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下,白细胞介素(IL)-18对早期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方法 CIA小鼠,发病前给予每只重组小鼠腹腔注射IL-18(0.2 μg/d)/IL-10(0.1 μg/d),IL-18(0.2 μg/d)IL-4(0.1 μg/d),IL-18(0.2 μg/d)IL-12(0.1 μg/d),连用5 d,用关节炎评分评估关节炎病情的进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虚(RT-PCR)测定CIA小鼠髌骨及邻近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用组织学染色评价膝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采用Wilcoxon rank检验. 结果 IL-18/IL-4组关节炎评分轻度降低.IL-18/IL-10联合治疗有效抑制了C1A小鼠的关节炎症反应,免疫第38天治疗组关节炎评分(0.12±0.20)显著低于对照组(0.29±0.19,P<0.05),阻止了滑膜部位的炎细胞浸润,防止了软骨的破坏.滑膜和其附近软骨的Th1型细胞因子[IL-18(0.22±0.06),IL-12(0.14±0.05)]与炎症性细胞因子[IL-6(0.22±0.1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10(6.35±0.12),IL-4(3.57±0.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5). IL-18R(0.40±0.15)水平明显降低(P<0.05).T-bet水平降低,转录因子(GATA)-3水平(5.7l±0.11)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18/IL-10免疫干预尚未发病的CIA小鼠,可以抑制Th1型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向Th2逆转,其机制可能为下调了IL-18/IL-18R水平,诱导了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细胞因子自细胞介素(IL)-33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它DBA/1小鼠的CIA模型.以牛Ⅱ型胶原(CⅡ)/完全福氏佐剂(CFA)免疫,从免疫后第21天开始每天注射IL-33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共5 d.免疫后第28天取小鼠淋巴结细胞体外培养,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或Luminex检测.同时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鼠爪脱钙后行病理检查.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L-33可使小鼠实验性的关节炎发病加重,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抗Ⅱ型胶原抗体产生增多(P<0.05).PBS组与IL-33组的IgG2a型Ⅱ型胶原抗体为[(1.24±0.33)mg/L和(1.96±0.16)mg/L,P<0.05],而IgG1型抗Ⅱ型胶原抗体为[(1.1±0.4)ms/L和(1.7±0.4)mg/L,P<0.05).结论 IL-33是炎性关节病中的重要致炎因子.这一IL-1家族新成员是潜在的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在滑膜组织的表达。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两组晚期关节滑膜组织IL—17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成模组滑膜组织表达IL-17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P〈0.01)。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早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滑膜组织及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滑膜的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8和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Th1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白细胞介素 18(in terleukin 18,IL 18)具有介导Th1免疫反应、促进单核因子产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1 IL 18的发现和命名1989年Nakamura首次发现经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的血清能诱导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IFN γ) ,但又只能与IL 12发挥共刺激作用[1] 。日本学者Okamura等[2 ] 在脓毒性休克的小鼠肝脏中提取出该因子 ,因其具诱导Th1细胞产生IFN γ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SSA)检测IL-18,心力衰竭116例,正常健康人31例做对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IL-18水平变化.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8水平高与对照组(F=6.68>3.94,P<0.01),心力衰竭治疗前后血浆IL-18水平显著下降(t=4.56,5.99,3.22,3.78,P<0.01).结论 IL-18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能否导致脾虚,研究脾虚与IL-12及IL-18的关系。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脾虚组、IL组和对照组。采用利血平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组,IL组每日腹腔注射IL-12、IL-18。采用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组小鼠血浆IL-12、IL-18的含量。结果:IL-12及IL-18引起明显脾虚证的表现,与利血平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组相似。脾虚组和IL组血浆IL-12、IL-18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IL-12、IL-18可导致脾虚,血浆IL-12、IL-18的含量可作为脾虚证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8对白细胞介素1的胰岛损伤效应无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胰岛功能的效应,IL-18对IL-1β的胰岛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新生Wistar大鼠离体胰岛与细胞因子孵育后,观测胰岛素秋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IL-18受体信号链(IL-18R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625-10nmol/L基因重组小鼠(rm)IL-18孵育胰岛24h后,对累积的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以及亚硝酸盐生成均无显著效应;(2)15pg/ml基因重组人(rh)IL-1β明显促进亚硝酸盐生成和抑制胰岛素释放,而0.625-10nmol/L rmIL-18则不影响IL-1β的上述效应;(3)rm IL-12预培养24h不能促使胰岛对10nmol/L rm或基因重组大鼠(rr)IL-18的反应性出现,也未使IL-18呈现加强IL-1β的上述效应;(4)离体胰岛即使与IL-12孵育48h后,仍不见IL-18RβmRNA的表达,结论:与IL-1β不同,IL-18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不发挥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A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过程,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使A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IL-18的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AS炎症的强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CHF患者7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HF1(NYHAⅡ~Ⅲ级),HF2组(NYHA Ⅳ级).按照病因分类,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43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NIHD)组(29例).选取2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12和IL-18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HFI、HF2、IHD和NIHD组IL-12的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34.56±19.10),(35.12±15.18),(31.18±7.80),(32.73±11.54)ng/L,与C组(28.73±13.43)n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的水平分别为(39.50±5.66),(46.76±12.66),(40.58±13.10),(42.53±6.16)ng/L,明显高于C组(31.82±5.79)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2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HF1组(P<0.05).