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主治肝经实火上冲所致的胸胁胀满。口苦咽干,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黄赤。笔者用本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阳痿亦效。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功用为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及湿热下注诸症,如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而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不仅限于此,只要具有肝胆实火或下焦湿热之症者,皆可用此方。临床“带环后流血”较多见,有因流血不止取环者,虽非大疾,亦属棘手。笔者10年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该病近百例,皆获佳效。这类患者多见素日带下质稠或黄臭,阴部痒痛,心烦易怒,经来量多色深,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带环后流血如“崩漏”,此乃肝胆湿热下注于子宫。根据经络走向,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血管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冬梅  王银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54-3355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车前子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临床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所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下注所致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等病症。但我们在乳腺病的临床治疗中,用本方施治,随症加减,亦收效甚好,现举验案四则,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王先强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龙胆泻肝汤用以清泻肝胆实火湿热,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头痛、耳聋耳肿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用之每每获效。方由龙胆草、木通、泽泻、车前...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为清热泻火之剂。方为: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十味。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阴肿痒痛,白浊溲血证等。笔者曾用以治疗几种不同的疾病,只要病机相同,均能收到异病同治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治验眼病举隅(067000)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姚立新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医方集解》收藏此方并增黄芩、栀子、甘革三味药。本方有泻利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酌情加减临床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 ,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等 10味中药组成 ,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阳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1] 。临证用之 ,若能谨守病机 ,因证化裁 ,可收到异病同治的功效。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所得 ,就龙胆泻肝汤治疗失眠、逆经、老年痴呆、夏季皮炎的体会报告如下。(1)失眠 :患者许×× ,男 ,2 9岁 ,半年前下岗即失眠 ,常服安定片无效 ,症见彻夜不眠半月 ,…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呆的《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龙胆泻肝汤,最早源于中医"扁方"之中,在<证治准绳>、<医方集解>、<医宗金鉴>等书中均有记载.本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主治因肝胆实火或肝胆湿热所致之病证.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为泻肝火、利湿热的代表方剂 ,主治肝胆实火或湿热所致的一切病证。由龙胆草、黄芩、棰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 ,该方泻中有补 ,疏中有养 ,既能泻肝火、清湿热 ,又能养阴血。肝火泻 ,湿热清则诸证自解。笔者在临床中对治疗带状疱疹、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疱疹性角膜炎、高血压等肝经实火、湿热内蕴者 ,对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盆腔炎、急性睾丸炎、阴囊湿疹等属于湿热下注者 ,用本方随证加减 ,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效果 ,举例如下 :1 带状疱疹患者女 ,5 0岁。 1…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丸属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龙胆草、生地黄、泽泻、柴胡、栀子、黄苓、甘草、木通、当归、车前子等。本方系清肝泻火之剂,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胁痛、耳鸣等以及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外阴瘙痒、小便淋浊、妇女带下等症。本院收治的2例患者因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慢性损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清热燥湿法治湿热泻 ,法出 3 4〔1〕条“太阳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凡泻皆有湿邪 ,内经谓“湿胜则濡泻”,若湿热邪 ,二者相合致病 ,则为湿热泻 ,故仲景不选白虎汤 ,而用是方 ,因石膏知母仅清阳明气分之热 ,芩连则兼有清热燥湿之功 ,本方重用葛根解肌热 ,升胃气 ,也是特点 ,无论有无发热 ,只要符合湿热泻的脉舌症 ,用之皆有良效。2 湿中补脾法治虚寒泻 ,法出 2 77条〔1〕“自利……宜服四逆辈”,第 3 86条“霍乱……理中丸之”。泄泻每伴呕吐 ,2 73条“太阴之为病 ,时腹自痛”。人参、白术、甘草补脾 ,白术又能燥湿 ,干姜温中散寒…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是一张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子。据中国医学大字典记载,本方方出有四:①东恒方,②《医宗金鉴》方,③《沈氏尊生》方,④《证治准绳》方。该方药物记载各书药物不同,份量不一,但四方均以泄肝利水,清热解毒,条迭肝气为其功用。临床上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头痛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因皆为实火湿热为病,故用之每每获效。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肝胆实火,泻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而喉痹症状主要为咽喉疼痛,咽部红肿,辨证多为肺经有热或肺胃热盛,亦或为风寒侵扰。两者看似无关,但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肝胆之经循喉,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阻滞脉络则咽喉红肿疼痛,同时可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且有力之肝胆实火上炎证的症状。此时治法应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论的龙胆泻肝汤,为《医宗金鉴》所载。本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各9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各6克组成。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黄芩、栀子助其清热去湿之力;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诸邪从小便而出:为了防止火邪、湿热和苦燥淡利之药伤阴,故以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柔肝;肝胆性喜条  相似文献   

18.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 an-shurica K itag.、龙胆G. 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 lora Pall.或坚龙胆G. rigescens F 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搔痒、目赤等症[1]。龙胆除含有裂环环烯醚萜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症具有满意的疗效。导师吴秋玲教授临床根据"异病同治"原则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火盛、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筋瘤、斑秃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提示临床应重视病机,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重视类方主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杂病多例,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一、阴 肿 高某,女,38岁,已婚,工人。阴部(右侧大阴唇)红肿疼痛两天。伴有肋胁胀痛,尿赤便秘,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治法清肝泻热利湿,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车前子各12g,栀子、黄芩、连翘、泽泻各9g,甘草3g,金银花30g。三剂而愈。 按;阴肿,亦称阴户肿痛。发病部位属于肝经之分野。多因气机不调,郁怒损肝,肝病及脾,脾虚失运,湿蕴化热,湿热下注,致阴户肿痛。宜用清热泻肝利湿之剂,湿热去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