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例误诊误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胶原酶溶盘术后,疼痛加重.术后腰椎MRI示:“L3椎体以下水平椎管内见异常信号影填充,呈椎管内铸型样变.终丝马尾神经未见”,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可见病变位于L3~S1椎管髓外硬膜下,表面光滑,且与一支神经根相连,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并坏死”.通过分析该病例误诊误治的原因,提示:忽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重要性,忽视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吻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腰腿痛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收集十年来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做腰椎间盘切除的病例9例,术后因腰痛症状加剧,甚至不全瘫痪,再次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并病理确诊为骨转移瘤5例,脊髓良性瘤4例,现就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0~61岁,平均56岁,发病时间除1例外,余8例为3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经下腰段CT检查:L4,57例,L5S12例(其中1例伴L5椎体I°滑脱)。首次手术:单侧腰板开窗7例,椎板次全切除2例。12 治疗及随访 脊髓良性瘤4例:例1做L4,5椎间盘切除时,因突出不严重,不足以解释临床症状,即触摸局部硬膜囊似有…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 ,降低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方法 :通过对临床工作中 6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6例 ,术前诊断 3例为腰椎间盘膨出 ,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 ,全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肿瘤。结论 :椎管内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面了解病史 ,系统的体格检查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椎管内病变的关键。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注意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对疑似病例要进行椎管内造影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误诊误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误诊误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对误诊误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脊髓造影,CT或MRI检查,确诊改变诊断为:盆腔出口综合症6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3例,马尾肿瘤2例,圆锥肿瘤1例,T6,7神经鞘瘤1例,T12,L1椎体结核1例,T11,12间盘突出症1 ,左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左肾周脓肿并股神经麻痹1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乳腺癌术后8年椎管内转移1例,病毒源性股外侧皮神经炎1例,误行手术5例,拟行手术5例。结果:确诊后肿瘤切除4例,后路双开门减压1例,间盘摘除1例,血栓摘除1例,腰交感神经切断1例,余保守治疗,术后随访2月-5年,除乳Ca术后椎管内转移1例2月后死亡外,余均疗效满意。结论:重视临床症状,临床检查,结合影象学检查全面系统分析,才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胸椎管狭窄症误诊误治15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海波 《颈腰痛杂志》2003,24(4):232-234
目的 总结胸椎管狭窄症误诊误治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并对治疗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对15例胸椎管狭窄症误诊误治和及时采取恰当手术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6例,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7例,病变节段漏诊2例。纠正诊断后采用传统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5例、整块半关节突椎板切除术10例(其中包括加行侧前方减压术4例),平均随访3年6个月,优8例,良5例,改善1例,差1例。结论多种因素可造成胸椎管狭窄症误诊为腰椎疾患或漏诊胸椎管的病变节段。手术原则是彻底减压和脊髓保护。  相似文献   

6.
