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种新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鼠的气管插管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重要步骤,在某些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大鼠实验中,顺利的大鼠气管插管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1]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到一种较为有效的、安全的气管插管方法,并与常规的气管切开插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非常满意。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取SD大鼠3 0只,体重在180~2 2 0g ,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即气管切开插管(TTIT)组和直视下导引钢丝引导插管(VLGIT)组,每组15只,称体重,阿托品0 .0 2mg/kg肌肉注射,3 0min后硫贲妥钠5 0mg/kg腹腔注射,待大鼠完全麻醉后固定四肢和头部,用内直径2mm的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单易用的逆行气管插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行导管引导气管插管法临床多采用硬膜外导管作引导。我院自 1998年起采用COOK逆行气管插管装置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逆行气管插管装置 (COOK公司产 )包括 :(1) 18G套管针 ,5cm长 ;(2 )Amplatz超硬不锈钢导丝 ,110cm长 ,带 3cm安全J形头 ,定位标记距两头 2 0cm ,两标记相距 70cm ;(3)11 0FrTeflon引导管 ,70cm长。操作方法 :(1)咽喉部表面喷雾麻醉以及环甲膜穿刺注入 1%丁卡因 2ml。 (2 )表面麻醉满意后 ,18G套管针通过环甲膜中点下缘向头侧穿刺进入气管。 (3)证明进入气管后 ,拔出…  相似文献   

3.
双管法行困难气管插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体重91kg,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后改为全身麻醉,用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丙泊酚150mg、维库溴铵8mg静脉诱导后,出现辅助通气困难,SpO2一度降至65%,置入口咽通气管时SpO2最高升到98%。由一资深麻醉医师插管,声门暴露困难,经口盲探插管3次未成功。于第3次插入食管后保留气管导管,气囊充气5.5ml,用一根气管导管顺第一根导管的上方插入,导管在声门处受阻,修正导管方向插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拔除食管内的气管导管。术中无异常,术毕清醒后拔管。术后了解患者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年,体检发现患者舌大、下颌后缩、颈后仰小于80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女性隆胸手术患者40例,年龄23—42岁;体重45—67kg;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n=20)与喉罩组(B组,n=20)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丙泊酚2.0—2.5mg/kg、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丙泊酚2.0~2.5mg/kg诱导,插入普通型喉罩,两组均接麻醉机行IPPV模式控制呼吸,两组均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6~9tL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维持麻醉,A组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待受术者呼之能应,呼吸良好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置入时间及置人情况、监测病人麻醉前(11D)、插管(插喉罩)后即刻(T1)、分离胸部肌肉时(他)、植入假体时(T3)、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4)时的MAP、HR及SpO:的变化、通气状态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率与B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时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1)以及拔管后即刻(rr4)的MAP及HR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分离胸部肌肉时(T2)与植入假体时(T3)SBP、DBP、MAP和HR值均低于麻醉前,而B组T1、T2、T3时均较诱导前低(P〈0.05);T4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及呛咳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施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更满意、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舒适。  相似文献   

5.
双腔气管插管致气管破裂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气管插管致气管破裂的情况比较少见,我院近5年来共进行450例双腔气管插管,发生1例气管破裂,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7岁,体重62kg,身高173cm,既往无心血管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右上肺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入院,拟行开胸探查右上肺叶切除术。麻醉诱导:丙泊酚100mg、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2mg、维库溴铵8mg。面罩过度通气,待肌肉松弛后,行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为Robertshaw左侧DLBT,型号为F37高容低压梭形囊。声门暴露良好,插管时在气囊通过声门后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继续前进,当导管深度距门齿34cm时感觉到轻微的阻抗感,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岁~60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艾司洛尔1组(E1)、艾司洛尔2组(E2).E1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艾司洛尔0.3 mg/kg,后持续0.1 mg·kg-1·min-1输注;E2组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艾司洛尔0.3 mg/kg,后持续0.25 mg·kg-1·min-1输注;C组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艾司洛尔前(T0)、给予艾司洛尔后(T1)、给予依托咪酯后1 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30 s(T4)、2(T5)、4 min(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描记心电图(ECG),比较3组患者的血压、HR、QT间期不同变化.结果 E1组和E2组在T1、T2、T4 QT间期分别为(382±11)、(380±6)、(406±13)ms和(379±13)、(370±11)、(400±7) ms.与C组比较,E1组和E2组在T1、T2、T4 QT间期显著缩短(P<0.05),E1组和E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诱导期间静脉注射0.3 mg/kg,后持续0.1 mg· kg-1·min-1输注艾司洛尔或者0.3 mg/kg后持续0.25 mg·kg-1·min-1输注艾司洛尔均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QT间期延长,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交感神经反射,但是0.3 mg/kg后持续0.25 mg· kg-1·min-1输注艾司洛尔更易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昏迷、饱胃、颈椎骨折等并发症 ,在院外急救进行气管插管时较为棘手。 1 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引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院外急需行气管插管颅脑损伤患者 37例 ,男 32例 ,女 5例 ,年龄 1 2~ 51岁。其中 ,合并昏迷患者 33例 ,饱胃患者 30例 ,颈椎骨折患者 2例 ,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 7例 ,Glasgow昏迷评分为 3~ 8分。插管方法 病情全面估计后 ,排除气胸患者。取仰卧位 ,烦躁不安者可给与地西泮 5~ 1 0mg。鼻腔、口咽部充分表面麻醉后 ,将气管导管外壁…  相似文献   

8.
