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中医方剂,源远流长,然汉以前医方,所存甚少,今存医方中已臻完备者,唯张仲景《伤寒》与《金匮》方,以下仅就张仲景方对方剂学的贡献,略陈管见。 《伤寒》、《金匮》方的渊源 方剂之学,古有“伊尹为汤液”之说,而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金匮”的重要性《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后世医家为了尊称和欣赏仲景书,将杂病部分给予荣誉称号叫做《金匮》。晋书葛洪传说:“洪著金匮药方百卷”。有的称《伤寒论》为“玉函”。《金匮》在理论上继承了《内经》和《难经》,同时张仲景更独创了理论体系,那就是以脏腑经络为中心进行辨证论治,这样就奠定了中医治疗内伤杂病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总结了本身的宝贵临床经验,由此可知《金匮》这部古典医著在内容上是很  相似文献   

4.
陈伯坛(1863-1938年),字英畦,广东新会人,近代岭南著名经方派医家,著作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麻痘蠡言》等。近年来对其学术思想研究,如肖衍初“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1]等,一般认为陈氏是伤寒派名家,而实际上陈伯坛不但精于伤寒,而且对仲景金匮的阐述也很有成就,《读过金匮》一书乃陈氏毕生研究之结晶。1《读过金匮》与《读过伤寒论》版本及关系陈伯坛《读过伤寒论》写于前,原为1924年怕坛中医夜馆讲义,全书十八卷,刊行于民国己巳(1929)年,现有广州陈养福堂线装木刻本,十一册,近40万字,1954年由其弟…  相似文献   

5.
为了振兴中医,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举办《中医基础理论》有奖考试竞赛活动,设一、二、三等奖30名,纪念奖50名,得到了全院师生和南昌地区青、中年中医的热烈响应。赞助单位有学院教务处、中医药研究所、学院附属中医院、学院函授部、学院制药厂、学院印刷厂、学院图书馆、《江西中医药》编辑部、中医系、中医系年级办公室、中医系医古文、生化、内经、诊断、金匮、伤寒、温病、方剂、中药教研室等。  相似文献   

6.
《金匮》妇人病三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应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以期学以致用,兹爰取《金匮》原书,缀以己意,以就正于当世之留心斯业者。妇人妊娠病方《金匮》妇人妊娠病方共十首: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方,附子汤是治少阴虚寒主方,是妇科证治大法并宜参究伤寒杂病方书。桂校茯苓丸为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 ,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内经》学术思想始终贯穿其间。今择其要者略述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整体观念 ,一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人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1 1 天人相应 《金匮》第…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中在脉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金匮》各篇多以《……病脉证并治》命名,在此脉、证、治并列,说明三者都很重要,同时又将脉置于首位,意在强调脉在中医诊断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本文就结合有关条文对《金匮》中的脉象加以初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金匮要略》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学习《金匮要略》,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历经2000余年,历代医家勤耕细读著述达数十百家,但对护理方面研究文章尚不多见,中药服法是辨证施治最后一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疗效。《金匮要略》按辨证施治的原则,对内服方剂,随治疗目的和药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值得借鉴和发扬。今仅将其服药方法及护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学习《金匮要略》应当联系《伤寒论》(以下简称《金匮》、《伤寒》),因为联系《伤寒》,对于学习《金匮》可起到阐发、补充、对比及勘正等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学习《金匮》时,约有1/5的内容要与《伤寒》的1/4的条文相联系,这对于全面、正确理解该部分《金匮》条文的精神实质,提高整个《金匮》的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现择其要者,分述如次: 一、阐发阐发,是指《金匮》的部分脉理、因机、病位、证候、诊断、病势、治则、调护、制法及药效等,应当联系《伤寒》有关条文予以说明或映证等。阐发脉理:《水气病篇》云:“脉得诸沉,当贵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所  相似文献   

11.
昔日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之作,直至今日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其学术思想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其重视阳气的思想贯穿整部著作。重阳就是重视阳气,或者说是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整部《伤寒论》以伤寒立足,从原文到组方用药,再到方后煎服法,处处都体现仲景的重阳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金匮》骨关节病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仲景的《金匮》、《伤寒》等中医经典定位于“中医临床基础”课以后,《金匮》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对骨关节病证的一系列理论却尚未引人注目。本文通过对其在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及辨证论治方面的理论建树所进行的发掘性研究,翼达服务于临床、教学及科研之目的。1 病因病机1.1 忽视养慎,疏于调摄  《金匮》非常注重养慎,即内养正气以外慎风寒。首篇即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并示人以五邪(雾、湿、风、寒、宿食)…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在继承《内经》、《金匮》以及历代医家临床经验,并结合近些年来临床实践所取得的成就而阐述内科杂病理法方药的一门科学。它虽是中医基础课之一,但与内经、中药、方剂、中医学基  相似文献   

14.
改革《金匮》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培养合格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讲何病何治,而重在论其整体观念、辨证思想,以启迪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领悟其奥旨,吸取其精华。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改革《金匮》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体会。一是以《金匮》特点讲《金匮》,如归类法、联系法、活看法、引伸法、常变结合法、详略有别法等,以弘扬经黄精华;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讲课,开展课外临床专题讲座,安排课间临床见习,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结合现代研究,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四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讲课、写论文、讨论发言,以培养自学、分析能力;五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精研《伤寒》、《金匮》数十载,于乾隆13年戊振撰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后,为羽翼二《悬解》,正药性而师后世,遂“运考《内经》,旁概百氏”,于乾隆18年癸酉再撰《长沙药解》4卷,取仲景常用药物162种诠释之.于本药之下,首述性味归经,继述功用治证,次录《伤寒》《金匮》凡用是药之方,是方治证,再加诠释,兼及前人论述之  相似文献   

17.
严余明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30-731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内伤杂病部分,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经典专著。鉴于该课程在中医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为祖国医学的古典匮籍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证治的专书,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在祖国医药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金匮要略》中的条文、方剂和药物的统计数字,各个注家说法不一。以近代一些注家为例,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认为仲景用药,包括《伤寒沦》和《金匮》在交,共163种;《伤寒论》有113方,《金匮》有265方,然《金匮》中除去杂疗方、治中毒方和附方等88方外,见于各篇的实为177方。南京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伤寒》、《金匮》),不但是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诊治外感病与杂病的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发源食疗较早的典范.是书所论食疗学内容颇为丰富,仅治方之中,主治各种病证的食疗方(含杂合一、二味以上食物和以食物为辅料的方剂)则居半数以上,饮食药物达40余种,详其治疗大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尽具,对于指导中医临床食疗具有重要价值,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历代医书,浩如烟海。要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就必须读懂医学典籍。以《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为例,谈谈如何学习它。《金匮》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原书为《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份,习惯上认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由于年代湮远,文字奥邃,初学有一定困难。谈谈如何学习《金匮》,作为实例,并亦可对学习其他中医经典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