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67%(29/30),对照组为76. 66%(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麦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燕  陈洪沛 《新中医》2018,50(7):174-176
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麦粒灸治疗,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月经来潮时结束。对照组于每次痛经发作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后观察2组疼痛程度、痛经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痛经伴随症状持续时间(RSS-COX1)及伴随症状程度(RSS-COX2)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VAS、RSS-COX1及RSS-COX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2组VAS、RSS-COX1及RSS-COX2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痛经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痛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随访时的痛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在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和改善痛经伴随症状方面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且能产生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联合针灸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痛经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EP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GE_2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均<0. 05),且观察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5%(61/65),对照组为78. 46%(51/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月经期疼痛程度及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评分评价两组疼痛强度、痛经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及总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扶阳罐及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对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疗效,但长蛇灸配合扶阳罐的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胞饮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吲哚美辛栓肛门塞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6%,对照组为90.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VAS评分、COX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COX痛经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治疗后腹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oea,PD)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PD患者按热敏灸操作步骤区分热敏灸组(治疗组)和常规艾灸组(对照组),每组40例,以关元穴为施灸部位,每穴大概灸疗时间大约30分钟,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施灸,每日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采用痛经症状评分标准、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及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标准为观测指标,总体评价PD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均较疗程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2.5%、80.0%,临床总体有效率均较高(P0.05),但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后,伴随症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5%、70%,两者均较高(P0.05),但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临床疗效确切,无创无毒副作用,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温针灸基础上,联合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VAS、COX痛经症状评分变化以及综合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1);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 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温针灸联合月月舒痛经宝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效果,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性激素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组胺(HIS)、前列腺素2α(PGF2α)、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E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孕酮(P)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E2显著低于对照组,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可改善子宫动脉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痛阈,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应急止痛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Ⅱ(CMSSⅡ)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间,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解毒汤联合俞穴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下尿路症状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合并下尿路症状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观察组口服前列解毒汤及配合腧穴热敏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为75. 0%; 2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的比较。结论前列解毒汤联合腧穴热敏灸对CP/LUTS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疏活血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温疏活血定痛方口服;对照组30例予少腹逐瘀胶囊口服。2组均于每次经前7 d开始服药,连服10 d,为1个月经周期,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腹痛、月经色黯有块、形寒肢冷、舌质紫黯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CM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温疏活血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缓解患者痛经程度和痛经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隔药灸为治疗方法,观察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二者的疗效差异,为隔药灸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VAS评分分为中度和重度原发性痛经,以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及随访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治疗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随着治疗时间显著降低(P0.05);重度原发性痛经组止痛药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基线(P0.05)。(2)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隔药灸各时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与基线、治疗2个月经周期与1个月经周期、4个月经周期与3个月经周期、5个月经周期与4个月经周期VAS差值较中度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灸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尤重度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穴位注射对癌痛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穴位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12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P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穴穴位注射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急性期镇痛及痛经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穴位温和灸联合情志护理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经期常规护理、疼痛明显时予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经期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艾条中极、地机、三阴交穴位温和灸缓解疼痛,同时进行情志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分数及生活质量分数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数及生活质量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温和灸联合情志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痛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颖娟  陈旦平 《河北中医》2020,42(4):543-546
目的观察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积分及血清前列腺素F_(1α)(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 89%(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61. 11%(22/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及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PGF_(1α)、TXB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GF_(1α)、TXB_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