茜吴亚平国卫民董薇林敏群贾邢倩牛景美李志勤李道在  相似文献   

9.
本帧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2.阵发性早搏型交界性心动过速合并双向同步3:2文氏型传导阴滞及不同程度的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心电图为V_1导联的连续描记,分上、中、下三行。上、中行可见;每个QRS 波前  相似文献   

10.
《心电学杂志》2004,23(3):161-161
V 导联 P 波形态多变,但基本上有 4 种。① 呈 2正负双相,如上行 P1~P7、P9、中 行 P2、3 P 、P5、P6、P8 和下行 P1、P4~P9,其正相波电压 0.2~0.3m V ,负相波亦深 浅 不一, 短 P-P 间 期 0.66 ~1.0s。 长 P -P 间 期1.63s, 邻近短 P-P 间期 2倍,提示该 P 波为窦性, ≥存在窦房结内游走节律、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P-R 间期 0.44~0.46s,偶见 P 波下传受阻,如上行 P2 波,多呈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偶呈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呈直立低平较圆钝的 P 波,延迟出现 ②如上行 P8 波、下行 P2 波,其周…  相似文献   

11.
本图为V_1导联连续描记,表现为:(1)窦性P-P间期规则,但窦性P波形态有2种:上行窦性P波呈正负双相,而下行窦性P波呈负正双相,且常受房性期前收缩逆传入侵窦房结而重整窦性节律,亦常受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逆传心房及窦房结而重整节律;(2)R_(3、7、10、13)畸形但形态基本相同,偶联间期明显不等,而异搏间期却完全相等,R_3前有相关窦性P波且QRS波群形态略异,故提示为室性融合波群。上述特点说明为室性并行心律。R_(7、10、13)后均可见逆行P~-波,该P~-波引发了窦性节律重整;(3)下行之P_2为房性期前收缩,由于发生较晚可能与窦性激动发生了窦房干扰;(4)下行R_7呈R型,T  相似文献   

12.
《心电学杂志》2010,29(3):283-283
上、下两行Ⅱ导联显示直立P波形态略异,尤其是较长间歇后第1个搏动的P波振幅低平,与其前P^-波的距离即P^-P间期为1.14~1.18s,该P波形态改变,可能是窦房结起搏点位置改变或是房性逸搏;窦性P—P间期0.84~0.97s,略有不齐。可见提前出现与窦性QRS—T波群略异的QRS—T波群(QRS时间略宽,振幅略高,T波浅倒置),  相似文献   

13.
《心电学杂志》2010,(1):47-47
MV1导联示短P—P间期0.84~0.90s,长P—P间期1.60~1.71s,基本上为短P—P间期的2倍,考虑存在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呈2:1传导。P—R间期0.22s,存在房室传导延缓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形态多变:①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时间0.14s),如下行R6、R7,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22s;②呈正常形态6型,如上行R1,下行R4、R5,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19~0.22s;  相似文献   

14.
《心电学杂志》2010,(4):325-325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R—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R2-R1)为0.44s,短R—R间期(R1—R2)为0.36s,平均心室率为158次/min;长R—R间期前均可见一P-波,而短R—R间期均前未见P波,即每一个P’波后有两个QRS波群,  相似文献   

15.
《心电学杂志》2009,(4):271-271,283
本例心电图主要特征为:窦性P—P间期规则,频率94次/min;P—R间期长短交替,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60次/min和68次/min),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正常两种形态交替出现。短R—R间期后的QRS形态、时间均正常,P—R间期固定为0.40s;长R—R间期后的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固定为0.15s(除下图最后一个长R—R间期以外,其前P—R间期为0.36s),  相似文献   

16.
《心电学杂志》2005,24(3):140-140
A之MV1导联P波形态有3种:①较为宽钝的P波如P1,2,其P-P间期0.75s,P-R间期0.15s;②较为尖窄的P波如P5-P9,其P-P间期0.82-0.89s,P-R间期0.14-0.15s;上述这两种P波形态改变提示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或窦房结至心房内游走节律;⑧逆行P波如P3,4,其R-P间期0.14s,而P—R间期呈0.46、0.38s长短两种,P-R间期〉R—P间期〉0.08s,  相似文献   

17.
V_1导联窦 P 频率62—65次/min,P_(4、7、14)提前出现,配对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系房性早搏。其中 P_7下传心室,P_(4、14)因 P-R 间期太短而未能下传。QRS 形态有4—5种:①V_1呈 QS 型、V_5呈 R 型,R 波平顶错折,时限0.14s,系窦 P 下传,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 P-R间期0.15—0.18s,当 P-R0.18s 时,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8.
Ⅱ导联QRS波群形态有两种:1.Rs形或rsR′s′形,其时限为0.08秒;2.rS形,其时限为0.12秒;两者交替出现。P-R间期均恒定为0.16秒,R-R间期为0.92秒,相当于心率65次/分。aVL、V_1导联中QRS波群仍呈宽窄交替出现。aVL中两者形态均呈R形,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本期共收到思考心电图答案44份。答案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有以下同志:徐雁丹许秀云徐欲晓吴玉娟国卫民闾文德郑世杰杨玉莲王承玺彩超宝赵世豪李惠兰林毓群代自力耿瑞敏曹庆生王海燕吴亚平贾邢倩李兴杰汪宁吴慧珍许燕郝光亚徐荣友吴军刘万合董薇胡绪秀王成孝陈进明李冬益刘杨王军《思考心电图之79》答案  相似文献   

20.
本期思考心电图综合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陈吉莲及郧阳医学院陈立新两同志的答案刊出供参考.答案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还有以下同志:李究根 阊文德 胡素霞 刘长才 李万发 汪宁 吴慧珍 熊艳霞 梅丽娟 卢瑞花 陈先品 常振华 高凤林 郑世杰李苏 陈明森 王陇芝 刘义 王彬 王丽熙 刘琪 饶志芳 耿瑞敏 宋琦 梁晓和 王承玺 彭衍方 武雪婷孟世兰 朱雁文 张良洁 董薇 杜忠珍 姬爱东 毕建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