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位于禹药之首的禹白芷,其在禹州的种植历史起自宋朝,至今将近千年,禹州有着白芷适宜生产的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禹白芷的种植区域,禹白芷作为禹州的道地药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也是原产地地域保护的中药材申报对象.2001年2月,"禹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被列入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本规程是在总结禹白芷传统种植经验、吸取现代禹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禹州中药自夏朝至今长盛不衰,享誉国内外。禹州地产药材品种繁多,例如植物类药材禹南星、禹白附、禹白芷、淮地黄、红花、禹密二花、桔梗、丹参、菊花、板蓝根、牛蒡子、柴胡、杜仲、荆芥、白术、穿心莲、夏枯草等;矿物药材如禹粮石、青礞石、寒水石等;动物药材如蜈蚣,全蝎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禹州中药材市场和全国其他市场一样,生意时有兴旺,都有一些亮点品种出现。但从总体情况来看,禹州市场低迷,销售疲软,经营者生意难做。原因何在?结合40种地产药材情况,笔者作一粗浅分析,供大家参考。 禹白芷 总产量约有50万kg,现市场库存约有20万kg,现价2.50元(千克价,下同),由于不易保管,市场走势缓慢。 禹南星 总产量约有1万kg,库存有5t,现价7元左右。前几年价格一直在10元以上,近两年价位走低。原因是全国各地大面积发展种植,产量上升,库存增加。目前该品种尚无走出低谷的迹象,关注的药商也较少。  相似文献   

4.
牛年话白芷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等作用。白芷别名香白芷、泽芳、芳白芷等,主产于浙江杭州、河北安国、四川遂宁、河南禹州等地。近年来,山东、安徽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等作用。白芷别名香白芷、泽芳、芳白芷等,主产于浙江杭州、河北安国、四川遂宁、河南禹州等地。近年来,山东、安徽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6.
禹州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贸易繁盛,被誉为药都。通过收集到的12种禹州地方志文献(明代1种,清代7种,民国时期1种,现代3种),整理研究发现:清初禹州州判从临县移来洪山庙会,招揽药材商人来禹贸易;乾隆年间起,药市达到繁盛状态,贸易遍布国内外;至民国时期,禹州药材贸易仍为当地经济支柱;建国后,禹州药材市场历经3次搬迁,规模愈来愈大。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禹州地产中药材多达900余种,历代多次被列为大宗药材的有50余种。禹州道地药材有禹南星、禹白附、禹密二花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禹州市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及六大“禹药”栽培现状,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梳理禹州市人民政府、禹州市中药标准化中心发布的相关文件报告,结合本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同时查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从多个角度对禹州市中药材生产整体概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禹州市主要种植中药材30种,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33 350 hm2,其中木本类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3 345 hm2;草本类、藤本类和灌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 005 hm2,其中草本类种植种类最多。六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禹药”中禹州丹参种植面积最大,约3 001.5 hm2,且六大“禹药”的种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特征。结论 禹州市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道地特色显著,“禹药”发展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禹白芷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干燥方法对禹白芷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加工干燥方法的禹白芷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37种化合物,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处理的禹白芷挥发性成分差异比较大,烘干、晒干、微波干燥比较相似,硫熏和发汗干燥对挥发性成分影响比较大.结论硫熏、发汗干燥均对禹白芷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不适于在产地加工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 ,完善有关形态、解剖学方面的资料。方法 :对川、杭、祁、禹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果实解剖研究。结果 :根据新发现的形态学和果实解剖学特征 ,可将上述 7个样本分为 3类 :①川、杭、祁、禹 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 ;②兴安白芷 ;③雾灵当归。结论 :从形态、解剖学特征来看 ,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 ,完善有关形态、解剖学方面的资料。方法 :对川、杭、祁、禹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果实解剖研究。结果 :根据新发现的形态学和果实解剖学特征 ,可将上述 7个样本分为 3类 :①川、杭、祁、禹 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 ;②兴安白芷 ;③雾灵当归。结论 :从形态、解剖学特征来看 ,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白芷的经验鉴别富同义浙江省衢州市药品检验所324002白芷因主产区不同,市场上商品名称也不同。杭白芷主产于浙江杭州、余姚);川白芷主产于四川绵阳、遂宁);禹白芷(主产于河南禹县、长葛);祁白芷主产于河北安国)。其原植物为伞形科白芷Angelicada...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禹白芷药材的最佳消解方法,测定禹白芷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微波消解的条件进行了考察、优化,并用等离子体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As、Cd、Cu、Fe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最佳的微波消解条件为HNO3-HCl体积比1:1,液固比10:1,用ICP—AES对最佳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87.94%~119.60%之间。结论:微波消解-ICP—AES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禹白芷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不同商品白芷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川白芷、杭白芷、禹白芷和滇白芷等不同商品药材的煎液进行了药理研究,对比了它们的抗炎、镇痛、解热和急性毒性,说明了几种商品白芷的药用价值,为评价商品药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7)
