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胰岛移植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临床胰岛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器官获取和胰岛分离方法缺陷、移植后早期胰岛丧失及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仍是影响临床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临床胰岛移植的现状和在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异种移植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包膜胰岛移植组;②未微囊包膜胰岛移植组,两组均接受胰岛腹腔移植;③未移植组。定期监测移植后血糖,白内障发生情况。并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微囊化胰岛移植逆转了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最长达235天,明显长于未微囊胰岛移植组。有效的早期微囊胰岛移植的大鼠未出现糖尿病性白内障及肾小球基底膜改变,而未移植组及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大鼠2~3个月后均出现白内障及肾小球基底膜改变。结论 APA微囊能有效保护移植物的体内存活,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移植对大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的治疗及顶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规范胰岛移植的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胰岛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供者胰岛制备及移植前处理、胰岛移植受者的术前检查和准备、胰岛移植植入术的技术操作规范、胰岛移植的术后处理、胰岛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胰岛移植的并发症、胰岛移植的术后随访、自体胰岛移植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床胰岛移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器官获取和胰岛分离方法缺陷、移植后早期胰岛丧失及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仍是影响临床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临床胰岛移植的现状和在上述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胰岛细胞和干细胞来源胰岛移植的现况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为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细胞研究的迅速进展,为移植提供了新的移植物来源,用干细胞或祖细胞增殖分化获得足够数量和功能的胰岛进行移植,是未来胰岛移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丹参对大鼠胰岛获取和冻存及体外培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移植是治疗I型糖尿病较理想方法,移植成功的关键是胰岛足够数量和良好功能。细胞冻存是收集足够胰岛、建立胰岛库的可行手段。但冻存复苏过程可引起细胞的破坏和死亡,使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及功能降低。本实验探讨丹参能否有益于胰岛获取及冻存前后的存活和功能,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胰岛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可以使患者获得胰岛素独立和近似正常的血糖水平,不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在过去的数10年里,对胰岛移植虽然作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胰岛移植的总体成功率不足10%,90年代后期的近10年里,胰岛移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2000年Emonton疗法被报道以后。糖尿病的治疗需要进行多次大量的胰岛细胞移植,有学者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微囊包膜猪胰岛异种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囊化新生猪胰岛作为临床异种胰岛移植供体来源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微囊技术包膜新生猪胰岛细胞后体外培养,比较微囊化及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采用腹腔镜技术,对3例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微囊新生猪胰岛异种移植治疗,观察移植前后空腹血糖、C肽和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 微囊与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在体外培养中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临床移植术后,2例受体的C肽峰值较移植前分别升高11及23倍,其中1例胰岛素用量减少63%,1例完全停用胰岛素,成为胰岛素不依赖者。此2例的移植胰岛在受体内保持有功能存活已达80d。结论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生物活性良好,能在人体内功能存活并产生疗效,将可能是临床上异种胰岛移植的一个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8例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改良的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移植治疗。8例患者中,3例移植于网膜囊,5例移植于三角肌,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6、12个月观察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HbA1c)、C-酞、CD4阳性细胞、CD8阳性细胞、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胰岛素用量(INS)的变化。结果显示,移植前后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提示无排斥反应发生;结果还显示移植的猪胰岛数量决定了疗效:移植量少于10个猪胰的胰岛(约326180±12130个胰岛),移植后INS减量少于40%,C-酞升高不明显,移植量达到10个猪胰的胰岛,术后INS减量>75%,C-酞峰值是术前的2.56倍。提示此种方法移植的必需量为10个新生猪胰的胰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微重力培养的新鲜和冻存胰岛联合移植提高1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1)体外实验组:实验组1.1:冻存的胰岛经微重力培养;实验组2.1:冻存的胰岛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对照组1:新鲜大鼠胰岛经微重力培养。观察胰岛收获率和体外胰岛素分泌情况。(2)胰岛移植组:即将新鲜和冻存的胰岛经微重力或普通培养7d后分别移植入受体鼠体内,观察移植效果。结果经微重力培养的各组胰岛收获率、DNA含量和胰岛素含量高于普通组。普通培养组在培养后期胰岛素分泌明显下降,并且胰岛素刺激指数明显低于经微重力培养组(P〈0.05)。移植经过微重力培养的500 IEQ新鲜胰岛和1500 IEQ冻存胰岛在移植后1周内可达100%纠正糖尿病,全部受体维持正常血糖耐受曲线一直到观察结束。结论采用细胞内低温保存液(HTS)结合细胞冻存液(DMSO)对大鼠胰岛进行冻存前后经微重力培养可以明显提高胰岛冻存质量,是目前胰岛冻存的最佳选择。使经微重力培养的新鲜和冻存胰岛联合移植一次治愈糖尿病成为可能,并有效的节约了胰岛资源,提高了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质控、常规应用T细胞抗体,提高我国临床胰岛移植研究水平胡远峰近年来,我国的胰岛移植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全国胰岛移植研究协作组资料,迄1991年底,全国已有939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在59所医院作了胰岛移植。对有较完整资料的835例分析,723例(86....  相似文献   

12.
