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116例肝组织中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发生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肝细胞癌(HCC)伴肝硬化的LCD发生率为21/30(70%);单纯肝硬化为2/10(20%);HCC不伴肝硬化1/12(8.33%);正常对照1/64(1.56%)。试验组52例中46例呈HBsAg阳性,其中24例有LCD(52.17%)。而6例HBsAg阴性肝组织中均未发现LCD(P<0.05)。52例中22例HBcAg呈阳性反应,其中14例有LCD(63.64%);30例HBcAg阴性,10例有LCD(33.33%),前者LCD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果还发现,HBsAg和HBcAg阴性肝硬化组织中LCD发生率(65.71%;77.78%)明显高于HBsAg和HBcAg阴性的肝硬化及HBsAg、HBcAg阳性的非肝硬化病例(P<0.01,P<<0.05)。表明LCD的发生与肝硬化和HBV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癌(HCC)、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和癌旁非LCD的γ-GT酶、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铁蛋白4种肿瘤标志的表达情况。发现HCC、LCD和癌旁非LCD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与HCC相比,LCD的肿瘤标志表达更接近于癌旁非LCD肝细胞,但又有所不同,提示LCD是一组增生性病变,有轻有重,性质和程度都不尽相同。轻的,其生物学性质接近于正常肝细胞;重的与癌前病变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6.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116例肝组织中的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发生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肝细胞癌(HCC)伴肝硬化的LCD发生率为21/30(70%),单纯肝硬化为2/10(20%),HCC不伴肝硬化1/12(8.33%),正常对照1/64(1.56%).试验组52例中有46例HBsAg阳性,其中24例有LCD(52.17%),而6例HBsAg阴性肝组织中无1例有LCD(P<0.05).52例中22例HBcAg阳性,其中14例有LCD(63.64%);30例HBcAg阴性,10例有LCD(33.33%),前者LCD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果还发现,HBsAg和HBcAg阳性肝硬化的LCD发生率(65.71%,77.78%)明显高于HBsAg和HBcAg阴性的肝硬化及HBsAg、HBcAg阳性的非肝硬化病例(P<0.01,P<0.05).表明LCD的发生与肝硬化和HBV都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铁蛋白3种肿瘤标志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及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22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铁蛋白的表达情况和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表达与非不典型增生和肝癌细胞不同,而铁蛋白的表达在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细胞核DNA含量及分布介于癌细胞与非不典型增生细胞之间(P<0.05)。结论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肝细胞不典型增生是一类增生性病变,其中含非整倍体较多的可能是一种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的γ-GT酶、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其中17例同时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其DNA含量,以探讨其与上述3种肿瘤标志表达情况的关系。结果显示:LCD的肿瘤标志表达既不同于非不典型增生之肝细胞也不同于肝细胞癌,其DNA含量均值及倍体分布介于癌与非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之间(p<0.05~0.01)。DNA的改变与肿瘤标志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提示LCD是一类轻重不同的增生性病变,其中含非整倍体细胞较多的或许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19例肝硬化和/或肝癌、24例正常肝组织作AFP、HBsAg、HBcAg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表明:肝硬化和肝癌组其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 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硬化者,同时在LCD中检出AFP,因而支持LCD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LCD的发生与乙型肝炎关系较大而与血吸虫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1.
82只实验树鼩分为四组:A组26只,感染了HBV并同时给予AFB_1;B组34只,未感染HBV但给予AFB_1;C组13只,只感染了HBV;D组9只,既未感染HBV,又未接触AFB_1.实验158周.A组发生LCD16例(61.53%),其中9例发生HCC(56.25%).B组出现LCD18例(52.94%),其中3例发生HCC(16.66%).C组出现LCD 6例(46.15%);D组无LCD产生.82只树鼩有40只出现LCD,其中12只发生HCC(30%).而无LCD的42只,只有1例(C组)产生HCC(2.38%).LCD阳性组发生HCC的相对危险性为LCD阴性组的12.6倍.感染了HBV的树鼩,其LCD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而在未感染HBV的动物中,摄入AFB_1的,其LCD发生率也同样比未摄入者高(P<0.05).表明HBV和AFB_1都能诱发LCD;LCD是HC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对153例HCC外检标本进行了HBsAg及HBcAg定位观察。结果发现癌周围肝组织中HBsAg检出率为61%,HBcAg为26%。癌组织中HBsAg检出率为4.6%,HBcAg为3.9%,二者在癌组织中的总检出率为7.2%。此外对AFP、AAT、AACT及CEA进行了定位检测。癌组织中AFP、AAT检出率均为47%,AACT为71%,CEA为62%。与临床血清检测结果一致。同时还观察到LCD的出现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LCD细胞中AFP、AAT、AACT及CEA的检出与癌周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配比的方法,以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和非肝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HBV感染6项血清学标志。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HBV感染总阳性率分别为98.21%,93.75%和96.43%;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3组的感染标志组合较一致,HBsAg和抗-HBc双阳性为主;HBeAg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中明显高于肝癌组;抗-HBe和抗-HBcIgM3组间无显著差别。提示HBV感染的慢性化与原发性肝癌病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和肝癌进行了AgNORs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正常肝组织的AgNORs计数为1.48±0.63,肝硬化为1.73±0.75,嗜酸性细胞结节为2.44±1.08,Ⅰ级肝癌为2.77±1.22,Ⅱ级肝癌为4.37±1.64,Ⅲ级肝癌为5.57±2.10;嗜酸性细胞结节属活跃增殖性病变,其AgNORs计数与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与Ⅰ级肝癌相近(P>0.05).提示AgNORs计数与肝癌分级有一定关系,嗜酸性细胞结节为癌前期病变且与肝硬化结节为两种不同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LIVERCELLDYSPLASIAINASSOCIATIONWITHCIRRHOSISANDHEPATITISBVIRUSWangXuechun,LiWei,ZhangJinchi,KongLingjun,ZhengWeimin(Dept,of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2=0.887,P〈0.05),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2=0.823,P〈0.05);③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R^2=0.839,P〈0.05);④癌旁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时间呈正相关(R^2=0.861,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通过检测E—Cadherin表达将对肝细胞癌临床转归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胃印戒细胞癌粘蛋白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印戒细胞同源于一个细胞前体,即起源于胃腺颈部细胞。在观察以不同类型细胞为主的印戎细胞癌与预后的关系时发现,A型或B型患者5年生存率较C型患者为低(P<0.05)。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不同的凝集素标记,其中PNA主要表达于B型癌细胞;PHA主要表达于C型癌细胞。对印戒细胞癌的进一步分型有一定帮助,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初步的判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