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并探讨其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3 5例胆道狭窄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胆管癌 18例 ,胰头癌 8例 ,肝门区转移癌 4例 ,和胆道术后狭窄 5例。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 97 1%。 3例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置入。近期 90 %以上患者总胆红素下降 >5 0 %。恶性梗阻 1年生存率达 65 7%。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肝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狭窄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 ,技术成功率高 ,可提高恶性梗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29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9例、肝总管1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9例。结果:29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6枚,其中7例置入2枚。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83.7±191.8)μmol/L降至(221.3±131.7)μmol/L(P<0.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01)。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23例,平均随访6.0个月,8例仍存活。随访期内14例(60.9%)TBIL降至正常范围;8例(34.8%)TBIL下降至术前的半数以下。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均获成功,37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388±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70±99)μmol/L(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和(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5例、胃癌伴腹腔转移2例、胰腺癌8例)行PTCD和(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其中单纯行PTCD 8例,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17例。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PTCD和(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同时配合高质量的整体临床护理,能使恶性梗阻性黄疸得到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癌32例,胰头癌13例,术前及术后检查血清胆红素,观察减轻黄疸效果。结果 45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成功42例,成功率93.3%,其中4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植入后扩张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后1~4周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5),黄疸症状缓解明显。本组患者术后因腹腔内出血死亡1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2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8例。术后随访生存时间平均11.8个月,最长24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冯龙  郭武华  蒋为民  李凌 《重庆医学》2011,40(13):1310-1311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20枚;置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3次);随访3~24个月,死亡13例,平均生存期为11.8个月,3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29 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在经皮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治疗,随访并观察近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 24例患者共置入网状支架35枚;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术前明显下降(P<0.01);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2次);随访2~30个月,死亡16例,平生存期为12.9个月,8例仍存活;开通时间平均为249d,半年开通率为75%.结论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舍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双途径介入可有效地疗恶性胆道梗阻,明显缓解黄疸,延长支架开通时间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方法。方法 :对 2 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 ,其中恶性 2 2例 ,良性 3例。对国产胆道支架的置入器械、方法、以及胆道双支架置入术式进行了改良。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后黄疸明显减轻和消退。术后 1~ 2wk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 (146± 39) μmol/L(P <0 0 1)。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存活超过 6mo者14例 (6 3 6 % ) ,12mo者 5例 (2 2 7% )。支架再阻塞发生率 12 % (3/ 2 5 )。结论 :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狭窄的新技术 ,疗效迅速、可靠。国产支架配合长导管鞘和小鞘管技术 ,置入简便 ,创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对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4例胆总管癌、1例胰头癌和1例壶腹癌所致梗阻性黄疸进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5例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置入,1例经T管置入,共置6枚支架,支架直径为8 ̄10mm,长度为6 ̄8cm。术前及术后2周检测肝功能。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逐步产以、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随访1a支架无移位及于再狭窄。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珠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金属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X线引导下对26例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30枚金属支架,其中,20例置人l枚于肝总管和(或)胆总管,4例置入2枚于左右肝管-胆总管内,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后的重新置入.26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98.83±121.51)μmol/L,直接胆红素(136.74±79.36) μmol/L.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到(93.52±59.60)μmol/L,直接胆红素下降到( 46.33±42.71) μmol/L( P<0.01).出现并发症2例(7.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同梗阻部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科在DSA引导下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高位梗阻组(30例)和低位梗阻组(42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7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两组术前术后总胆红素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组术后胆红素变化与高位梗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较高位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例,胰头癌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肿瘤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其中一例CA-199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率先在国内开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方式,射频消融能减少操作时肿瘤的出血,进一步阻止肿瘤的局部增长,从而延长内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存活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国产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初步经验。方法:28例患者均行PTC检查,了解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然后在透视下选择性穿刺理想的肝管,引入导丝设法使其越过阻塞段后,交换硬导丝置入适宜的国产金属内支架。同时经支架内引入外引管,待支架扩张良好后撤除引流管。结果:28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1枚,支架扩张满意。其中9例黄疸于2~4周完全消退,1例1周后死于肝肾综合症,2例术后2周自动出院失访。跟踪随访9例:4例存活5~7个月,1例存活11个月,另2例分别存活20个月、25个月,支架置入术后有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5次的介入化疗/栓塞。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引流术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介入化疗/栓塞可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37例(A组)初始选择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后常规经导管外引流15 d.40例(B组)初始选择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支架置入失败后再改用A组方法.本研究对种方法的疗效、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适应证及医疗费用等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支架置入后降酶、白蛋白回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中位时间等均无差异(P>0.05);但A组在支架置入成功率、适应性、黄疸消除、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好于B组(P<0.05).其中B组有5例支架置入失败,再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均获成功.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比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在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具有更高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并且结合导管外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消除黄疸的有效率更高,二者结合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2 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了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入术。其中胆管癌 8例 ,胰头癌 4例 ,胃癌术后胰头转移 4例 ,胆囊癌 2例 ,胆囊癌术后复发 1例 ,原发性肝癌及肝癌术后转移各 1例。结果  2 0例置入了内支架 ,其中左右肝管置入双支架 6例 ,一侧肝管引流、一侧置支架 4例 ,单纯胆道支架 9例。血清胆红素 1周内由 ( 36 3 17± 12 4 0 6 ) μmol/L降至 ( 178 6 0± 4 5 0 5 ) μmol/L。并发症有 1例胆道出血、死亡 ,1例胆道感染伴败血症。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l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经ERCP途径放置胆道内支架失败的MOJ患者,采用PTCD联合ERCP治疗.结果 患者均完成梗阻段胆道内支架置入以达到内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第1周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