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_1长T_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囊性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多发2例,单发1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大脑半球14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13例。单囊型10例,大囊小结节型4例。位于小脑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CT平扫表现为囊性低密度,边缘有环状略高密度包膜15例和包膜毛糙2例。囊内液体呈长T1低信号,长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增强呈环状增强15例,结节状增强4例。病灶周围无明确水肿2例、中度水肿10例和重度水肿5例。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多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提高对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小脑单发转移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瘤周水肿程度及瘤体的强化特征。结果本组20例单发小脑转移瘤,发生于右侧小脑半球11例(55%),左侧小脑半球9例(45%)。肿瘤最大径线2cm 5例,2~3cm 8例,3cm 7例,瘤周水肿以轻中度水肿为主16例(80%)。实性病灶13例(65%),囊性病灶4例(20%),囊实性病灶3例(15%),实性病灶中有5例可见边界征,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强化呈结节状、花环状,囊性病灶囊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份可见壁结节,3例直肠癌转移灶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注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周围水肿及增强等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和CT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经CT诊断并由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认的脑转移瘤90例 ,男51例 ,女39例 ,年龄范围29~84岁 ,平均65.35岁。分析其临床表现、CT形态学特征和继发性瘤周水肿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组脑转移瘤病例大于60岁的66例患者中 ,男性42例 ,占63.64 % ;而小于60岁的24例中 ,女性15例 ,占62.5 %。90例中CT平扫时显示107个病灶和61个无病灶可见的低密度水肿区 ,85例CT增强后共检出378个瘤灶。病灶数增加4.11倍 ,瘤灶最大者达6.5cm×6cm×3.5cm ,最小者直径仅3~4mm。增强后病灶形态表现多样 :结节状245个 ,环状116个 ,囊状17个。在63例多发病灶中 ,49例表现为多形混合。分布以幕上为主 ,77例病灶均位于幕上 ,11例幕上、幕下都有病灶 ,仅2例病灶位于幕下。本组90例中 ,77例伴有瘤周低密度水肿区。其中 ,Ⅰ级13例 ,占14.44 % ,Ⅱ级或Ⅲ级共64例 ,占71.11 % ,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可不成比例。结论 :脑转移瘤多分布于幕上、大脑灰白质交界区 ,以多发常见 ;表现为“瘤灶大小不一、部位不同、多形混合、水肿程度不同”的CT特点。CT增强扫描有利于瘤灶的检出、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共20个病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结果:11例中,单发4例,多发7例。共检出20个囊性转移病灶,位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区15个,幕下小脑病灶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周围伴轻度水肿9个(45%);中度水肿4个(20%);重度水肿2个(10%);无水肿5个(25%)。根据囊壁形态,分为:规整型、结节型、不规整型。囊壁MRI 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囊内容物呈稍高于脑脊液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低场MRI在囊性脑转移瘤诊断方面作用等同于高场MR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肺癌脑转移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脑转移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区分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能力.方法 对45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包括SCLC 14例,NSCLC 31例.ROI选择最大瘤体实性部分及瘤周水肿中央部分,测量不同组脑转移瘤T2WI、DWI相对信号强度(rSI T2WI、rSI DWI)、瘤相对扩散系数(rADC)、瘤与瘤周水肿ADC比值(ratio of ADCt/e),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受试者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SCLC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相对较低,瘤rSI T2WI、rSI DWI均高于NSCLC组;瘤rADC、瘤体/瘤周水肿ADC比值均低于NSCLC组.ROC曲线分析显示瘤rAD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rADC=0.881,P=0.002).选取合适的临界值,rSI DWI(1.874)、瘤rADC(1.105)、瘤体/瘤周水肿ADC比值(0.641)诊断SCLC、N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71.4%、100%、85.7%,特异性分别为93.5%、75.0%、70.8%,Youden指数分别为0.649、0.750、0.565.前两指标联合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8.3%.结论 MRI联合DWI对脑转移瘤原发肺癌类型(SCLC及NSCL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身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CT显像在脑转移瘤的诊断及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全身脑转移瘤及可疑脑转移瘤的212例行PET—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12例中,肺原发恶性病变158例(74.5%),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40例(18.9%),可疑脑原发病变11例(5.2%),未发现原发灶的脑转移瘤3例(1.4%)。未明确原发灶的48例中,全身PET-CT显像发现原发灶34例(70.8%),其中肺恶性病变来源26例(54.2%)、其他部位来源恶性肿瘤8例(16.7%)。单纯胸部薄层CT扫描诊断为肺恶性病变来源者22例(45.8%);CT性质不明确的孤立性肺结节4例,结合临床及全身PET—CT显像特征均诊断为肺恶性病变。结论全身18F—FDGPET—CT显像有利于发现脑转移瘤的原发灶。脑转移瘤来源于肺恶性病变较多。胸部薄层CT扫描有利于对原发灶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27例、脑转移瘤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增强MRI和DCE-MRI检查.利用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对各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获取肿瘤实性成分及瘤周水肿区(瘤周1 cm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空间容积分数(Vp)],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各参数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高级别脑胶质瘤肿瘤实性成分与脑转移瘤肿瘤实性成分的Ktrans值、Ve值、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Ktrans值、Ve值明显高于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Vp值略低于脑转移瘤水肿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通过定量分析瘤周水肿区渗透参数,可以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脓肿、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的MR I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脓肿10例、星形细胞瘤15例和转移瘤12例的MR I平扫、增强以及DW I表现。结果:10例脑脓肿DW I均表现为高信号,9例囊壁T1W I为高信号,7例囊壁增强表现为戒指征;15例星形细胞瘤DW I呈低信号,囊壁均呈不规则增强,并见分层及壁结节;12例转移瘤DW I呈低信号,T2W I囊壁呈明显低信号4例、5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囊壁增强均匀,灶周重度水肿9例。结论:分析脑内囊性病变的DW I、囊壁信号、囊壁增强、灶周水肿的MR I表现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全身18F 氟脱氧葡萄糖(18F fluorodeoxyglucose,18F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CT显像在脑转移瘤的诊断及寻找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全身脑转移瘤及可疑脑转移瘤的212例行PET 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12例中,肺原发恶性病变158例(745%),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40例(189%),可疑脑原发病变11例(52%),未发现原发灶的脑转移瘤3例(14%)。未明确原发灶的48例中,全身PET CT显像发现原发灶34例(708%),其中肺恶性病变来源26例(542%)、其他部位来源恶性肿瘤8例(167%)。单纯胸部薄层CT扫描诊断为肺恶性病变来源者22例(458%);CT性质不明确的孤立性肺结节4例,结合临床及全身PET CT显像特征均诊断为肺恶性病变。结论全身18F FDG PET CT显像有利于发现脑转移瘤的原发灶。脑转移瘤来源于肺恶性病变较多。胸部薄层CT扫描有利于对原发灶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