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案之一,但目前仍存在供者短缺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导致移植后胰岛存活受限。微囊化胰岛移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困难,但微囊内免疫隔离微环境破坏、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了微囊化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关于提高微囊化胰岛移植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干细胞在微囊化胰岛移植中的应用也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围绕微囊化胰岛移植的优化策略及干细胞在微囊化胰岛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微囊化胰岛移植潜在的改进方法,旨在为微囊化技术在胰岛移植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胰岛移植中的最近进展,诸如供胰的选择、获取及保存,胰岛的分离及纯化、胰岛的培养和冻存,移植的部位和数量,以及有关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异种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种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观察及护理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肖春梅胰岛移植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有效的胰岛移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难以获得大量功能良好的胰岛。不论是成人还是胎儿来源均有限,且受热缺血时间、分离方法、胎儿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与同种异体胰岛联合移植对胰岛移植术后免疫状态及移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Lewis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作为胰岛移植受体,AMSC+胰岛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联合移植Lewis大鼠AMSC及Wistar大鼠胰岛,单纯胰岛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单独移植Wistar大鼠胰岛,单纯AMSC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单独移植Lewis大鼠AMSC,阳性对照组为未进行移植的Lewis糖尿病大鼠,阴性对照组为正常Lewis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移植胰岛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MSC+胰岛移植组与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淋巴细胞计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AMSC+胰岛移植组与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MSC+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为(26.8±3.0) d,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的(19.0±1.3) d,两组大鼠胰岛移植物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5)。胰岛移植后各时间点,AMSC+胰岛移植组大鼠移植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优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胰岛移植前,5组大鼠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25、0.476、0.256、0.418、0.281和0.313,P均>0.05)。胰岛移植后第7、14、28天,AMSC+胰岛移植组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血清IFN-γ和IL-2浓度均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IL-4和IL-10浓度均高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胰岛移植第7天,AMSC+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平均淋巴细胞计数为(142±21)个/mm2,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的(311±36)个/mm2(t=8.245,P<0.05)。 结论与胰岛联合移植的AMSC能够提高胰岛移植的效果,可调节糖尿病大鼠体内IFN-γ、IL-2、IL-4和IL-10表达及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细胞增殖,减轻胰岛移植物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移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能否促进移植胰岛周围新生血管形成。方法  以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作为受体,将NOD小鼠随机分为4组,联合移植组(6只)、单独胰岛移植组(6只)、单独MSC移植组(6只)、假性移植组(3只)。观察各组NOD小鼠移植后血糖和存活率的变化;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在胰岛移植后1、2、4周检测单独胰岛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移植胰岛的增殖与凋亡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光镜)直接观察、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并定量分析,移植术后2、4、8周单独胰岛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移植胰岛的周围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MSC联合移植与胰岛单独移植均能明显改善移植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NOD小鼠的存活率。MSC联合移植可促进胰岛细胞再生,减少细胞凋亡。联合移植组移植胰岛周围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单独胰岛移植组。结论  MSC可以促进移植胰岛周围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移植胰岛的血供,保护移植胰岛的功能与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分离成人胰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出高数量、高活性的胰岛是保障成人胰岛移植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广泛采用的纯手工方法进行成人胰岛的分离与纯化所获得的胰岛并不能达到临床移植的要求。本实验通过采用机械化方法成功地进行了8例成人胰岛的分离、纯化,并显著提高了成人胰岛质量,为下一步运用于胰岛临床移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胰岛微包囊     
目前,1型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胰腺供体缺乏和胰腺移植的长期免疫抑制,严重阻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发展。异种胰岛的免疫隔离可以解决将来大量的移植。用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包裹胰岛进行移植可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逆转高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温微重力对大鼠胰岛移植质量的影响,以期减少体外培养对胰岛活性和数量的影响,提高胰岛移植质量。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3组:大鼠新鲜胰岛移植组(于移植前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21 d,对照组);实验1组(大鼠新鲜胰岛在37 ℃ RCCS中培养21 d);实验2组(新鲜大鼠胰岛在26 ℃ RCCS中培养14 d后复温至37 ℃继续在37 ℃ RCCS中培养7 d)。 观察各种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并将上述3个实验组不同条件培养的胰岛分别以2000IEQ胰岛移植量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并观察10周。结果:实验2组的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及胰岛素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实验2组胰岛存活率高达(67.4±4.6)%,而对照组和实验1组胰岛存活率分别降至(28.1±3.3)%和(50.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糖尿病大鼠移植实验1,2组的胰岛后均能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但实验2组胰岛移植对糖尿病大鼠7 d内血糖控制优于实验1组;对照组血糖控制差,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大鼠胰岛经低温微重力培养后移植,可以明显提高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胎肝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胎肝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效果,以及胎肝细胞移植诱导糖尿病受者鼠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细胞组及肝细胞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组.将SD胎鼠的胰岛细胞移植于受者浆膜下,观察受者鼠的糖尿病病情变化及免疫状态.结果移植后58.8%(20/34)动物糖尿病得到缓解.联合移植组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期较胰岛细胞组明显延长(P<0.01);移植后1周,联合移植组血清胰岛细胞肽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细胞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0.01);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联合移植组显著低于胰岛细胞组(P<0.001).结论胃浆膜下是大鼠胰岛移植较理想的移植部位;肝细胞移植可以明显延长移植胰岛细胞的功能存活期,并诱导受者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