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15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72 h内行内镜治疗50例,72 h内行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50例,保守治疗50例.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联合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01或P<0.001,P<0.018).三组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352).结论 早期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对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应急诊内镜治疗;对于病情较轻、黄疸不重的患者可先保守治疗后再择期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早期内镜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远期并发症.方法 将131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44例行保守治疗(保守组),87例在72h内行内镜治疗(内镜组).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 内镜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肝功能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12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42个月),9例失访,随访率93.1%.内镜组的胰腺炎复发率0%(0/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39)(P=0.001)).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对于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并能减少胰腺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时机。方法选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5年4月至2005年5月59例经内镜治疗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早期治疗组(A组,<48h)31例,延迟治疗组(B组,>48h)28例。分别比较两组病例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病例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P<0.05)。A组发生并发症5例,B组为9例。结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9月~2012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ERCP组(41例)和保守治疗组(4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积极的常规综合治疗,ERCP组在入院后48 h内行内镜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指标(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能够明确病因,而且内镜治疗微创、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早期(48 h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治疗组(ERCP组)218例及同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02例.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施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1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218例均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重症2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病死率为8.0%,对照组重症患者病死率22.2%.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施行ERCP能够明确病因,疗效确切安全,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ERCP组(4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5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积极的常规综合治疗,ERCP组在入院后48 h内行内镜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指标(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组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27例,单纯胆囊结石6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巨大憩室3例,化脓性胆管炎4例,胆总管下段狭窄3例,ERCP未见异常3例。2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20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4例行乳头开窗术,3例胆总管微小结石行气囊取石术。27例患者中应用胆道网篮、气囊一次性取石成功20例,7例患者因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或结石巨大,取石困难,先给予急诊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EST取石和(或)碎石治疗。3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巨大憩室和3例胆总管下段狭窄行EST,4例化脓性胆管炎仅行ENBD。所有患者均行ENBD。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能够明确病因,而且内镜治疗微创、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源性胰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内科门诊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完全缓解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ERCP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测定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情况。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较保守治疗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较保守治疗组(30.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9,P=0.008);保守治疗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PAF水平相对稳定,而ERCP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胰蛋白酶原-2、IL-10及PA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至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早期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阻止病情恶化,但存在加剧胰腺炎症风险,术后需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入院72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的87例ABP住院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内镜治疗组行ERCP检查和介入治疗,保守治疗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和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未见因ERCP检查和介入治疗而使病情加重者。结论早期内镜介入治疗ABP安全、有效,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腔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时机.方法 对我院1986年1月~1995年12月开腹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43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与1996年3月~2005年12月"两镜"手术治疗455例、开腹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40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94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急诊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omy,LC)和急诊内镜下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取石 ENBD的治疗,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最快为(5.4±2.5)d;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和急诊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探查术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最长(8.5±3.1)d.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的梗阻型以"两镜"(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治疗为首选;ENBD和EST 网篮取石宜在发病的早期进行,最好是确诊后的48 h以内,72 h后不适宜采取;保守治疗后的择期LC,最好是在病情稳定后的3周至4周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内镜治疗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行开放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病死率等。 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Y)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胆总管结石。