低位脊神经鞘瘤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提高低位脊神经鞘瘤诊治的准确率。方法:对收治的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骶部脊神经鞘瘤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误诊误治经过等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结果:(1)低位神经鞘瘤患者腰腿痛的特点与椎间肋突出症恰恰相反。(2)MRI对椎管内肿瘤检出率明显提高,对其定位、定性、了解预后均有决定性意义,临床怀疑椎管内病变是示提介使用CT。本组10例作CT后漏诊。结论:以临床特征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外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22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误诊的原因,以及防范误诊的措施。结果临床上椎管外肿瘤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原因在于先入为主、诊疗片面,症状、体征与影像学不吻合,诊断与治疗孤立。结论椎管外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应根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与辅助检查的统一性,诊断与治疗的相互印证,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颈椎管扩大术至今已有 2 5年的历史 ,有学者报道 10年以上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既往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院近 10年间将此术式用于其它颈部疾患的治疗 ,如颈椎管内肿瘤、颈脊髓空洞症、颈椎外伤、颈椎管发育畸形等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 39.6岁。脊膜瘤 6例 ,颈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型颈椎病 16例 ,颈椎管发育畸形 1例 ,颈椎外伤 2 2例。2 .手术方法 :颈后正中切口 ,沿C3~ 7棘突作C3~ 7椎管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不解,跟踪检查并发有脊髓瘤存在,分析其遗漏原因。方法9例病人中,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月至5年,影像学检查发现腰段脊髓瘤2例,颈胸段1例,胸段6例。结果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2例为脊膜瘤,7例为神经鞘膜瘤,除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外,余8例均恢复良好,同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结论对影像学依赖无疑,忽视必要的物理检查和症状特点追踪。早期瘤体小或数年后新发瘤体,瘤体与椎间盘突出共存,症状叠加,为其漏诊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动静脉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骨科医师对于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1~66岁,平均(54±4)岁,对比分析术前及随访时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结果自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确诊的15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中,12例(80%)存在误诊情况,其中存在两次以上误诊者6例(50%),1次误诊者6例(50%)。初次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6例,颈椎管狭窄症者1例,前列腺增生者2例,脊髓炎2例,脊髓空洞症1例;二次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例,脊髓炎4例。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无力及麻木、泌尿道症状为主。12例MRI均可见脊髓水肿信号和典型或不典型血管流空影。1例患者分别经历了颈椎管扩大减压术和腰椎管减压术。所有患者最终经历了显微外科治疗。术后获得平均(0.9±0.2)年随访,改良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在步态及大小便方面均有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或/和麻木等症状,尤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想到本病可能,进一步MRI若出现脊髓水肿和血管流空征象,应高度怀疑硬脊膜动静脉瘘,应进一步行造影检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1.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2003年3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疾病患者178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腰椎管狭窄症3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61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2例,腰椎椎板/椎间盘切除术后综合征14例:单节段融合130例,其中L3/48例,L4/5 64例,L5/S1 58例,双节段融合46例,其中L3/4、L4/5 19例,L4/5、L5/S1 27例,三节段融合2例,均为L3/4、L4/5、L5/S1,对其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并发神经损伤13例(7.3%),其中L4 1例,L5 7例,S1 5例;神经根牵拉伤6例,器械损伤3例,误伤变异神经根1例,硬膜外血肿致神经根受压1例,椎弓根骨折致神经根受压1例,继发性侧隐窝狭窄致神经根受压1例;完全性损伤2例,不完全性损伤11例.根据ASIA评分标准,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2例.结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神经根的牵拉伤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避免出现误诊可能造成的正中神经严重损害的后果。方法:收集了16 例(19 个腕)误诊的腕管综合征病例,对引起误诊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引起误诊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腕管综合征重视不够,容易将其误诊为更为常见的颈椎病;急性腕管综合征容易误诊为外伤时较常见的正中神经挫伤。2、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够详细是造成部分病例误诊的关键。3、对可疑病例未进行必要的肌电图检查。结论:加强对腕管综合征这一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受压综合征的认识,准确收集临床资料,必要时结合肌电图检查是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The majority of symptomat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s are located in a posterolateral position with resultant nerve root compression. Although caudal, rostral and lateral migrations of disc fragments are common, posterior epidural migration of an extruded free fragment from a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a rare occurrence and sometimes may cause a dural sac compression with cauda equina syndrome. This retrospective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63-year-old man with intractable lower back pain and cauda equina syndrome. Emergenc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vealed a posterior epidural soft tissue compressing the dural sac. The lesion was hypointense on T1-weighted images, hyperintense on T2-weighted images and showed rim enhancement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dolinium. A laminectomy at L3 was performed and the extruded disc fragment was removed with dural sac decompression.