经口腔左侧气管插管解决困难插管32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998年间我科共出现困难插管 3 2例 ,采用经口腔左侧气管插管 ,均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 3 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4 9 7± 7岁 ,体重62 8± 8 9kg。困难插管原因 :喉结过高 16例 ;舌根肥厚 10例 ;小下颌 6例 ,多数病例兼而有之。手术种类 :上腹部手术2 0例 ;食管、肺手术 6例 ;颅脑手术 4例 ;骨科手术 2例。病人入室前 3 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0 5mg ,入室后开放静脉。静注丙泊酚 2 5~ 3 5mg/kg、琥珀胆碱 0 1g ,去氮给氧 ,常规气管插管不成功或估计插管困难者 ,用中号喉镜从口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1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气管导管组(OT组)和视频喉镜下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组(CT组),每组各8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在视频喉镜下,分别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或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以及插管后2 min(T4)和5 min(T5)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与气管插管前即刻相比,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2 min,OT组心率增快(P<0.05);与OT组相比,CT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2 min,CT组心率减慢(P<0.05).结论 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困难气管插管常常困扰着麻醉医师,如何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方法是麻醉界一直探索的问题。我院应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利用导管经合适的塑形及抽出导管芯时导管变形运动对可看到会厌的成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自2003年以来使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共15000例,其中包括急救插管1500例。具体操作:(1)插管前对气管导管进行塑形。导管塑形方法: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用较柔韧的金属导管芯伸到导管头端并将导管取直,在导管的尾端将管芯折弯使导管芯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导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在直视喉镜下声门暴露不佳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麻醉诱导时意外发现的Cormack-Lehane喉镜暴露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使用J形或S形气管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情况。手术后24h随访患者是否出现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使用S形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时间均优于使用J形气管导管(P<0.05)。结论将气管导管塑形成S形行经口气管插管在意外出现的困难气道情况,插管成功率高,可能减少损伤和并发症,使麻醉诱导过程更为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诱导插管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2μg/kg)和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组(Ⅱ组0·5μg/kg,Ⅲ组1·0μg/kg,Ⅳ组1·25μg/k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025mg/kg、芬太尼2μg/kg或雷米芬太尼0·5、1·0、1·25μg/kg、丙泊酚1·5mg/kg和罗库溴铵0·7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min、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3min内每隔1分钟记录SBP、DBP、HR,分别在诱导前5min、插管后4、6min测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各组在诱导后SBP、DBP均明显下降,其中Ⅲ、Ⅳ组下降更明显。插管后,Ⅰ、Ⅱ组SBP、DBP明显上升,HR增快。Ⅲ、Ⅳ组SBP分别在插管后2、1min下降。各时点Ⅲ、Ⅳ组SBP、DBP、HR与Ⅰ组相比显著下降。Ⅰ、Ⅱ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插管后4min明显上升。结论雷米芬太尼1·0、1·25μg/kg虽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诱导期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行气管插管麻醉后 ,由于头部位置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气管导管移位[1,2 ] ,其中头屈曲时导管向隆突移位可能发生支气管内插管 ,而后仰时导管向声门移位则有可能发生脱管。本文通过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准确判断头部位置改变时气管导管的移位程度 ,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选择口腔科唇腭裂小儿 2 0例 ,伴有上呼吸道其他部位畸形者除外。年龄 9~ 13个月。其中男 13例 ,女 7例。体重 6 0~ 11 8kg ,身长 68~ 79cm。术前 3 0分钟肌注阿托品0 0 15mg/kg ,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 8mg/kg。意识消失 ,静脉注射维库溴铵 0 1…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囊内气体外漏可致气道封闭不严或由于氧化亚氮 (N2 O)向含气腔渗透 ,使囊内压升高而损害气管粘膜。本文旨在研究N2 O和非N2 O麻醉下囊内注入不同气体对囊内压变化的影响及预防囊内压变化的措施。临床资料 ASAⅠ~Ⅱ级病人 45例 ,其中择期腹部手术 31例 ,四肢手术11例 ,乳腺手术 3例 ,随机分成两组 :N2 O组 (2 3例 )和非N2 O组 (2 2例 )。麻醉时间 <2h者除外。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导管内径男 7 5~ 8 5mm ,女 7 0~8 0mm。监测心电图 (ECG)、血压 (BP)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 ) ,开放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手控呼吸3 min后30 s内完成经口插入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注射1%丁卡因1.5 ml(声门下即气管内1 ml,声门上即咽喉部0.5 ml)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注射药.固定导管,接麻醉机通气.