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3月~1996年6月,笔者用舒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O例中男90例,女170例;年龄36~70岁;发病时间3个月~1年248例,1年以上32例;左侧156例,右侧94例,双侧10例;有扭伤、牵拉伤或其它外伤原因者52例;所有病人均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和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治疗方法1.舒筋手法:病人取坐位,顺序进行:(1)水平牵引;(2)上举;(3)摸肩;(4)腋下摸背;(5)屈肘外旋;(6)伸肘外展;(7)后伸摸背;(8)旋转;(9)痛点按压弹拔;(10)按摩松解。以上10种舒筋手法医生每日或隔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法治疗为主的梨状肌综合症患者19例资料。采用VAS评分,观察手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变化。结果19例患者手法治疗前其VAS评分为〉(7.02±0.83)分,手法治疗后VAS评分为,(1.86±1.07)分,手法治疗后疼痛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手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安全、迅速、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法强度对慢性跖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强度200N/cm~2康复治疗跖筋膜炎,与强度100 N/cm~2康复治疗的跖筋膜炎作对照,以疼痛日记为疗效指标,晨起第一步时及每天最痛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8周治疗且随访3个月,强度200 N/cm~2的手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优于强度100 N/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慢性跖筋膜炎方面,手法强度与疗效有着明显关系,大强度手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结合3D打印定制鞋垫治疗儿童扁平足的效果。[方法] 2020年12月—2022年6月,对56例扁平足儿童给予手法整复。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1例(62足)配制3D打印定制鞋垫,25例(50足)未配制定制鞋垫。比较两组舒适性、稳定性和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以及足印的Clarke角(CA)、Staheli指数(AI)、Chippaux-Smirak指数(CSI)和足弓面积指数。[结果]治疗12和18周时,定制垫组舒适性、稳定性和满意度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无鞋垫组(P<0.05);18周时,定制垫组AOFAS评分显著优于无鞋垫组(P<0.05)。与手法治疗前相比,手法治疗后两组CA、AI、CSI和足弓面积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18周后两组CA、AI、CSI和足弓面积指数的矫正均有显著丢失(P<0.05)。18周后定制垫组的足弓面积指数显著优于无鞋垫组(P<0.05),但两组间CA、AI和CS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陈旧性肘关节后脱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58岁;受伤时间26~75天;本组均为肘关节后脱位,其中合并向桡侧脱位4例,合并向上髁骨折及鹰嘴骨折1例。本组16例均经X线确诊。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前三天,可每天在患处周围行中药熏洗,日2~3次,每次30分钟。并配合按摩舒筋,使在整复时肘关节周围肌肉松弛,便于手法顺利进行。手法复位前一定要充分麻醉,一般采用乙醚开放麻醉或臂丛麻醉。2.手法复位:(1)关节分离:患者仰卧,在麻醉下,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理和中医疗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采用局部研药和分筋理筋、舒顺定痛等中医推拿手法外治,配合使用理疗或封闭疗法。结果:29例患者经1~4周治疗,疗效优24例,良5例。结论:中医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具有方法简,痛苦少,疗效高的优势。但临床腰腿疼常见病诊治中对该损伤的误诊应予警惕。  相似文献   

7.
王金柱 《中国骨伤》1996,9(5):48-49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手法治疗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王金柱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满意的疗效。但由于流派纷呈、手法各异、操作技巧各具特色,治疗原则却均为使嵌顿的滑膜解脱,使失稳的关节恢复正常解剖位置。中医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为主。笔...  相似文献   

8.
关节腔注射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肩周炎福建省建阳市医院(福建354200)赖龙芳福建省南平地区医院叶敏孙福建省福州市二医院程高肩关节周围炎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治疗手法很多,大致可分为缓慢展筋法和暴力松解法两大类。笔者在86年以来,运用关节腔注射、手法扳动...  相似文献   

