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 mg/kg、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00 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iNOS的表达.结果:内毒素组iNOS阳性细胞分布于心脏外膜与心肌.牛珀至宝微丸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iNOS的表达.结论:牛珀至宝微丸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心脏损伤与其下调iNOS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 mg/kg、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00 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在脑区的表达.结果:内毒素组i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纹状体、脑干、小脑等;牛珀至宝微丸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i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牛珀至宝微丸治疗内毒素休克脑损伤与下调iNOS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猕猴在内毒素休克前后血气变化,肺的超微结构、溶酶体的变化、肺泡内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免疫组化的表现,探讨其在肺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猕猴11只,6只为内毒素组,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分别在内毒素攻击前、攻击60min、攻击120min时采血,检测血气;5只为对照组,也在相应时点采血。内毒素组120min时杀死动物,取肺组织做超微结构、电镜酸性磷酸酶细胞组织化学、PD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内毒素组及对照组在内毒素攻击前、攻击60min、120min时气体交换指数无变化。内毒素组动物肺泡内见呼吸上皮、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多、破坏,PDGF阳性蛋白在肺泡间隔上沉积;而对照组动物肺泡内及血管内皮未见PDGF阳性染色、呼吸上皮和血管内皮无损伤,溶酶体结构正常。结论休克早期就有了肺部的损害,PDGF可能参与了早期肺组织损伤过程;而此损伤未影响换气指数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选择素和P-选择素在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1只猕猴随机分为两组,脂多糖(LPS)组(n-6),制备LPS休克模型,分别在LPS攻击前(0min)、攻击60min和120min时采血,检测L-选择素和P进择素;空白对照组(n=5),也相应时间点采血。于两组均于实验120min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电镜及选择素免疫组化观察。结果LPS攻击120min时电镜下可见猕猴肺组织出现Ⅰ、Ⅱ型上皮损伤及血管内皮、基底膜损伤,少量红细胞渗出。两组在LPS攻击0、60和120min时L-选择素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LPS攻击120min时两组L-选择素均较LPS攻击前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P-选择素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LPS组动物肺泡内可见P进择素表达,血管内皮可见L-选择素,而空白对照组肺组织未见选择素表达。结论休克早期出现肺损伤,肺组织P-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表达早于血浆中的变化;选择素在猕猴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 S)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 I)中的作用及生脉饮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L I组、生脉饮组、地塞米松组。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AL I模型。观察大体标本、组织病理以及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肺泡通透性指数等生物学指标。测定血浆NO和肺组织匀浆iNO 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 I组肺组织病理显示肺间质及肺泡有明显的损伤和细胞浸润,各生物学指标及NO和iNO S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L I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生脉饮组肺组织病理明显减轻,各生物学指标及NO、iNO S也相应下降(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和生脉饮两种药物对LPS诱导的AL 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水平和iNO S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休克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刚  蒋健 《急诊医学》1997,6(1):10-12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与内毒素休克的关系,应用脂多糖建立兔内毒素休克模型,然后应用N-硝基左旋精氨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NO的变化,结果发现内毒素休克时,血浆NO2升高,静注L-NNA后,休克大白兔血压升高,血浆NO下降。提示内毒素休克时,机体内NO产生增加并与低血压有关,L-NNA可能具有治疗内毒素休克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不仅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而且还是影响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06-10有关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Kidney,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nitric oxide synthase,nitric oxide";中文检索词"肾脏,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综述文献。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选择14篇进行分析。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比例失衡,表现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对降低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相对增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一氧化氮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来源的一氧化氮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损伤因子。结论: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比例失衡,其变化规律为药物干预一氧化氮合酶从而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P-选择素(P-selectin)是血管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种,表达于活化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在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壁接触、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生长、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一氧化氮(NO)与休克后血管反应性下降、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等密切相关。但是在创伤性休克时P-选择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以临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志彬  孔抗美  齐伟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08-5609,i005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慢性脊髓损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及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实验组随机分为3组:持续压迫组,减压组,电针组(n=10),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然后手术减压,并进行电针治疗。观察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和HSP70及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HSP70和iNOS在神经元表达均增强,经过电针治疗后,HSP70在神经元的表达进一步增强,电针组[(130.35&;#177;18.98)个]与减压组[(42.76&;#177;13.45)个]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1.907,P&;lt;0.01),iNOS在神经元的表达下降。电针组[(8.21&;#177;3.76)个]与减压组[(13.24&;#177;2.71)个)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32,P&;lt;0.01)。CBS值显示,电针组明显优于减压组,电针组[(12.29&;#177;6.05)分]与减压组[(20.24&;#177;8.88)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34,P&;lt;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HSP70介导了电针的治疗过程,保护了脊髓神经细胞并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与促进行为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特异性阻滞剂氨基胍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分析其诱发的大量一氧化氮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5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即盐酸氨基胍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①盐酸氨基胍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80mg/kg,腹腔注射)应用氨基胍600mg/(kg&;#183;d)腹腔注射。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空白对照组,即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容量(10mL/kg)生理盐水。