与C组比较,HF1、HF2、IHD和NIHD组的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IL-12水平与LVEDd呈低度正相关(P<0.01),IL-18水平与LVEDd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结论:IL-12和IL-18在CHF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IL-12的水平与患者基础病因和心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IL-18的水平与CHF的基础病因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的CHF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滑液和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及滑膜组织IL-18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免疫吸附(ELISA)法和细胞生物法分别测定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28蛋白水平和生物活性,同时还检测NO、前列腺素E2的含量;有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膜组织IL-18m RNAG表达水平。以骨关节炎(OA)病人及因外伤截肢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RA患者血清、滑液中IL-18蛋白水平和生物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滑液中量及活化性比血清高;RA滑膜组织IL-18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过度表达的IL-18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选择性地抑制IL-18生物活性,将是RA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人护骨素对炎症性关节破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携带人护骨素(hOPG)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OPG)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破坏的影响.方法 经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3组:CIA空白对照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阴性对照组,OPG治疗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于首次免疫后第25天开始,分别予磷酸盐缓冲液(PBS)、PBS、rAAV-EGFP、rAAV-hOPG双膝关节腔内注射50μl/侧.比较4组大鼠掌跖厚度、关节炎指数、病理评分、放射学评分、骨破坏因子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冰冻切片证实AAV能有效转导关节滑膜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得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93%(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蛋白表达下降35%(P<0.05),而白细胞介素(IL)-1β造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学骨破坏Larsen评分下降30%.结论 rAAV-hOPG能有效转导关节组织,表达OPC蛋白,显著减轻炎性关节炎的骨质破坏,可能对关节软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关节炎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CIA小鼠EGCG治疗,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发病情况.通过对CIA小鼠关节评分和关节病灶病理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 判断EGCG的疗效;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TdR)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方法阐明EGCG的免疫学作用机制.结果 ①EGCG能够改善CIA的关节评分、减少病变关节组织炎性细胞浸润;② EGCG能抑制CIA小鼠C Ⅱ反应性脾细胞的增殖[EGCG组每分钟脉冲数(cpm)值3366±199;PBS组cpm值5342+112,P<0.05]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分泌(EGCG组IL-17阳性细胞数占CD4+T细胞0.41%;PBS组占4.05%);③EGCG能提高CIA小鼠淋巴结细胞中IKB的表达,降低磷酸化IKB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EGCG能显著减轻CIA严重程度.EGCG通过抑制CIA小鼠C Ⅱ反应性脾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因子IL-17的分泌;以及通过抑制CⅡ反应性淋巴结细胞中IKB的磷酸化,增强IKB的表达从而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性来治疗CIA. 相似文献
14.
T细胞受体DNA疫苗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纯化制备含有编码T细胞受体(TCR)Vβ5.2和TCRVβ8.2基因片段的DNA疫苗,研究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大量纯化制备重组DNA疫苗pTargeT—TCR Vβ5.2、pTargeT-TCR Vβ8.2和空质粒pTargeT,观察重组DNA疫苗对CIA的保护效果,包括关节炎指数评分、大鼠后肢足关节的病理学分析、用Eli—spot法观察脾细胞分泌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及其比值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抗Ⅱ型胶原(CⅡ)抗体水平的改变等。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果重组TCRDNA疫苗pTargeT-TCRv135.2和pTargeT—TCRV138.2对CIA大鼠有较好的保护性作用,关节炎指数明显下降(P〈.05),炎性细胞因子IFN-γ水平(P〈0.05)、CD4^+/CD8^+比值(P〈0.05)和抗CⅡ抗体水平(P〈0.01)降低,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4水平升高(P〈0.05),病理改变亦较CIA对照组轻。且两种重组质粒联合治疗较单种重组质粒的效果更好。并且在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内检测到重组蛋白的转录和表达。结论重组表达载体pTargeT-TCR V β5.2和pTargeT-TCR Vβ8.2能明显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8只,其余均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分别在致敏后2、3、4、5、6周分批处死,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病不同时期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及P—STAT1、P—STAT3的表达。结果致敏后2周大鼠出现关节炎表现,HE染色可见滑膜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第4周关节肿胀达到高峰,病理显示典型血管翳形成;第6周部分软骨及骨组织受到破坏。在CIA发病过程中STAT1、STAT3均处于激活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表达存在时间上的差异.STAT3处于持续激活状态,而STAT1的激活只局限在疾病的中晚期。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CIA的病理过程,针对性阻断JAK/STAT通路可能达到改善RA病理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CIA模型对照组、布洛芬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红曲大剂量、中剂量及小剂量组并灌胃给药.免疫后第48天处死大鼠,抽取静脉血,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各组对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趋化因子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结果 红曲大、中、小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67.4±1.7)pg/ml、(64.3±12.8)pg/ml和(61.2±9.9)pg/ml]、IL-6[(144±21)pg/ml、(133±29)pg/ml和(115±31)pg/ml]的水平,与模型组[分别为(91.4±9.4)pg/ml和(180±1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曲大剂量,中剂量可降低IL-8[(62±7)pg/ml和(61±11)pg/ml]的水平,与模型组[(87±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曲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炎性趋化因子MCP-1、RANTES和IP-10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曲抗炎作用可能是和抑制炎症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组织膜联蛋白-1 (Annex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Annexin-1的表达,运用ImageTool 3.0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及模型组皆表达Annexin-1。模型组Annexin-l表达在25、35和45d水平递减,45d与25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d Annexin-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CIA大鼠滑膜组织Annexin-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