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廖燕桃  黄美清 《现代护理》2004,10(11):1030-1031
目的 探讨按职上岗模式下连续夜班制在护生实习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外科实习的5 9名实验组护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 ,并制定夜班工作的具体要求及质控等方法。对 4 2名对照组护生则实施传统的“一带一”的带教方法。结果 实验组在转科护理程序综合成绩、护生自评、老师评价及病人评价护生在临床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等。结论 按职上岗模式下连续夜班制在护生实习中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护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提高护生的慎独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按职上岗模式下提高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方法。方法对在外科实习的59名实验组护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并制订各阶段护生能力学习的具体要求及质控等方法;对42名对照组护生则实施传统的带教方法。结果护生的护理程序综合成绩、自评及老师评价护生临床工作能力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按职上岗模式下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实习,并制订各阶段护生能力学习的具体要求及质控等方法能循序渐进地、全面地提高护生临床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按职上岗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适应临床按职上岗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及效果。方法 对在外科实习的 5 9名实验组护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 ,对 4 2名对照组护生则实施传统实习模式。结果 实验组的综合技能成绩及各种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 95 %护生及 90 %带教老师喜欢此模式等。结论 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适应了临床按职上岗的改革 ,提高了护生的实习积极性、临床工作能力及实习质量 ,并提高了整体带教意识及带教水平  相似文献   

4.
按职上岗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适应临床按职上岗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及效果。方法 对在外科实习的59名实验组护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对42名对照组护生则实施传统实习模式。结果 实验组的综合技能成绩及各种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5%护生及如%带教老师喜欢此模式等。结论 分层次分阶段实习模式适应了临床按职上岗的改革,提高了护生的实习积极性、临床工作能力及实习质量,并提高了整体带教意识及带教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应按职上岗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方法实施按职上岗模式下的分层次实习模式.结果实施后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病人对护生及护生对全员带教的满意度均明显增高(P<0.05)等.结论分层次实习模式适应了临床按职上岗的改革,在护生、带教老师、病人、医院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应按职上岗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方法 实施按职上岗模式下的分层次实习模式。结果 实施后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病人对护生及护生对全员带教的满意度均明显增高(P<0.05)等。结论 分层次实习模式适应了临床按职上岗的改革,在护生、带教老师、病人、医院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2-113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在ICU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名ICU实习护生在入科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按实习大纲要求学习、传授知识;实验组按ICU临床教学路径表进行带教并及时评估.出科时考核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在明确实习目标、护理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带教满意度、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教学路径带教能提高ICU实习护生的带教质量及带教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目标反馈带教模式提高护生临床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63名护生按进入ICU实习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81名和对照组8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试验组采用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实习结束时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比较两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结果:实验组临床处置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反馈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1年来我科临床实习的120名大、中专和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教学模式的临床带教方法。于护生实习结束时进行师生双向评定,通过"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反馈表"评价对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满意度;对护生进行手术室基础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及护理部制定的"实习生考评表"实施考评,评定带教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和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减轻了护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和手术室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讨式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2名手术室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研讨式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研讨式带教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实习效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核应急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为护生临床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实习的核应急护生8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即通过情景模拟核应急事件来培养核应急护理临床实习学生的核应急护理能力。结果在带教结束时对护生的带教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护生的核应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护生的实践能力、应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核应急护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护理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行动学习法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妇产科实习的护生192名,实验组(96名)采用行动学习法带教,对照组(96名)采用常规带教法.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评价两组护生学习情况,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住院患者对护生评价、护生对带教方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行动学习法带教可提高妇产科护生教学效果和护生综合能力,宜在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QQ群平台在供应室实习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供应室实习护生8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按传统的带教方式,实验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建立QQ群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供应室实习结束时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护生职业素质.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兴趣、自身防护意识比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P<0.05).结论 QQ群平台起到了心理护理服务站的作用,疏通了护生的情感,解释了护生的疑虑,及时纠正了护生的职业认同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科护生层级带教的效果.方法 按学历分层随机将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层级带教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实习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理论、基础技术、综合素质的考核成绩和护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层级带教法对儿科护生完成实习目标、培养实践能力、调动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带教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仿真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实习的100名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增设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实习效果,包括出科操作考核、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手术医生评价、患者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各项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仿真模拟教学能使护生更系统、更快掌握专科实践技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护患、医护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培养手术室整体护理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周娟 《全科护理》2012,(30):2864-2865
[目的]探讨以问题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级护理实习护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实验组按PBL教学法带教。[结果]实验组在出科考核成绩上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行为转变理论在促进实习护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7名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实验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能改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实习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操作性沟通带教模式在提高实习护生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到移植科实习的护生125名进行研究。其中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61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模式带教;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64名实习护生为实验组,采用可操作性沟通带教模式带教。以问卷调查和定期师生座谈的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的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师生关系、综合素质培养、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规范操作、可操作性沟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操作性沟通带教模式能够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峰终定律的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实习的150名实习护生,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实施基于峰终定律的带教方法,将带教过程分为熟悉环境阶段、理论浸润阶段、能力提升阶段以及素养渗透阶段.实施"分阶段、渐进性"的带教模式,运用自行设计的带教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病例为引导(CBS)+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模式指导下的病人个体化健康宣教在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3月在我院轮转实习的护生48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实验组护生对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对照组护生参与带教老师组织的健康宣教.专人负责收集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病人对护生的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和护生的自我评价分值.[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病人对床位护生的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和护生自我评价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实习护生对病人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能帮助护生养成以人为本、主动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习惯,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