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对于发病早期的ABP应尽早进行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疗,然而,近期的文献及指南表明ERCP联合EST并非适用于所有的ABP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ERCP联合EST治疗ABP的临床价值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ABP收治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取保守治疗,另60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72 h内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整体分析结果显示,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CRP恢复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患者,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但对于不伴急性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亚组分析,ERCP联合EST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治疗费用(均P0.05),而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ABP相比保守治疗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效果确切;但对于不伴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较保守治疗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临床中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建议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BP 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9例。A组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行ERCP+EST联合治疗;而B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当出现胆道梗阻、穿孔或胰腺脓肿及胰腺假性囊肿时则积极开腹手术。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A组与B组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5.21±2.08)d vs.(13.56±6.2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7.66±4.15)d vs.(12.32±5.81)d,住院时间为(18.42±5.73)d vs.(26.12±12.15)d,住院费用为(1.86±1.15)万元vs.(5.46±2.37)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vs.34.48%(10/29),死亡率为6.90%(2/29)vs.27.59%(8/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ERCP+EST联合治疗AB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指导进一步治疗。早期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支架置入可及时解除梗阻,降低胆管、胰管压力,引流胆汁及胰液,缓解胰腺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治疗可能导致出血、穿孔、胰腺炎加重、腹膜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是绝对适应证;对于不伴有急性胆管炎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应严密观察,除留置空肠营养管之外的早期内镜治疗并没有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ABP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内镜治疗重症ABP组(Ⅰ组)、早期内镜治疗轻症ABP组(Ⅱ组)、保守治疗重症ABP组(Ⅲ组)以及保守治疗轻症ABP组(Ⅳ组),每组30例,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及Ⅱ组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和体征以及TNF-α、C反应蛋白(CRP)、IL-6、IL-8、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2组,病程缓解时间也短(P〈0.05);Ⅰ组和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和90.0%,明显优于Ⅲ组的70.0%和Ⅳ组的76.7%(P〈0.05)。结论:对ABP患者采用内镜早期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2 0 0 4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其中急诊内镜治疗(内镜组) 2 0例,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 16例。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5 %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 <0 . 0 1) ,从术后第2天开始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P <0 .0 5 ) ,第3天降低更为明显(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方法123例ABP患者,梗阻性31例,其中9例重症者在观察治疗24—48h后病情恶化,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或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余22例轻症者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0d后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ST、ENBD,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限期内镜胆管内支架放置术或开放根治术。非梗阻性ABP92例,均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在入院10~14d急性胰腺炎控制后行胆囊切除术60例,32例未行手术。结果31例梗阻性ABP在及时和限时行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后均控制了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二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非梗阻性ABP患者中,60例住院行一期胆囊切除术,治愈率100%。余32例保守治疗患者,1个月到1年内胰腺炎复发24例(75.0%),均再次入院行胆囊切除术。结论ABP应根据胆道有无梗阻分型论治:梗阻性应尽早引流解除胆道梗阻,EST+ENBD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非梗阻性宜积极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在同一住院期内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高龄胆胰壶腹周围病变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可行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7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超高龄组(≥80岁)和非超高龄组(<80岁),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92例超高龄组患者年龄(85.29±7.32)岁,215例非超高龄组患者年龄(57.81±14.26)岁。超高龄组患者原发病以壶腹部癌为主(P<0.01),ASA Ⅲ、Ⅳ级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超高龄组(P<0.05)。超高龄组支架植入指征为胆管恶性狭窄以及采取支架植入或更换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P=0.023、<0.001),而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比例更低(P=0.005),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2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疾病为壶腹部癌(P=0.044),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0.001)、高血压(P=0.022)及冠心病(P=0.012),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十二指肠乳头处理(P=0.012)为ERCP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超高龄胆胰壶腹周围病变患者恶性疾病患病率高、合并疾病多,但并非治疗性ERCP术的绝对禁忌证,临床需防范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对94例ABP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ABP合并胆囊结石的59例行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结石14例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其中3例联合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EST,联合LC治疗。结果全组术后再次发作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均为ERCP EST患者;另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有效率100%。结论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于治疗ABP效果好。微创技术是目前ABP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术(ENBD)和(或)胆道内支架植入术(ERB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成功施行ERCP+ENBD和(或)ERBD治疗的379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资料。共实施ERCP 435例次,其中术后退黄不理想为74例次(17.0%)。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χ2=24.502,P=0.000)、重度黄疸(χ2=6.738,P=0.009),合并乙肝肝硬化(χ2=18.010,P=0.000)、自身免疫性肝病(χ2=5.484,P=0.019)、合并肝吸虫病(χ2=4.788,P=0.029)、引流方式(χ2=9.685,P=0.021)、黄疸病程时间较长≥2周(χ2=26.103, P=0.000)、术后胆道感染(χ2=10.463,P=0.001)是影响ERCP术后退黄效果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OR=3.675,P=0.000)、乙肝肝硬化(OR=3.685,P=0.001)、自身免疫性肝病(OR=12.308,P=0.004)、肝吸虫病(OR=6.591,P=0.000)、黄疸持续时间≥2周(OR=2.620,P=0.001)及术后胆道感染(OR=5.865,P=0.016) 是ERCP术后黄疸下降不理想的独立影响因素。 随访2个月,大部分病例经过针对性治疗后黄疸症状改善明显。 结论 恶性肿瘤、乙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有肝吸虫病、黄疸病程时间较长(≥2周)和术后胆道感染是ERCP治疗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退黄不理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