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i例并查阅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1例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及去势术,术后7月复发转移死亡。结论原发性精囊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且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根据肿瘤的范围、周围器官受累情况选择手术切除范围。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 患者3例,肉眼血尿,膀胱镜检见肿瘤分别发生于膀胱左侧壁、左前壁和右后壁,直径2.0~3.5 cm,以菜花样和乳头样为主,基底较宽,瘤体表面光滑.结果 3例均行全膀胱切除术,病理表现为上皮下间质富于黏液,黏液中可见散在或束状分布的细长梭形瘤细胞,其胞质淡染,核呈长梭形,有轻度异型,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SMA(+)3例、MSA(+)3例、Des(+)2例、S-100(-)2例、CD34(-)3例,均诊断为膀胱低级别平滑肌肉瘤.随访6个月~8年,1例术后2.5年死亡,2例存活.结论 膀胱平滑肌肉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平滑肌瘤、横纹肌肉瘤、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需根据肿瘤分级、分期决定手术方案及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6岁 ,因肛门周围肿物伴疼痛 6年加重 2个月入院。查体 :于截石位 5点 ,距肛门 3cm ,见有直径约 5cm的肿物 ,肛诊 :可触及一巨大肿物突入直肠内 ,充满骨盆 ,将直肠压至肿瘤的右前方 ,表面尚光滑 ,上界触及不到边缘 ,不活动 ,触痛。无手套血染。CT示 :直肠周围见有 1 8cm× 1 2cm× 9cm大小的软组织块影 ,边界尚清 ,内部有高低混杂密度 ,考虑为直肠软组织恶性肿瘤。手术取截石位 ,于肿物最突出部 ,以肛门为中心弧形切口 ,长约 6cm ,切开至肿瘤表面。切除部分肿瘤 ,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提示为直肠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再从下腹部…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22例报告丁亚平丁维龙胃肠道平滑肌肉瘤较为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我院1974~1995年收治的2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71岁,平均56岁,其中>40岁17例(77.3%)。1.2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平滑肌肉瘤(LMSK)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MSK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LMSK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患者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腰部阵发性疼痛8天,B超和CT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肿瘤直径6 cm,光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平行束状或交织束状排列的嗜酸性梭形细胞,胞核钝圆,胞浆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阳性,细胞角蛋白(CK)和黑色素瘤抗体(HMB-45)阴性.TNM分期为T2b N0M0,分级为G2.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局部肿瘤复发和肺转移.结论:LMSK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通常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和放疗效果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平滑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女 ,5 8岁。发现双肺阴影 1个月。查体 :全身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双肺上野类圆形阴影 ,右侧约 4 5cm× 3 5cm大小 ,左侧约 3 0cm× 3 5cm大小 ,边缘整齐 ,密度均匀 ,肺门无增大 ,纵隔不宽。胸部CT片示双肺上叶类圆形肿块影 ,右侧约 3 5cm× 4 5cm× 4 7cm大小 ,CT值 32 8~ 6 4 9Hu ,左侧约 3 5cm× 2 4cm× 3 0cm大小 ,CT值 71Hu ,边缘锐利 ,密度均匀 ,无分叶。上腔静脉后方气管前淋巴结直径约 1 5cm。2 0 0 1年 9月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平滑肌肉瘤肝转移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鞠新华,夏振龙,刘绪田我院近年收治消化道平滑肌肉瘤肝转移5例,行非切除性手术或个别病灶切除兼非切除性手术,术后经肝动脉留置输液泵化疗、超声引导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直肠平滑肌肉瘤,临床上少见。我科1994年遇见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肠平滑肌肉瘤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于1975~1997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大肠平滑肌肉瘤2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及病理资料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1岁。原发灶部位:盲肠3例,横、乙状结肠各1例,直肠20例。主要临床表现:脓血便1...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76岁。以"发现右下腹肿物2年"为主诉于2012年5月入院。入院前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肿物,长条状,横行,长约5cm左右,表面光滑,可推动,但移动不明显,无触痛,2年来,肿物持续存在且进行性增大,逐渐向腹正中部移动,伴尿频,无血尿,无尿急、尿痛,大便规律,无腹泻及便秘,无恶心、呕吐,不影响呼吸,因无明显不适且不影响正常生活,未系统诊治。入院前6天,开始出现会阴部疼痛,疼痛沿尿道放散,排尿时  相似文献   

12.