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radicular symptoms completely resolved. At the 2-year follow-up visit, the patient had recovered full motor, sensory and urinary functions. MRI is the modality of choice in the evaluation of an extruded free disc fragment and a cauda equina compression. In such cases a wide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is recommended. Received: 13 November 2000; Accepted: 4 December 2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6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采取TLIF术治疗,术前行腰椎动态位摄片及腰椎MRI检查,所有病例均有病变间隙狭窄,6例存在腰椎不稳,18例有原间隙的椎间盘突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根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渗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一期愈合。X线检查椎体间融合率100%。结论 TIL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症安全有效,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5.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拉22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10例;单侧小关节脱位4例,双侧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2例;双侧小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体裂纹骨折1例;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无神经系统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报损伤者7例,合并脊髓损伤者12例(完全性6例,不完全性6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22例平均随访34个月(10个月~7年2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平均3.3d可在围领保护下从床上坐起。仅合并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平均术后7d离床活动,围领保护平均112周,平均3.5个月恢复原工作或劳动。合并脊髓损伤的问例中,6例不完全性损伤者,根性症状明显减轻,脊髓功能稍有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Ⅰ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术中复位不完全,2例(共4枚)螺钉松动,但均未影响症状的减轻及融合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短节段固定、稳定作用强、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腰椎髓核摘除术中找不到突出物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中找不到突出物17例的原因,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0-57岁,平均42.5岁。初次手术确诊14例,再次手术确诊3例。结果定位错误2例,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患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2005年收治的7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确诊51例,确诊率66.2%(51/77),误诊26例,误诊率高达33.8%(26/77)。本组7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Homer征4例,伸舌偏斜3例,颈侧疼痛、麻木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1例。该16例术后随访3~11个月症状均恢复。术中误切迷走神经3例,2例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误切交感神经1例,术后有功能障碍。2例误切迷走神经及误切1例交感神经者随访3年功能稍有恢复,以后失访。结论B超和CT,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影响颈椎病后路手术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疗效不佳原因。方法 总结15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取椎板减压,颈椎管成形术疗效不佳病例,找出影响疗效主要因素。结果 15例中术前诊断失误3例,术前脊髓萎缩或软化3例,合并颈椎畸形3例,术中定位错误减压不充分3例,术中损伤脊髓2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1例。结论 后路手术适应症、颈椎畸形、脊髓萎缩软化、减压不充分、术中损伤脊髓,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旧性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12月~1993年12月治疗12例陈旧性颈椎小关节脱位,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7.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7个月。脱位节段为C3,41例,C4,54例,C5,64例,C6,73例。单侧关节脱位7例,双侧关节脱位5例。入院时检查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5例,仅有神经根症状5例,无脊髓和神经根症状2例。治疗方法是在关节突切除、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分别在椎板或棘突上用钢丝固定4例,用Luque棒固定1例,前路松解加后路椎板成形减压1例,不作内固定而在术后持续颅骨牵引6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比较4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发现术后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的复位效果较好。其原因可能是手术切除了交锁的关节突后,持续的颅骨牵引可使已瘢痕化的脱位椎骨间连接逐渐松动,趋于恢复到正常的颈椎轴线,并在这个过程中复位的椎骨间发生融合,稳定了脊柱  相似文献   

20.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与颈椎病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曾被误诊为颈椎病的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原因及鉴别该两疾病的方法。方法分析44例曾被误诊为颈椎病的椎孔外颈神经卡压征后发现(1)颈椎病多见壮年、老年人。以颈肩部酸痛,颈部活动到一个角度时特别痛,头颈不知放何处好为主要症状。体征为棘突间有压痛、两项部或颈外侧有压痛,仅有1~2根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前臂后上方内侧偶有感觉障碍。颈部痛点局封后无效。(2)椎孔外神经根卡压征老、壮、青、少年均可发生。以颈肩部不适,肢体麻痛,患侧上肢不知放何处好为主要症状。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明显压痛点。背部压痛点在脊柱旁并向患侧放射。常见C1至T1多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并常可合并前臂后上方内侧、面部感觉障碍。颈部痛点局封立即见效,感觉改善、肌力增加。结果诊断性治疗即颈部痛点局封,是鉴别椎孔外神经根卡压征和颈椎病的重要方法。结论椎孔内外颈神经根卡压征常和颈椎病相混淆,故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