各组给药时间均为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记录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组织学指标包括左心室/体质量比及心肌细胞直径。 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盐酸氨基胍组和空白对照组(F=56.231,32.560,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体质量比值显著高于盐酸氨基弧组、空白对照组[(2.62&;#177;0.035,2.42&;#177;0.038,2.42&;#177;0.039)mg/g(F=47.842,P〈0.01)]。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大于盐酸氨基胍组、空白对照组[(10.54&;#177;0.56,7.41&;#177;0.33,7.26&;#177;0.37)μm(F=31.140,P〈0.01)]。 结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高表达及诱发大量一氧化氮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猪内毒素休克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NAME)治疗组(LN 组):泵入内毒素后1 小时持续泵入L NAME;④L NAME对照组(N 组):仅给L NAME。结果:内毒素持续泵入后1小时,外周(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增高,至4小时末上升约70% ;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至4 小时末下降约60% (P< 0.05);门静脉血流量也相应下降。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 NAME后,血浆一氧化氮(NO)明显下降,NOS活性明显减弱,内脏微循环灌注进一步下降。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是不平衡的,内脏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血流淤滞为其重要特征。NOS抑制剂L NAME能提高血压,但不能改善内脏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经颈外静脉一次性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O111B48.0×109cfu/kg),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2和ET1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一次性注射LPS后,MAP呈双相下降;血浆TNFα活性变化呈陡直的单峰曲线;NO-2含量于实验后30分钟迅速增高,实验后6小时达峰值,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实验前;实验后24小时心脏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肝、肺和肾组织;血浆ET1含量呈双相增高(0.5小时、8小时),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注射前;血浆NO-2与ET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一次性静注LPS后,NO的生成迅速而持久地增加,ET1的合成与释放则呈双相增加。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45mmHg(1mmHg=0.133kPa),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0只)、AG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AG8mg/kg)、L—NAME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L—NAME 8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24h大鼠存活率,24h后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存活率明显提高:L—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纠正,而L—NAME能降低NO的水平,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清一氧化氮(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关系,探讨NO在地塞米松(Dex)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对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健康7日龄Wistar大鼠117只,随机取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余108只按腹腔注射的药物不同,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休克组[精制内毒素(LPS)5mg/kg]及治疗组(LPS5mg/kg加Dex 5mg/kg),每组9只。各组于实验后2、4、6和24小时分别断头取血测定血气及血清NO变化,并留取心脏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cAMP及cGMP浓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血清NO于2小时开始显著升高(P<0.01),24小时达到高峰,浓度约为0时的12倍;Dex组血清NO于4小时开始升高(P<0.05),24小时达到高峰(P<0.01),但升高程度低于休克组(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心肌cAMP、cGMP2小时开始升高(P均<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24小时浓度最高(P均<0.01);Dex组心肌cAMP、cGMP于2小时显著升高,显著高于休克组(P均<0.01),为基础值的2倍(P均<0.01),此后逐渐下降,至24小时接近对照组。③休克组血气在24小时出现显著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伴低氧血症。结论:内毒素休克新生大鼠血清NO与心肌cAMP、cGMP浓度随休克加重而逐渐升高,而在Dex组明显降低,说明Dex通过调节此信号系统,稳定机体内环境,对心肌起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远侧不同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27(Hsp27),以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再生的相互关系.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肌皮神经切断组、挫伤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进行Grooming实验,检测其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后取脊髓C5节段标本.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切断组和挫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明显,4级以上的百分比挫伤组(86%)优于切断组(57%).与对照组相比,两实验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切断组较挫伤组表达较高水平的Hsp70(140.61 1.25,130.08±2.38)和Hsp27(143.86±1.32,138.93±1.58);而nNOS蛋白在挫伤组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挫伤组:106.12±0.91;切断组:68.18±0.63).结论:肌皮神经切断和挫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中三种蛋白表达有所不同,其与损伤后功能恢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纳米粒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平衡的调节以及对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90只C57 / 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灌胃组、静脉制剂组及纳米粒组,每组各1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灌胃组小鼠通过灌胃针,给予辛伐他汀口服制剂灌胃治疗后进行CLP术;静脉制剂组及纳米粒制剂组小鼠CLP术后,立即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预配置好的辛伐他汀静脉制剂和辛伐他汀纳米粒制剂。其中每组12只小鼠用于7 d生存评估,另外6只用于24 h时间点标本采集。每24小时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然后记算各组小鼠每日生存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5组小鼠病理变化并计算肺损伤病理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组小鼠肺组织iNOS、eNOS表达水平。 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5组小鼠7 d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80,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脓毒症组及灌胃组小鼠的7 d生存情况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均< 0.001),而纳米粒组小鼠的7 d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脓毒症组(P = 0.001)。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征象;脓毒症组小鼠肺组织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变小、肺泡间中隔增厚、肺间质弥漫性水肿、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肺组织完整性遭破坏;灌胃组小鼠病理所示与脓毒症组相似;静脉制剂组及纳米粒组小鼠中性粒细胞渗出均较脓毒症组损伤减少、肺泡完整性较好、损伤程度较轻。5组小鼠肺损伤病理评分、iNOS及eNOS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89.200、9.633、6.918,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脓毒症组小鼠的肺损伤病理评分、iNOS及eNOS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静脉制剂组及纳米粒组小鼠病理评分、iNOS及eNOS表达水平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纳米粒组小鼠的肺损伤病理评分较静脉制剂组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不同的辛伐他汀制剂具有不同的效应,其中纳米粒制剂对于脓毒症相关的肺损伤最具保护价值,建立eNOS与iNOS之间的平衡,可以成为具有保护效应的重要处理位点。  相似文献   

17.
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定其脑含水量及静脉血NO 和脑组织中NOS。结果:脑创伤后脑含水量随静脉血NO的增加而增加,组织NOS则随NO 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创伤性脑水肿与血NO 有密切相关性,组织中NOS则是该过程的可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