9.
冯宇  杨殊杰  高燕 《中国骨伤》2005,18(8):456-458
目的:观察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MRI、MRM变化,为手法治疗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手法治疗机制。方法:选取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5~58岁,平均41岁。随机分为2组,手法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5岁;药物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5岁。两组问性别、年龄及所患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进行手法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疗效、MRI及MRM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手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I突出髓核无明显变化。③MRM显示手法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神经根鞘袖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法治愈患者神经根鞘袖外观由明显受压恢复到基本正常。结论:MRM为手法治疗彻底解除神经根受压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手法治疗前后MRI未见突出髓核还纳,应从手法治疗改变脊柱、椎间盘、突出髓核生物力学特性出发,进一步研究其获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谢维兵 《颈腰痛杂志》2003,24(2):103-104
目的:探讨常规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原理。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常规手法治疗前后的CT片对照,以观察常规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作用情况。结果:常规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可以造成突出物变大。结论:常规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效果,主要是通过降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力来起作用的,而并不是靠改变突出物和神经根之间的位置来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向前方向作用的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和向左右方向作用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209例,男131例,女78例;年龄20-79岁,其中50岁以上58例。膨出型92例,突出型69例,游离型48例。2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旋转腰部扳动整复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直腿抬高程度、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能力),并按疗效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2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与体征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P〈O.01),其中治疗组在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行走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出型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突出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比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游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科室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血管损伤、腋神经损伤)、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form,ASES)、术口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时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手术切口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术后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临床及其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复习了有关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罗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献后主为:(1)手法治疗颈痛有短期疗效。(2)手法治疗亚急性,慢性颈痛优于常规理疗;(3)手法治疗紧张性能、颈源性头痛有效。并结合有关文献,着重从人体解剖学基础与神经系统机制探讨了手法治疗颈痛、头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郭戚震 《中国骨伤》1996,9(3):59-59
凤阳门骨伤流派治疗膝关节伤筋手法郭戚震凤阳门骨伤流派治疗膝关节伤筋手法,以膝关节内,外侧伤筋为例。1.膝关节外侧筋有血肿者,初期要外敷“凤阳门凉血散”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卧床制动,隔日换药一次。这一阶段不能用手法按摩,待血肿消退后,再施手法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52(38.97±3.23)岁;病程2 h~5.1个月,平均(2.19±1.12)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6~50(39.07±3.30)岁;病程3 h~6个月,平均(2.41±1.05)个月。治疗组予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治疗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并伴有活动障碍,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呈阳性,治疗后依据改良的Macnab标准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0例患者获随访,平均时间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经筋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本世纪30年代Mixter等报告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LDP)以后,半个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认识由骨性层次发展到软组织层次:由手术疗法发展到多种非手术疗法;并从手法对机体多种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手法疗效的影像学分析、手法治疗机理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l手法对体内神经介质、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1.l降低5一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费季翔[‘]观察了34例LDP,在首次手法治疗前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7.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脊枉(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4-57岁,平均38.3岁。按患者主观症状、患侧直腿抬高试验(SLR)、脊柱运动、腰型进行临床评分,比较手法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SLR、脊柱运动、腰型积分明显增加(P〈O.05),治疗前后临床综合评分分别为8.4500±2.4385、18.9000±1.8229,治疗后积分显著提高(P〈O.05)。手法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5651±0.1387、0.5292±0.1499,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改变(P〉O.05)。41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单(多)个椎体位移。实施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临床表现可以随之锐减或消失。其机制并非髓核组织的缩小,可能是纠正椎体位移后减轻鞘膜囊(神经根)的形变和张力,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手法治疗尾椎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新苗 《中国骨伤》1995,8(5):32-32
手法治疗尾椎痛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姚新苗笔者自1986年以来收治34例尾椎痛患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4例中男8例,女26例;年龄14~60岁;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年;21例为外伤后所致,5例为分娩后引起...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采用腰椎牵引、推拿手法、药物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临床治疗185例,优73例(39.46%),良49例(26.49%),好转56例(30.27%),无效7例(3.78%),优良率65.95%,总有效率96.22%。结论:通过仰卧位腰牵、按摩手法配合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我们建议处理腰椎管狭窄症也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0.06秒、0.11秒、0.16秒三种不同扳动时间患者颈椎处于后伸体位下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0.06秒、0.11秒、0.16秒3组,每组60例,均采用坐位拔伸旋转手法治疗,手法操作时颈椎处于后伸20度位,三组扳动时间依次为0.06秒、0.11秒、0.16秒。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积分、主观感觉积分,体征积分和颈部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总积分、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0.16秒组优于0.11秒组和0.06秒组(P<0.01);治疗后NDI评分0.16秒组低于0.11秒组和0.06 s组(P=0.000)。结论在施行颈椎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后伸20度时,手法扳动时间为0.16秒的临床疗效优于0.11秒和0.06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