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培新  戴朝富  项旭芳  林兵宾  邵琳  胡哲 《新中医》2023,55(13):148-150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 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80 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和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 组均每周治疗5 次,连续4 周。于治 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 肌痉挛评级、Fugl-Meyer 量表手运动功能(FMA) 评分评定2 组手功 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 组MAS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均 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 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抽提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刺法配合体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疗法,治疗组采用动刺法配合常规体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刺法配合体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的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平均分为2组,2组均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20 mg/次,每日3次,治疗8周,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项针、体针联合治疗,每天1次。14 d后休息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SE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整血压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悬吊训练和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4.03±4.65 vs 19.73±4.02,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崔秀芳 《光明中医》2016,(17):2540-2541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7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针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且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疗效好于6个月以上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头体针及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作业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M-UEA及MBI提高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配合作业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予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有明显提高,而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均用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果: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FMI、MB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卒中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选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针联合电针与单纯手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手针联合电针组,每组30例。手针组穴取患侧肩髃、臂臑、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以及各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手针联合电针组在手针组的基础上于外关和第2、3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接以断续波型的电针仪。两组均留针4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较治疗前分级均下降(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患者MAS较手针组分级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高于手针组(均P0.05)。结论: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与单纯手针相比,更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手的痉挛程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滨 《福建中医药》2003,34(4):11-12
为了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 )能力的影响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5例 )和对照组 (14例 ) ,2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用 Fugl- Meyer评分法和 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Fugl- 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及 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采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运动感觉向大脑皮质的传导效应 ,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脑梗死或小脑出血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平衡功能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及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比较2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NBD、BI评分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BI评分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NB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平衡功能疗效及ADL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小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配合Brunnstrom分期电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针久留针配合Brunnstrom分期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10 m步行时间(10MWT)、改良Barthel评分(MBI)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CSI评分、10MWT、MBI评分及SI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CSI评分、10MWT、MBI评分及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久留针配合Brunnstrom分期电针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针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壳核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壳核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予颅针透刺疗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0天。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0天、60天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60天评分均高于30天;且治疗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壳核脑出血急性期,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Zhang HM  Tang Q 《中国针灸》2011,31(6):487-492
目的:探讨针刺与康复结合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异常模式的影响,并采用康复学方法进行评定.方法:将90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针康组)、体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康组、体针组在药物组治疗之上分别加头穴(顶区、顶前区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及传统体针(肩髃、风市等)配合持续电针,共治疗8周.各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3.1%(27/29),优于体针组的66.7%(20/30)与药物组的57.1%(16/28)(均P<0.01).各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肌张力Ashworth分级、下肢及肩关节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除药物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针康组在Fugl-Meyer评分、肌张力Ashworth 分级、上肢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改善方面显著优于体针组及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刺加康复与传统体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针刺加康复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方法,能够有效防治脑卒中患者异常模式的产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