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确定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共有来自上海三家康复机构的91名0-12岁脑瘫儿童参加了此项研究,选择35名脑瘫儿童测定GMFCS的重测信度;以66名脑瘫儿童为对象测定GMFCS的评价者间信度;分别以88名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54例脑瘫儿童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的各项测试结果为效标确定GMFCS的平行效度;对88例同时接受GMFCS和GMFM评价的儿童的测试结果进行结构效度检测,以GMFCS为应变量,GMFM五个功能区的百分比为自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判断粗大运动中五个分区功能对GMFCS的影响程度。结果 GMFCS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99),同时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为0.95-0.98);GMFCS与GMFM和PDMS-GM各项分值之间有良好的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在-0.57到-0.84在之间;粗大运动功能中的坐位能力和行走能力是影响GMFCS的主要因素,校正决定系数为0.709(p<0.001)。 结论 中文版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儿童进行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2.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i W  Chen DD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7):550-552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是由Russell等人编制出版,主要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功能运动状况随时间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是目前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Russell等曾综述了2001年以前GMFM量表的相关文献.本文以此后的文献为主综述关于GMFM量表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单维性和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 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 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 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 3,95%CI:0.975 3~0.995 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 1,95%CI:0.993 2~0.997 8)。结论 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中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总体研究对象,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值的前后变化,分析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变状况;在总体研究对象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基线组和随访组的分析样本,比较基线阶段、治疗阶段及随访阶段的GMFM分值改变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对效度(RV)确定反映总体研究对象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GMFM功能区;使用Rasch分析法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功能区项目在治疗前、后的难度改变状况,进一步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包括126例痉挛型,8例徐动型,7例混合型,1例共济失调;接受治疗前平均年龄21.84(5~95)个月。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在接受了(3.3±1.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MFM各项分值在治疗后明显上升(P<0.001)。共确定26例基线组和31例随访组分析样本。26例基线组研究对象GMFM-66和88分值在治疗阶段[(2.4±1.0)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基线阶段[(1.9±1.1)个月](P<0.05);在GMFM 5个功能分区中除A区外其余4个功能分区治疗阶段的平均每月改变值均高于基线阶段,尤其以D区和E区更为明显(P<0.05)。31例随访组研究对象GMFM各项分值除A区外治疗阶段[(2.7±1.1)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随访阶段[(2.5±1.2)个月](P<0.05)。在评价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状况时,GMFM-B区分值RV最高(100%),其次为GMFM-88分值(94%)和GMFM-66分值(79%)。Rasch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GMFM-B区20个项目难度与个体能力分布具有良好的相似性,20个项目治疗前、后难度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17个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前、后项目难度值也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r=0.992 1),表明运动发育推拿法并没有显著改变GMFM-B区20个项目的难度分布、难度值以及难度顺序。结论 运动发育推拿法在短期内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粗大运动功能,而且获得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扭动运动评估对早产及足月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接受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和定期随访至1岁以上的早产及足月脑损伤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至少各记录1次GMs,1岁时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明确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并比较GMs在早产及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扭动运动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2,P=0.207),不安运动异常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605,P=0.205)。扭动运动阶段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早产儿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92.9%、90.0%和97.8%;而不安运动阶段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早产儿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4.0%和95.9%。其敏感性较不安运动阶段明显增高;扭动运动评估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03(P〈0.01)。扭动运动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结局的预测表现为对足月儿组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71.0%和55.6%;扭动运动评估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555(P〈0.01)。