直肠平滑肌肉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作者对其发病机理,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胃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LS)临床少见 ,约占胃恶性肿瘤的 3%~ 5 % [1] ,术前多不易诊断 ,外科治疗方法不一致 ,现报告胃LS 1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8~ 85岁 ,平均 5 8 6岁。临床症状 :黑便 12例 ,腹痛不适 10例 ,腹部包块 7例 ,恶心呕吐 6例 ,呕血 2例 ,体重减轻 6例。1 2 肿瘤位置及辅助检查 胃大小弯 8例 ,胃体后壁 4例 ,胃底近贲门 2例 ,胃窦 2例。肿瘤直径最小 5 5cm ,最大2 4cm ,平均 8 9cm。术前行GI检查 13例 ,发现肿块 11例 ,阳性率 84 6 % ;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作者对其发病机理、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例患者行超声、CT、MRI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结果:该患者行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病理:镜下所见异型性细胞片状分布,免疫组化:CK34(+),CD99(+),Ki67(+),MYOD1(+/-),Actin(+),CD117(+),dog-1(+/-),Vimentin(+)。诊断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随访6个月,患者存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滑模肉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梭形细胞肿瘤、恶性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间质肉瘤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需根据肿瘤分级分期决定手术方案及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精索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本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行根治性左侧睾丸切除术+左侧精索高位结扎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精索平滑肌肉瘤。本病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术后放疗可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肾原发性滑膜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肾原发性滑膜肉瘤的诊治经过,并报告采用索拉非尼治疗其肺转移灶的经验。结果本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患肾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误诊为肾母细胞瘤,经免疫组化检查及联合病理会诊,确诊为肾原发性滑膜肉瘤(梭形细胞型)。采用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化疗联合索拉非尼靶向药物治疗其肺部转移灶,获得部分缓解,但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及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疾病控制期为6个月,生存期11个月。结论肾原发性滑膜肉瘤诊断困难,对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或分子学分析方可确诊。一旦发生转移,预后不佳,联合采用以高剂量异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和索拉非尼靶向药物治疗可能获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治及预后(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断方法、病理学特点、治疗手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期间收治的6例原发性肾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39~72岁,平均58岁。左肾肿瘤3例,右肾肿瘤3例。表现为腹痛3例,腹部包块1例,阴囊坠胀1例,无症状1例。肿瘤直径2.5~13cm&#183;平均8.1cm。T1N0M0期2例,T2T0M0期1例,L3bN1M0期1例,T4NxM1期2例。6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均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2例T1N0M0期、1例T2N0M0期及2例T1N0M1期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1例T3bN1M0期患者行肾脏姑息性切除术。4例术后实施化疗。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平滑肌肉瘤5例,癌肉瘤1例。术后3例随访6个月~3年,其中1例(T2N0M0)于术后2年发现腹膜后转移,并于术后3年死亡,1例(T4NxM1)于术后2个月发现双肺转移,1例(T1N0M0)无瘤存活。结论:腹痛及包块是肾肉瘤的常见症状,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肾原发性平滑肌肉瘤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组织发生。方珐对3例肾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焙杲3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平滑肌源性肿瘤的特点。由病理确诊,术前无1例怀疑平滑肌肉瘤。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38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至今无复发(42月)。结论肾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罕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但依靠肾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结合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该肿瘤恶性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放疗相关的平滑肌肉瘤(附1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王维民闫辉徐玉秀放疗后肉瘤(postradiationsarcoma)或称为放疗相关肉瘤(radiotionasociatedsarcoma)较为罕见,但又是癌症放疗后严重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