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AK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BAK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节段性颈椎不稳共48例64个椎节,术后卧床7d,颈围保护3-3.5个月。结果:平均随访0个月,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47例,X线片示植入的BAK稳定,2例植入节段的间隙变窄,2例BAK出现倾斜,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BAK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关节固定融合技术,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BAK颈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BAK椎间融合器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1月间应用BAK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48例,其中4例患者置人2枚BAK。术后观察减压、固定、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X线或CT检查。结果:患者获得1~3年半的随访,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加重情况。椎间隙无高度丢失,无成角,均获骨性融合,3d后在颈领固定下下床活动,4周可恢复较轻工作。结论:此术式可避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点,不取髂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可维护正常的椎间隙,是取代传统方法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科1999-2004年应用自行设计的安全颈椎环锯前路开通椎管18例,操作安全快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钢板前路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29例颈椎疾病患者应用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A new anterior cervical instrumental system combining an intradiscal cage with and integrated plate,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后,显露硬膜,神经根减压。选择合适型号的PCB,置入椎间隙固定。结果:29例病人中,颈椎病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岁(29-61岁),随访时间为3-16个月,23例病人接受了1个节段的固定,6例病人2节段,该技术易于掌握和应用,无术中并发症及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25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轻度改善,系合并较严重的颈椎管狭窄所致,总优良率86.2%,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6.
钛质外科网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颈椎前路手术在国外已开展了40余年,但仍未设计出理想的椎间结构性支持物。既往的文献多报道应用自体骨作为支持物,目前自体骨作为结构性支持物仍为一项金标准。虽然自体骨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诸多问题:取髂骨有20%~30%的供区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腹部疝形成、髂骨骨折以及取骨区慢性疼痛;取腓骨并发症包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前路融合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笼行颈椎前路融合的效果。方法:对287例颈椎疾患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入椎体间融合术,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内置物并发症等。结果:全组手术历时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ml。228例获平均14个月随访。骨融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单节段骨融合率为98.3%,双节段为94.4%,三节段为86.9%,平均93.3%。椎体间高度术后即时略有增高,术后3—5个月内有丢失,之后稳定。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并维持,仅1例向后成角畸形;3例出现骨笼崩裂。无植骨排斥反应。结论:用同种异体骨笼行颈椎体间融合的融合率达90%以上;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能替代自体髂骨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在手术治疗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肿瘤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前路钛板治疗颈椎创伤与疾病2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包括颈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骨折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颈椎肿瘤2例。结果 本组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年5个月,平均1.5年,21例植骨块与上下椎体融合(95.5%),1例不融合(4.5%)。无钛板松动断裂、移位,亦无植骨块脱出压迫食道。术后除1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症状无恢复,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86.1%。结论 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具有显的优越性,可起到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作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3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颈椎前路手术中采用常规器械操作(A组),31例采用超声骨刀(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节段及累及椎间隙数量、疾病类型及病程、合并症以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JOA评分及NDI评价功能并计算术后JOA改善率,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术后1、3、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物有无松动、下沉。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5例(15.6%)、B组2例(6.5%)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9个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颈椎螺旋融合器前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严重的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及不稳的脊髓型颈椎患者应用颈椎螺旋融合器前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并进行分析,方法:对7例哈 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及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或颈椎 切除减压术,然后前路行颈椎间盘,骨赘切除减压颈椎螺旋融合器植入术,术后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标准17分法进行测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感觉改善和四肢肌力提高,其中2例大小便障碍者括约肌功能恢复,脊髓功能的平均改善率为76.2%,结论:本手术方法减压彻底,具有安全性,颈椎螺旋融合器的应用解决了颈椎间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椎椎间融合器(CFC)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7例植入CFC的脊髓型颈椎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年,观察CFC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均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证实脊髓和神经根减压明显,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良好。术后JOA评分均恢复至15分以上,无症状恶化或复发者。结论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有手术创伤小、无供区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赵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4)
自1997年4月~1998年4月间,以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PLIF)治疗8例轻度L_5/S_1峡部型滑脱症病人。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下腰痛,伴有一侧(5例)或双侧(3例)的下肢疼痛。术前侧位X线片显示腰5椎体轻度向前滑脱(15%~30%滑移程度),且该椎间隙高度较邻近之正常间隙降低30%以上;斜位片示峡部裂隙6例(其中1例为单侧)、峡部细长2例。双侧症状者行后前向双枚BAK椎间融合器PLIF。术后平均随访12月,皆达到临床融合。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患者主观满意率100%。作者认为,BAK椎间融合器植入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保证可靠的融合,且无需应用附加内固定,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轻度腰椎峡部型滑脱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38例,Syncage-C103例。术后摄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两种椎间融合器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颈前柱高度,除单节段外,多节段Interfix与Syncage-C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yncage-C在术后颈前柱高度恢复及恢复生理曲度等方面均优于Interfix。 相似文献
16.
17.
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钢板和钛网植骨在颈椎疾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改善临床症状、重建颈椎稳定性以及提高植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路钢板和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疾病35例,并全部获得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JOA评分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100%,钛网沉降率2.8%,神经功能改善78.6%.结论 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疾病植骨融合率高,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满足术后颈椎即刻和长期稳定的要求,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翻修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8年4月~2007年12月,对21例颈椎手术后患者进行了翻修手术.翻修手术距离首次手术的时间2~42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病例均出现临床症状,其中表现为放射性颈肩痛16例、颈部活动受限5例,原有的脊髓受压表现加重8例,再次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7例.首次手术的术前诊断包括:下颈椎骨折脱位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不稳4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4例,前路减压加颈椎前路钢板固定8例,前路减压加Cage融合2例,前路椎体次全或全切除加内固定3例,后路CerviFix单纯内固定3例,后路双开门减压1例.结果 本组术后疗效优良13例(61.9%),好转6例(28.6%),无效及加重各1例(9.5%).21例术前评分2~14(8.65±0.37)分,术后8~16(14.27±0.6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植骨于术后3~6个月融合.未出现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漏、脑脊液漏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颈椎翻修术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术前宜详细制定手术方案,彻底减压与正确的固定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分别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A组)和钛网自体椎骨植骨加Zephir钢板内固定(B组)。对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单节段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节段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自体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植骨不融合、塌陷等并发症较多。钛网自体椎骨植骨加Zephir钢板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术后椎间骨性融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