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院院长论坛》2006,3(B03):12-17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一般的公众甚至不少政府官员都把矛头指向市场化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指责罔顾社会公益。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们则大呼冤枉,他们反过来抱怨政府可怜的投入不仅无法维持医院本身正常运作,甚至无法保障医护人员的基本生存。由此一来,似乎问题也容易解决,那就是政府追加投入,事实上,要求政府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呼声此起彼伏,这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医疗体制的重重弊端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一种极为流行的见解是把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归结为政府财政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太少。于是,无论是卫生部门,还是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都呼吁政府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医疗卫生界代表的这类呼吁更是不绝于耳。在很多人看来,政府补偿不足似乎就是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淡化的根源;而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的回归,必须依赖政府大量拨款。  相似文献   

3.
二级医院应是政府投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医院如何改革?政府投入应以哪里为主?根据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政府投入要向二级医院倾斜。  相似文献   

4.
眼界     
《中国医院院长》2006,(7):11-15
关注高强:运行机制是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现在公立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它的运行机制。”3月7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医疗卫生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如是说。高强坦言,目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普遍减弱,而造成这种状况,“既有财政问题,又有管理方面的问题”。高强说,“目前投入确实不足,今后各级财政应该增加投入。如果光增加财政投入,不加强监管,不转变医院运行机制,这一问题也无法解决。”高强强调,扩大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环节,但仅扩大医疗保障体系是不够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院规…  相似文献   

5.
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新医改方案中公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院改革,被不少医院视为在目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打破发展瓶颈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当诸多医院难以戒除药品收入这一“毒瘾”时,安徽芜湖已经成功闯关。“随着这两年政府对我们医院的投入加大,药品利润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已经可有可无。”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礼侠告诉记者。据孙礼侠介绍,2009年,该院业务总收入大约为1亿元,药品纯利润只有400多万元,而这两年政府投入该院基础建设改造的资金就有1100多万元。“政府投入如果能够持续,大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也是可能的。”孙礼侠说。  相似文献   

7.
“总体上经营还是比较困难,不像公立医院那样有后台、待遇、资金。其中资金是最大的困难,像我所在的这家医院已经转制十多年,也就是今年政府投入这30万元。由于改制卫生院无法承担过高的设备支出,修建楼房更是奢望,所以只能停留在小医院的规模。”一位不愿具名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告诉本刊记者,虽然今年国家投入30万元,但是无法改变改制乡镇卫生院小作坊运作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医疗卫生涉及全民,公共财政应该继续加大投入。”3月5日中午,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肖燕军向记者表示,她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卫生领域,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的表述。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篇章中,可以看出,今年支持卫生领域的财政“大盘子”已明晰。  相似文献   

9.
柴羽佳  续小霞 《新疆医学》2013,(11):105-107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更多的需要承担社会公益性责任.从改革开放以后,为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事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随着医疗成本的快速增加,政府投入比例在医疗卫生事业总费用中比例也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越补越不足"的现象[1].因此,经济效益性逐渐引起了各医院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公益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关系呢.医疗机构既要保证公益性还要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这给医院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健全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家健康》2007,(6S):3-3
有一种“市场化”改革就是政府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让医院自己去“自负盈亏”,过去的医疗改革就是如此。这是一种医院针对患者的“市场化”。这种改革实际上是政府“革”掉它对公民应尽的义务。医院和患者之间则变成了商人和消费者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项尚 《当代医学》2007,13(11):38-39
“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投入、建设和监管方面的作用。同时也鼓励和欢迎国内外的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十七大期间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12.
内刊     
《中国医院院长》2011,(21):24-24
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政府改革林林总总,但是,很多专家、媒体和地方主管,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两会代表,都把焦点放在了“政府财政补偿”上,异口同声疾呼“落实”。说白了,就是向财政要钱,却不关心政府与公立医院的财务关系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13.
医院形象广告的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医院面临的社会挑战  长期以来 ,政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惟一投资者 ,医疗卫生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事业”概念和“职业”有所不同 ) ,成为一个很少受外界干扰的“净土”行业。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 ,医疗卫生行业“日不落”的风景正在逐渐远去。  由于政府目标的多样性 ,政府投资中卫生、教育等社会性支出比例逐年下降 ,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又使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导致医疗服务中投入与需求的严重矛盾。政府投入的下降使得卫生事业趋向于市场化 ,业务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院逐渐成为一个自收…  相似文献   

14.
医院资金困难原因及探讨,河南焦作第五人民医院高岗元和高会玲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资金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离开充足的资金供应,医院正常的医疗活动就无法进行,现阶段各医院资金困难,这一直是医院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有限,价格体制改革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缓解医院资金困难的探讨: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融资是医院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加强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政府放宽价格政策,建立健全收入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前不久组织了一支专家组到中国来考察,指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立医院。什么是公立医院?国际上对公立医院下的定义是:政府举办,实现特定目标的非营利性医院,它是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增加国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补供方”还是“养供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已经板上钉钉,但这笔钱花在哪儿、如何花,却是大事。就此问题,一向存在着所谓“补需方”和“补供方”之争。2007年12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提交了新医改报告,明确提出“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貌似给“补需方”和“补供方”之争画上了句号,但是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7.
医改新方案对争议较大的公立医院改革,政府投入补贴给患者(补需方)还是补贴给医院(补供方)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给出的表述是“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既补供方也补需方”。对这一表述有些专家认为,态度不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前后矛盾,执行者无法开展工作,最终导致后果只能是改革暂时搁置;而医院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也越发地模糊。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相当部分的县级医院却门可罗雀,这种扭曲现象在全国相当普遍。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十分重视县级医院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扩建了房屋建筑,购买了专用的医疗设备,使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和医院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县级医院“龙头”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并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难解的“死结”。  相似文献   

19.
顾昕 《中国医院院长》2011,(22):114-116
公立医院改革困难重重,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补偿机制改革不利。 很多人,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将公立医院改革之艰难归因于政府补偿不足;简言之,就是政府没给够钱。与此相关的“学术性”说法是将政府投入、医疗服务和药品出售作为公立医院补偿的三渠道;  相似文献   

20.
郑大喜 《医学与社会》2012,25(11):41-44
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了解公立医院资金补偿的主要来源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和目标、保障充足的财政支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符合公益性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来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