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绍栋  谢忠艳  薛凡 《黑龙江医学》2011,35(7):531+557-531,557
颅底解剖结构复杂,颅底脑膜瘤往往与颅底血管神经粘连,故颅底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我们就近来国内外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分析研究,寻求最佳的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底脑膜瘤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方法:对21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选择额下或双额下,经颞下一小脑幕及额颞开颅切口。瘤体大者先切开包膜分块切除,瘤体变小,再分离正常脑组织与瘤体界限,用棉片保护,然后瘤基部电凝切除;瘤体小者直接自瘤基部位切除。结果:蝶骨嵴外1/3 3例,中1/3 3例,内1/3 2例,前6例行全切除术,后2例行大部切除。嗅沟及鞍结节脑膜瘤8例全切除,大部切除1例。中上斜坡2例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2例海绵窦区肿瘤未行切除,术后3例不同程度的颅神经损害,2年后复发1例。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显露是肿瘤切除彻底、防止过度牵拉脑实质及颅神经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底及邻近部位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颅底及其邻近部位(如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手术显露困难。我们参考Derome“经颅底前入路”的方法,根据病变的实际情况作相应改进,治疗3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颅咽管癌、离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1例,采用颧颞入路手术,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切开小脑天幕,切除天幕下肿瘤,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8例。前中颅底肿瘤13例,侧颅底肿瘤5例。结果:18例患者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10例中9例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恶性肿瘤8例中,2例鼻咽癌分别随访1年1个月和2年,生存良好。余6例分别随访3年和5年,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6),33.3%(1/3)。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肺部转移,颅内侵犯。结论:根据颅底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既能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又能保护重要的解剖结构,减少或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直径常在6cm以上,大致位于中线,前起于鸡冠前方,后达鞍结节,下常侵袭筛板和蝶骨平台,上达大脑镰游离缘上方。传统上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切除,需要取双侧额瓣、两侧额部硬脑膜切开、切断并牵开上矢状窦,创伤较大。作者近来改良这种做法,仅取右侧额下入路全切除肿瘤,疗效不亚于传统做法。现进行报道并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方法 双额骨瓣开颅包括眶嵴及部分眶板,扩大颅底侧暴露,经纵裂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2例全切肿瘤,嗅神经及周围结构保护良好。结论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肿瘤显露满意,脑牵拉轻,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操作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周围组织几无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完整而安全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总共9例。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1例采用下颌骨升支横行截骨,4例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外旋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其中1例是纤维血管瘤,1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高分化鳞状上皮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颈动脉体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结论: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可选择经腮腺颞下窝入路。肿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时采用下颌外旋入路较好。  相似文献   

11.
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与显微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2例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2例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CT或MRI,1例行DSA检查。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除10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底底沟通瘤症状多样,易误诊误治。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采用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改善手术效果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56例,其中内侧型28例;外侧型17例;镰幕型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镰幕型均采用枕部入路。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全组共死亡2例(3.6%),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4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26例,其中内侧型10例;外侧型12例;镰幕型4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镰幕型均采用枕部入路。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全组元死亡,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例,复发5例。结论: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解剖分型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侧颅底及颅后窝手术入路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2):155-157
  相似文献   

16.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率84.8%,无死亡病例。总体效果良好。结论翼点入路是显微切除颅底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纵裂分离时在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下锐性逆向分离,且要分离足够开,从大脑前动脉膝部至蝶骨平台,必要时可同时在第一间隙和第四间隙操作切除突入三脑室底的肿瘤,而不牵拉视交叉和三脑室底。肿瘤切除从中线开始,先分离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蛛网膜内瘤内分块切除减压,分离肿瘤和神经之间的蛛网膜界限,依次分离视力较差侧、视交叉、视力较好侧,最后分离垂体柄以及脚尖窝的肿瘤,注意保护蛛网膜界限完整。评价术前、术后视力变化以及肿瘤是否全切。结果:随访3个月~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1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病人中,视力好转15例,没有变化5例,1例恶化。2例额叶静脉梗塞性出血。结论: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P<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回顾10年来鞍上区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诸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优缺点,采用单双额下、纵裂及翼点4种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