分别于入室安静时(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和插管后5 min(T5)记录BP、HR和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试验组SBP仅在T2时较T0时显著升高17%(P<0.05),对照组SBP在T2、T3、T4时分别较T0时显著升高29%(P<0.01)、36%(P<0.01)、15%(P<0.05);在T2~T5时,试验组SB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HR插管后没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HR在T2、T3时分别显著升高18%(P<0.01)和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E水平在T3和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浆NE水平在T3和T5时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血浆Cor水平在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在插入时立即注射表面麻醉药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光索导引管在插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我院对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采用进口光索导引管(Lightwand、插管照明灯、光棒 )插管 ,取得满意的效果。 4 5例需全麻的患者 ,插管困难评定标准及例数为 (1)Mallampat分级为Ⅳ级者 2 1例 ;(2 )张口度 <3cm者 3例 ;(3)下颌间隙<6cm者 4例 ;(4)颈椎活动受限者 8例 ;(5 )全麻诱导后用直接喉镜插管两次以上未成功者 9例。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管。方法 将气管导管套在光索上 ,灯泡与气管导管平齐 ,光索前端折弯 90度 ,折弯的部分相当于下颌骨颏角至舌骨的距离 ,导管及光索均应涂擦润滑剂。患者去枕平卧 ,操作者位于患者头…  相似文献   

17.
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全麻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在全麻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内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3)、10min(T4)、15min(T5)和乳腺癌根治术切皮时(T6)、拔管后即刻(T7)记录SBP、DBP、HR。应用BICORE呼吸功能监测仪监测呼吸功能16项指标,选择T0、T3、T4、T5、T7时记录吸气潮气量(VT1)、呼气潮气量(VTE)、分钟通气量(VE)、吸气峰流速(PIFR)、呼气峰流速(PEFR)、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阻力(RAWM)。每组随机抽取10例患者于T0、T1、T2、T6、T7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结果 气管插管组T2时SBP、DB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VT1、VTE、VE、PIFR、PEFR、PIP和RAW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NE、DA在T2、T7时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 全麻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全麻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8.
视频喉镜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对比视频喉镜与直接喉镜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非心肺疾病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58岁,体重42~75 kg.随机分为视频喉镜组与直接喉镜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均为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5 mg、芬太尼2 μg/kg、维席溴铵0.15 mg/kg,均选择在诱导2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患者术前(T1)、麻醉诱导后(插管操作前,T2)、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后1 min(T3)、插管成功后2 min(T4)、插管成功后5 min(T5)的SBP、DBP与HR的变化.结果 视频喉镜组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显著长于直接喉镜组(P<0.01);与T1时相比,两组患者T2时SBP和DBP均明显下降(P<0.01),与T2时相比,T3时SBP和DBP均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视频喉镜组T3时HR明显慢于直接喉镜组(P<0.05).结论 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后仍产生了心血管反应,但与直接喉镜相比,其心血管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气管内插管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摘要患者 ,女性 ,体重 6 9kg。术前诊断为“左肩袖套紊乱”拟行“左肩关节镜检查”。患者有哮喘病史 ,发作时咳嗽剧烈不能言语及平卧 ,服药后可缓解。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麻醉前用药哌替啶 5 0mg、异丙嗪 2 5mg肌注。给氧去氮 8分钟后 ,静注氯胺酮 80mg、地西泮 4mg、潘库溴铵 5mg ,经口插入ID 7 5mm气管导管。手控呼吸时发现气道阻力大 ,胸廓起伏不明显 ,无PETCO2 波形。遂退出导管。面罩给氧 3分钟再次插管。手控气道阻力仍大 ,听诊两肺闻及响亮哮鸣音 ,PETCO2 波形至插管后近 2 0秒方逐渐出现并上升至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喉罩用于幼猪动物实验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雄性幼猪72头,2~3月龄,体重22 ~ 3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6):气管插管组(TI组)和喉罩组(LMA组).LMA组置入4#ProSeal喉罩,TI组插入7.0#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进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 ~ 10 ml/kg,通气频率16次/min,吸呼比1.0∶1.5,吸入氧浓度50%,氧流量3L/min,维持PETCO2 35 ~ 45mm 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白酚15 mg·kg-1 ·h-1和瑞芬太尼40 μg·kg-1·h-1,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通气时间1.5 h.记录插管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情况.分别于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成功和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即刻记录SpO2,并于上述时点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咽喉损伤和胃胀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I组比较,LMA组插管时间缩短,一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成功时SpO2和PaO2升高,咽喉损伤发生率和PaCO2降低(P<0.05),胃胀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幼猪在机械通气期间,SpO2均>95%,PaO2均> 150 mm Hg.结论 喉罩通气用于幼猪动物实验气道管理是便捷、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