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 ;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 ;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 0.368,0.342,P<0.05)。结论 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蛋白和p2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宫颈癌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DRG1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DRG1的阳性表达率(77.8%)明显高于CIN组(46.9%)和正常宫颈组(28.9%),P〈0.0125;表达水平与间质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组织类型无关(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3%)明显低于CIN组(62.5%)和正常宫颈组(92.9%),P〈0.0125;其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DRG1蛋白过表达、p27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NDRG1与p27蛋白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以及判断其侵袭转移潜能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组织p53和PCNA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为临床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参数.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胆囊癌组织中n53、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p53、PCNA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39.2%、56.9%,与胆囊癌的病理分级、转移密切相关(P<0.01).p53表达与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53、PCNA是胆囊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其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4.
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和其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1例前列腺癌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显示p53和bcl-2在前列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7%和21.57%.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其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尚与病人的生存期有关.p53和bcl-2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本文提示,p53和bcl-2的表达结果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潘少君  王俊和  张凤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76-4078
目的:检测并分析p7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73与p53的相关性以及p73和细胞抗原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分析p73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L组和对照组BMMNC p73与p53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L BMMNC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检测,分析p73与细胞抗原的相关性.结果:AL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低于ALL-CR组和对照组(P<0.05),AML初诊组p7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AML-CR组和对照组(P<0.05).30例AML初诊组中p73与p53、CD2呈正相关,与MPO(髓过氧化物酶)呈负相关(r=0.481,P<0.01;r=0.447,P<0.05;r=-0.492,P<0.01).20例ALL初诊组中,p73与p53无相关性(P>0.05),p73与细胞抗原表达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73在AL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33INGlb,p53,原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E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0例乳腺癌标本中C-erbB-2,p33INGlb,p53的表达,及13例癌旁正常组织p33INGl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及对照组中p33INGlb均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表达[65%(52/80)]有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5.138,P<0.01)、p33INGlb,p53,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0%,61%.其中p33INGlb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正相关(r=0.371,r=0.537,P<0.05)p33INGlb,p53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r=-2.09,r=-0.537,P<0.05).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r=0.371,P<0.05),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呈负相关(r=-0.387,r=-0.440,P<0.05).结论p33INGlb基因的表达可能需要p53基因的协同,两者共同作用于细胞的生长、凋亡和转化,保证机体发挥正常的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ING1是抑癌基因,其蛋白p33INGl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p33INGlG,p53,C-erbB-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p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HPV感染与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53、p1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96例胃癌和癌前病变及腺癌组织中HPV-1/18DNA、P53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HPV-16亚型和18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4.38%和8.33%;P53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8%和43.75%.HPV-16亚型、P53和p16蛋白在癌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腺癌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HPV-16和P16蛋白、P53蛋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PV-16亚型感染、P53及p16蛋白的水平表达与胃癌的呈正相关,p16蛋白的低表达率是肿瘤预后差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p53蛋白的表达,并对肺癌组织中CD34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p53蛋白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VEGF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肺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阳性组MVD分别明显高于VEGF、p53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p53蛋白与VEGF表达均阳性组MVD明显高于p53蛋白与VEGF表达均阴性组(P<0.05).结论:VEGF、p53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突变型p53基因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肺癌组织中MVD与VEGF、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突变型p53基因和VEGF在肺癌血管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P53、c-erbB - 2、Rb和PCNA的表达在胃癌起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针对胃癌基因蛋白产物(p6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抗体,以间接了解不同基因蛋白产物的变化在胃癌起源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方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4种蛋白产物过度表达均主要见于胃癌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除重度肠化生组外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PCNA免疫组化标记指数值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R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在非胃癌各组和胃癌组织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53蛋白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作用,其改变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居于肠化生阶段的癌前变化过程中。c-erbB-2蛋白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其改变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变化,居于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之后。PCNA的变化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改变,发生在胃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以后。Rb基因在胃癌起源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和p40的表达,分析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和p4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p63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65例,阳性率为78.31%,呈p40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72例,阳性率为86.75%,二者均呈弱阳性或阳性表达者53例,阳性率为63.86%,二者均呈阴性表达者10例,阴性率为12.05%。不同年龄、部位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性(χ^2分别=1.17、1.75、0.52、0.71,P均>0.05),但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的患者组织中p63和p40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分别=5.72、23.14、13.10、43.40、53.99、61.36、62.43、6.57、33.73、7.36、35.85、35.87、22.13、50.02,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63与p40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p63和p4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有关,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p5 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 3 6例前列腺癌 (Pca) ,2 0例前列腺增生 (BPH )组织和 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 (NP)中bcl 2、p5 3蛋白表达。结果 :①Pca和BPH组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P组 (P <0 .0 5 ) ,而Pca组与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PH组和NP组 (P <0 .0 5 ) ,而BPH组与NP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在Pca组中bcl 2蛋白阳性 10例 ,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 4例 ,Ⅲ、Ⅳ级肿瘤组 6例 (P <0 .0 5 ) ;p5 3蛋白阳性 12例 ,其中Ⅰ、Ⅱ级肿瘤组阳性 5例 ,Ⅲ、Ⅳ级肿瘤组 7例 (P <0 .0 5 )。显示bcl 2、p5 3蛋白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③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年生存组明显高于>5年生存组 ,呈负相关 (P <0 .0 5 )。bcl 2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p5 3、bcl 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p16基因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 8例、宫颈炎组织 12例、宫颈鳞癌组织 10 0例中 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p16基因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炎组织、宫颈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依次降低 87 5 %、66 67%、3 9 0 0 % ,3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级别的增高而降低 :0期 75 0 0 %、Ⅰ期 62 5 0 %、Ⅱ期 48 72 %、Ⅲ期 17 0 7% ,4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 :高分化 62 96%、中分化 3 6 5 9%、低分化 2 1 88% ,3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16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为 2 1 43 %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5 1 72 % ,2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p16蛋白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自然病程、恶性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突变型p53蛋白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TERTmRNA和突变型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P<0.05)。②hTERTmRNA与p53蛋白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③hTERTmRNA与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TERTmR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高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②p53蛋白调控hTERTmRNA的表达,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增高可激活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③hTERTmRNA和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对临床上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华  李彦华  张朋 《华西医学》2007,22(4):717-718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p53蛋白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标本中nm2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组织中nm23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2%,nm2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nm23、p53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侵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53表达与鼻咽癌组织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p5 3、p16和PTE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 5例前列腺癌组织进行了p5 3、p16和PTEN蛋白检测。【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 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阳率分别为 4 2 .2 % (19/ 4 5 )、5 7.8% (2 6 / 4 5 )和 31.1% (14 / 4 5 )。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和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对辅助临床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Rho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58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hoA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0,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0.6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hoA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RhoA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检测RhoA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