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疹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方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5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华春 《甘肃医药》2009,28(4):304-305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最常见、最多发的胃部疾病,发病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慢性胃炎从病理上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近年来研究证实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的检出率。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胀”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患者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的情况。方法对43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行胃内24h胆汁监测,获得胆汁反流指标。分析各类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以上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结果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胆汁各项监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对胃镜下表现及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种方法对糜烂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60例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I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17例;分型情况:隆起型21例,平坦型39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40例伴活动性炎症表现;2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23例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消失;5例不典型增生.共48例检出幽门螺旋菌,HP检出率为80.00%.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关系密切,病理胃炎严重程度随着内镜下疣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差异,两者结合可提升糜烂性胃炎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1-2]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章鱼吸盘状胃炎等,好发于胃窦部,其次  相似文献   

6.
朱应付 《河北医学》2011,17(12):1623-1626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口服瑞巴派特,对照组口服硫糖铝,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1、4、8周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胃镜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培英 《吉林医学》2010,(24):4047-4048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相关性和胃窦型致病因素。方法:对门诊接收的12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行内镜分析,同时对胃窦型患者取胃黏膜2~3块,做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P<0.05);内镜诊断和病理胃炎程度也有相关趋势(P<0.01);胃窦型Hp检出率与黏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窦型致病因素与HP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8.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医学》1996,17(1):54-55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广元821厂职工医院(610006)陈建国慢性糜烂性胃炎(ChaOI。l。,,。。。[VVgV。-tritis;简称CEG:l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现将我院198...  相似文献   

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惠敏 《吉林医学》1997,18(3):169-16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赵虹王惠敏孙乃时(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胃粘膜改变的病变。其形态有痘疹样隆起、杵状隆起和片状浅凹糜烂。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89例糜烂型胃炎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肖国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72-1473
目的探讨抗生素、抑制胃酸药和保护胃黏膜药治疗复发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经胃镜证实治愈后复发的糜烂性胃炎患者以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或呋喃唑酮)及胶体果酸铋颗粒(或铝碳酸镁)治疗,用药时间均为1周,10 d后复查胃镜。结果 26例患者中,20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主要副作用为头痛、腹泻、肌肉酸痛、口干、失眠、皮疹、疲倦等。结论复发性糜烂性胃炎应用抗菌、抑酸、保护胃黏膜三联疗法,疗效良好,改善工作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预防其复发。  相似文献   

11.
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以上腹部反复疼痛为主证,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气不降,湿热内生而致胃脘痛。如素问《痺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另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冒失和降等引起。笔者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三十年来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慢性糜烂性胃炎证治五法,获效满意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糜烂性胃炎是指组织学上胃黏膜缺损而未累及黏膜肌层。当缺损一直延伸到黏膜下层时,则为胃溃疡。我院1999年~2003年2月在16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中发现了糜烂性胃炎16例,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具有典型的X线征象。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溃疡汤在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胃黏膜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115例慢性糜烂性胃炎(聚脉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常规抑胃、护胃、抗Hp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58例(联合“三部六病”溃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胃黏膜变化及炎性反应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18%(P<0.05);两组反酸烧心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余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部六病”溃疡汤可有效改善聚脉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胃黏膜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郭明奎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68-168
疣状胃炎又称痘状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治疗以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药物为主,也有用抗幽门螺杆菌(Hp)韵治疗方法,但疗效均欠佳,我院自2004~2006年间,用微波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微波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又称痘状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治疗以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药物为主,也有用抗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31-63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特殊型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痞胀”等范畴。其中以胃痛、上腹胀满、嗳气、纳差、反酸、嘈杂为主要症状。笔者近年来用小柴胡汤治疗本病9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庆南  梁运啸 《医学文选》2004,23(4):467-468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现选择我院胃镜诊断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78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旨在探讨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隆起糜烂性胃炎(convex erosive gastritis,简称CEG)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现将我院近几年来经胃镜诊断的108例总结分析如下,并着重讨论其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采用胃宁康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96例作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n=48)应用胃宁康汤治疗,对照组(n=48)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92%,复发率为4.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08%,复发率为18.8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采用胃宁康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可作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胃炎即为胃粘膜的炎症。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