扭动运动评估对于早产儿组脑性瘫痪(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均为75.0%,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11(P〈0.05)。扭动运动评估对足月儿脑瘫结局预测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低,分别为85.4%和22.2%,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19(P〈0.05)。不安运动评估无论在早产儿组,还是足月儿组,其对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结论扭动运动评估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高于足月儿,更适合作为早产儿早期运动发育评估的工具。扭动运动评估对脑瘫结局的预测效度较差。不安运动评估对早产儿和足月儿脑瘫结局的预测敏感性均较高,不安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脑瘫。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 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 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 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 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 本研究GMFCS 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和下肢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35 例,随机分为VR 训练组(n=19)和常规训练组(n=16),常规训练组给予3 个月的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VR 训练组给予3 个月的VR 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采用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分测试对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进行评价,采用88 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 区及E 区、改良Ashworth 量表(MAS)、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 之D 区、E 区评分、MAS评分、BBS 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VR 训练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GMFM-88D 区评分、E 区评分、BBS 评分、MAS 评分较常规训练组明显改善(P 结论 VR 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和下肢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的信度、效度和项目难度等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 共有484名幼儿,年龄13~72个月,平均(33.4±12.3)个月,参加了此项研究,包括正常组30名,年龄15~38个月,平均(25.4±7.1)个月;脑性瘫痪(脑瘫)组138例,年龄13~63个月,平均(30.1±11.3)个月;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316例,年龄15~72个月,平均(36.2±12.2)个月。以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为样本进行内在信度研究;随机选取12名幼儿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4~11 d);随机选取18名幼儿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3名评分者间);分别以30名正常组幼儿的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和87脑瘫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幼儿的雷妮语言发育量表(RDLS-Ⅲ)的测试结果为效标,确定SPT的平行效度;通过分析相同月龄段正常幼儿、脑瘫幼儿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SPT相当月龄差异来确定SPT的结构效度(样组间差异分析);对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进行Rasch分析,确定SPT的24个测试项目在此样本群中的项目难度顺序,同时与原著提供的项目难度顺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SPT有良好的内在信度(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97 2);同时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44 9,95%CI:0.808 6~0.984 1)和评分者间信度(ICC=0.997 2,95%CI:0.992 6~0.999 0);与BSID-Ⅱ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 r分别为0.755 4和0.718 5,与RDLS-Ⅲ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 r为0.765 0;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各随机抽取30例15~38个月的患儿,SPT测试时的实际月龄与正常组幼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的SPT相当月龄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通过本研究样本群重新确定的项目难度顺序与原著提供的难度顺序保持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 r=0.924 0)。结论 SPT测试具有令人满意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包括良好的内在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间信度、平行效度、结构效度和稳定的项目难度顺序,可以用来测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与小儿脑性瘫痪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与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关系。方法 1998年5-12月在南宁市、横县、钦州市钦北区(原钦州县)进行以乡(镇)为单位群体抽样调查,对抽样乡(镇)全部1-6岁儿童进行脑瘫患病状况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儿科医生参加工作。结果 共调查1-6岁小儿150806例,确诊脑瘫193例,脑瘫患病率1.28‰。低出生体重1450例,发生脑瘫61例,脑瘫患病率42.07‰;正常出生体重148599例,发生脑瘫125例,脑瘫患病率0.84‰。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且出生体重越低脑瘫患病率越高,呈负相关。61例低出生体重的脑瘫儿,母孕期在环境、营养方面1/3有不良因素;26例(42.6%)有妊娠合并症;38例(62.3%)新生儿期患病;20例(32.8%)其母既往有异常孕产史或早产史。结论 低出生体重是与脑瘫高度关联的危险因素。它们在孕期有相似的病因,应加强病因研究,预防脑瘫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干预措施研究。对低出生体重儿重点护理,防止新生儿患病,也是干预脑瘫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455例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检查资料。为此,我们于1997年5月至6月在苏州等7个市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研究。资料:江苏省7市现况调查诊断脑瘫患儿622例。将其中有头颅CT检查片的4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7例,女178例;早产儿107例,足月儿348例;列前三位的脑瘫类型依次为:痉挛型268例(58.9%);混合型71例(15.6%);共济失调型47例(10.3%)。方法:CT检查的技术要求:(1)从枕骨大孔下10mm到颅顶,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