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使病人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生理参数的监护.因此,生理多参数的远程监护已成为临床必需,是目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远程医疗的生理监护系统,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生理参数监护终端、通讯网络和数据服务网站.生理监护终端包括心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等生理测量模块,每个模块都通过临床验证.通讯网络有基于CDMA/GPRS、基于互联网及基于机顶盒等方式.该系统先后进行了产品演示、远程通讯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远程医疗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掌上电脑的多生理参数监护网络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一套社区医疗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方法 结合生理参数检测技术和掌上微型电脑远程传输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监护。结果 本系统能实现多个生理参数监测,将参数传到医院,并能与医院内部网络建立远程通信。结论 本系统可望成为未来数字化家庭的重要医疗单元和今后进一步开展远程医疗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ZigBee PRO和3G技术的低功耗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系统由含ZigBeePRO节点的便携式远程医疗监测设备、ZigBee PRO-3G网络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平台组成.便携式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如血压、脉搏等,经ZigBee PRO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通过集中器的3G模块发送到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平台;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平台的数据处理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处理.本系统的应用可以使被监护人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可以使患者在家里或杜区得到有效地远程医疗诊断和监护.  相似文献   

5.
生理多参数无线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生理多参数无线监护系统.系统分为病房监护端和医生监护端两部分,由生理多参数采集电路模块、无线射频电路模块和计算机组成,通过射频通讯实现生理数据的无线传输.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病房监护端可实现生理参数的床边实时监护;利用医生监护端可实现生理参数的无线遥测.该系统特别适用于高危传染病人生理多参数的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6.
中央监护系统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荣 《华夏医学》2004,17(5):754-755
中央监护系统通过网络,实行多床位集中监护,能够对人体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有选择地进行经常性或连续性监测,并具有储存、显示、分析和控制功能,可以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参数。我科应用M900-CMS中央监护系统,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电子仪器的迅速发展使得医 学技术面目一新。就医用监护系统而言,从单一生理参数的监测发展到对人体心率、体温、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联合监测,从对一个病床的监护发展到对多个病床的同时监护。特别是中央监护系统,能昼夜连续进行多床位同时监护,并迅速准确掌握病人生理参数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报警,随时通知医生抢救、极大地降低了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GPRS实现的用于远程监护中的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可以很方便的与医用监护仪器或模块进行连接,构建具有移动数据通信功能的监护仪,从而实现对心电、体温、血压等基本生理参数的远程采集和传输.该系统还具有语音和短信通信功能,可实现使用者和远程监护中心之间的实时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探讨远程监护技术在医学监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连续监测被监护的患者各种生理参数,研究被监护者的生理功能、发病规律及明确诊断等.结果远程监护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为病人提供了先进及时的优质服务.结论远程监护技术是集医疗保健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在医学监护上的综合应用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解决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设计精致便携的ECG导联辨识附件,可以迅速检测患者的电极一皮肤接触电阻,显示心电导联的工作状态.结果 ECG导联辨识附件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判断心电导联与患者皮肤是否正常连接的问题,辅助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救护.结论 ECG导联辨识附件辅助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促进医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