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5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三踝骨折合并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外踝骨折经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经内侧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8 h;住院时间5~11 d,平均7.5 d。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14~18)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4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2例。术后至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1~14周,平均13.4周。骨折愈合时间11~13周,平均12.5周。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9~83分,平均81.5分;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6~94分,平均90.2分。2例螺钉置入下胫腓关节内,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结论 采用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术中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后踝骨折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芯螺钉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距骨骨折患者应用空芯螺钉手术治疗。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骨折愈合12例,愈合时间8~42周,为:Ⅰ型3例均愈合,Ⅱ型6例愈合5例,Ⅲ型5例愈合3例,Ⅳ型2例愈合1例。无菌性坏死4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按Kenwright功能标准:优7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空芯螺钉治疗距骨骨折固定确切,易操作,是一种实用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l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躁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仝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台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躁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12例)和非稳定型(30例)。非稳定型又分为3型:Ⅰ型(距骨外脱位型)16例,其中,Ⅰ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5例;Ⅰ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11例;Ⅱ型(距骨外后脱位型)8例,其中,Ⅱb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5例,Ⅱ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3例;Ⅲ型(距骨后脱位型)6例,其中,Ⅲ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2例,Ⅲ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4例。结论:根据X线片可对三踝骨折进行独立分型。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突出了距骨脱位和下胫腓分离两个反映踝关节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深化了对三踝骨折移位规律的认识,并对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预后判断、手术顺序的安排等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踝骨折CT分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后踝骨折进行CT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0月治疗后踝骨折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2.3岁。所有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根据后踝主要骨折块大小、部位和骨折线等进行CT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根据CT图像,后踝骨折分为四型:I型(稳定型)23例,其中I1型(撕脱骨块型)5例(5.7%),I2型(小楔形骨块型)18例(20.4%);Ⅱ型(临界型)26例,其中Ⅱ1型(中等楔形骨块无距骨后外脱位型)15例(17.1%),Ⅱ2型(中等楔形骨块合并距骨后外脱位型)11例(12.5%);Ⅲ型(大楔形骨块不稳定型)18例(20.5%),IV型(中间贯穿型)21例(23.8%)。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年(1—4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62例,良13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85.2%。[结论]CT能够明确后踝骨折的组织解剖学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跟骨V形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StephensⅡ、Ⅲ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跟骨V形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的24例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4例;年龄33~60岁,平均42.8岁。跟骨骨折保守治疗失败19例,手术治疗失败5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Stephens分型:Ⅱ型14例,Ⅲ型10例。术前跟骨B?hler角4.0°~13.5°,平均8.6°;Gissane角100°~152°,平均119.3°。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6~14个月,平均9.7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观察骨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并测量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跟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后足力线角。结果 术后3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7.1个月。患者足部形态均恢复良好,穿鞋恢复至伤前尺码,无前踝撞击存在。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1周。末次随...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共诊治62例三踝骨折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14~81岁,平均38.3岁。按Danis—Weber分类,B型38例,C型24例。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对于大于关节面1/4时的后踝骨折,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不使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59例背伸18°~20°,跖屈42°~50°,达正常范围;3例背伸12°~15°,跖屈40°~48°,均为术后6个月内。患者满意61例,满意率高达98.4%。结论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经胫后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胫后应用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后踝骨折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左侧18例,右侧12例,均为闭合骨折.根据Lange-Hansen分型:Ⅲ、Ⅳ度旋后-外旋型17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0例,Ⅱ度旋前-外展型3例.后踝骨折均超过关节面的25%,均合并内、外踝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11 d. 结果 3例复位困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后踝为粉碎性骨折,有骨块嵌顿,不能复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108 d,平均87 d,无断钉等并发症.疗效根据Baird-Jackson标准进行评定,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70 d. 结论 闭合复位经胫后空心钛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3~81岁,平均63岁。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5例;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14例,Ⅱ型21例,Ⅲ型6例。闭合复位,采用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现钉体松动、断裂、弯曲及股骨头坏死。参照Harris评定标准:优28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结论:折断型加压螺纹钉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及部分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和开放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初步评价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22例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1.9岁。10例经皮前路螺钉固定,12例经开放前路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皮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41.3min(36—55min),失血3.1ml(0.5—5ml),平均随访7.2个月(4~15个月),9例骨折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无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开放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75.2min(56~110min),失血量35.9m1(20~65m1),平均随访28.9个月(5—47个月),11例骨折愈合,1例未骨性愈合患者无症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月~2007年4月,我科采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29例,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6~65岁。右侧18例,左侧11例;三踝骨折2例,双踝骨折20例,单踝骨折7例。受伤机制按Lansen—Hansen分类:外翻外展型2例,内翻内收型6例,内翻外旋型12例,外翻外旋型9例。  相似文献   

12.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4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7岁。扭伤17例,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伤2例。左踝25例,右踝21例。单纯后踝骨折6例,外踝及后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22例,外踝及后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5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Ⅲ度13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Ⅳ度18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29例,内侧延伸型11例,小块撕脱骨折型6例。7例急诊手术,39例择期手术。结果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3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3个月。术后1个月1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9例负重或行走时出现踝关节疼痛不适,加强康复锻炼及止痛药物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7例,良21例,中8例,优良率为8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1984年~1995年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8~74岁;均为手法复位失败或开放性骨折,其中三踝骨折12例,双踝骨折25例,单踝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9例,新鲜性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3例。治疗方法1.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常规暴露骨折端,使之解剖复位,尽量不剥离骨折块骨膜。用手摇钻将2枚o1.5~Zmm克氏针从骨折远端平行并与骨折线垂直钻入,远端最好到达对侧骨皮质而又不穿过。再在骨折近端距骨折线2~2.scm处横钻一骨孔。此孔在内踝骨折时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1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分别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34例)和"L"形钢板内固定(27例)。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空心螺钉组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4%;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时,采用空心螺钉或"L"形钢板治疗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螺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牢固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探讨其较为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80例,通过筛选符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8.7个月。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5周(11~17周)。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能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具有显露充分、内外兼顾、固定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64岁。全部为新鲜骨折。根据AO分型:44A1型6例,44A2型4例,44A3型3例,44B型2例。其中5例开放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A型1例)。合并后踝骨折的情况:X线侧位片测量后踝骨折占关节面25%6例、10%~25%  相似文献   

17.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8年4月~2004年7月共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46例149肢。Gustilo分类:Ⅰ型28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44例47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46例(B组),使用胫骨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治疗56例(C组)。平均随访27个月后分析各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A组5.1个月,B组5.6个月,C组7.9个月。术后并发症:A组:感染2例,无断钉,无畸形愈合。B组:感染及皮肤坏死11例,钢板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C组:感染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松动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 Ⅰ型、Ⅱ型均可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以使骨折达到一期愈合;所有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最好少用或不用胫骨解剖型钢板或窄加压钢板;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是治疗Ⅲ型损伤安全、简单的方法,可以考虑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Pilon骨折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自199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共治疗Pilon骨折患者43例,其中Ruedi—Allgower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4例;AO分型:B./C,型5例,B,/C:型17例,C,型21例。其中7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U型石膏外固定5例,跟骨牵引2例;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加外固定架治疗;其余1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周。Mazur评分结果,优19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结论Pilon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才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Hybrid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6例(其中ⅡA6例,ⅡB8例,ⅡC2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所有患者均行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3)h,出血(80±16)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47例患者术后优35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为91.5%。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例,针道渗出1例,髋关节内翻畸形3例。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Hybrid外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