目的:通过功效成分与外观性状的综合评价,优选禹白芷药材的适宜产地干燥加工技术,为根类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示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热风干燥、中波红外干燥等19种方式对禹白芷进行干燥加工。HPLC-PAD法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禹白芷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含量;GC-MS法分析其挥发油组成,并采用内标法定量;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外观性状。结果:禹白芷药材中总香豆素含量晒干组高于阴干组,热风变温干燥组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组干燥温度与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呈反比。挥发油类成分热风变温干燥组整体均较高,恒温干燥组干燥温度与挥发油类成分含量呈反比。外观评价结果表明,热风50℃干燥组最好,其次为晒干组、阴干组、中波红外50℃组。结论:综合考虑干燥时间、外观、功效成分含量,推荐禹白芷干燥加工使用热风干燥,设备为控温控湿热风干燥机,其适宜温度为50℃,排湿湿度为35%。该方法可为白芷等根类中药材的适宜干燥技术规范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提供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对 4类栽培白芷 (川、杭、祁、禹白芷 )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 (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 ) ,以及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 (黑水当归、芷叶白芷 )进行了香豆素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的香豆素类成分无论在化合物种类还是在含量方面都相当近似 ,而与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差别较大。结论 :从香豆素类成分特征来看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可分为 3个类群 ,即 :①川、杭、祁、禹 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②兴安白芷。③雾灵当归。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提供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对 4类栽培白芷 (川、杭、祁、禹白芷 )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 (兴安白芷、台湾白芷、雾灵当归 ) ,以及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 (黑水当归、芷叶白芷 )进行了香豆素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的香豆素类成分无论在化合物种类还是在含量方面都相当近似 ,而与另外 2种当归属野生植物差别较大。结论 :从香豆素类成分特征来看 ,4类栽培白芷和 3种近缘野生植物可分为 3个类群 ,即 :①川、杭、祁、禹 4类白芷和台湾白芷。②兴安白芷。③雾灵当归。台湾白芷与中药白芷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禹州道地药材种植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河南禹州道地药材的种植历史沿革和种植现状,提出积极引导农民与药商建立合作关系,细化《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改进禹州道地药材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促进道地药材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资料,对白芷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逐一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白芷又称香白芷,除药用外,亦可作香料或调味辅料。经考证可知,历代白芷入药主流基原有野生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台湾白芷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及其栽培变种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宋代以前以山西、吴地(江浙皖赣交界一带)为白芷道地产区,宋代以后吴地白芷从野生转为栽培品,并于明代形成人工栽培主产区,其发展起来的栽培变种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逐步成了商品主流,并被四川等地引种栽培。民国时期已形成杭、川、禹3大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河北安国(祁州)这一新兴产区。禹白芷和祁白芷均为原华北一带野生白芷A. daherica驯化后的栽培变种祁白芷A. dahurica cv.‘Qibaizhi’。本草中记载白芷用石灰加工处理,可防虫蛀、增白,现已不用。白芷历代炮制可分见火炒制(清炒或加醋、盐等辅料)和不见火的净制、切制两类,现前者已较少使用。5首经典名方中的白芷均建议用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且用生品。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1)
目的:从白芷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考量,探索白芷在红壤丘陵区栽培的生长适应性,以期获得白芷在红壤丘陵区的最适品种及最佳播种和采收时间。方法:以目前4种主要流通的白芷品种川白芷、杭白芷、禹白芷和祁白芷为试验对象,对白芷的栽培品种、播种期和采收期进行田间试验,品质以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为标准。结果:4个品种在红壤丘陵区的产量差异显著,杭白芷和祁白芷的产量分别为6 511 kg/hm~2和6 038 kg/hm~2,显著高于禹白芷(4 212 kg/hm~2)和川白芷(3 316 kg/hm~2)。祁白芷根部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36%和0.14%。播种期和采收期对杭白芷产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品质的影响,9月下旬和10月初播种,杭白芷产量较高,且10月初播种的杭白芷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0.14%);7月下旬采收的杭白芷产量最高,8月末采收的杭白芷欧前胡素含量最高(0.28%)。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因素,在红壤丘陵区最适宜的栽培品种为杭白芷,最佳播种期为10月初,最佳采收期为7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认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 ,探讨其栽培历史变化以及有关近缘野生植物的演化。方法 :对已取得的各项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 ,并结合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进行讨论。结果 :各项研究结果与历史文献、分布现状等均较为一致。结论 :①中药白芷的基原植物应是台湾白芷。②建议将雾灵当归处理为兴安白芷的变种 ,定名为A .dahuricavar .porphyrocaulis。③对川 (杭 )白芷和祁 (禹 )白芷不应作分类学上的区分。同时 ,还对中药白芷的使用栽培历史和白芷的野生近缘植物兴安白芷、台湾白芷和雾灵当归的演化关系作出了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