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熏洗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低位肛瘘患者86例,行肛瘘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对照组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观察组予以加味苦参汤熏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上皮生长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评分,治疗后1 d和7 d的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和创面愈合率比价及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上皮生长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或者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第1天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和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创面渗液评分和肉芽形态评分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均<0.05),创面愈合率较术后1 d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均<0.05)。2组治疗前RRP、ALCT、AMCP和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RRP和A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对照组降低水平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均<0.01),而ALCT和AM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熏洗法对肛瘘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明显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对肛肠动力学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台燕  王万里  杜忠群 《陕西中医》2021,(10):1429-1432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对肛瘘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高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7、15 d后创面面积、创面疼痛、创口愈合时间; 评估临床疗效;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检查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和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肠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创面面积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GF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1 d后,血清EGF和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AMCP和ALCT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RRP和ARP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RRP和A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RP和A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低位全部切开高位挂线术可促进肛瘘患者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元红  张亚峰  刘晰  陈伟 《四川中医》2020,38(9):168-171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方坐浴结合艾灸对肛瘘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签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诊治的10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52例),前者给予艾灸治疗,后者给予祛腐生肌方坐浴结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和肛肠动力学,并评估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d、3d研究组患者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腐肉脱落、创面愈合以及上皮组织新生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收缩压(AMCP)、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无明显差异,研究组肛管静息压(ARP)和直肠静息压(R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腐生肌坐浴联合艾灸治疗用于肛瘘术后患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肠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汤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湿汤治疗,治疗周期14天。治疗后比较创面情况、炎性因子水平、肛门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后第14天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较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WBC、hs-CRP、IL-6、IL-8及ARP、RRP较治疗前降低,AMCP、ALCT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降低和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祛湿汤联合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降低WBC、hs-CRP、IL-6及IL-8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水肿、渗出,促进创面愈合,降低ARP、RRP,升高AMCP,延长ALCT,改善肛门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肛肠科收治肛瘘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34例。治疗组应用祛腐生肌汤换药,即在初期应用15%生肌红粉膏油纱条换药,当腐肉脱落,创面红活后,改用生肌玉红膏油纱条换药;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2.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面积减少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5,9.045,9.468,P0.05);两组患者AMCP、ALCT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可有效控制自主排便;RRP、A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P下降压力明显大于RRP,不会出现肛门失禁现象;组间比较,ALCT、AMCP、RRP、ARP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瘘术后患者行中医祛腐生肌法,有利于创面愈合,改善肛肠动力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原发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78%,对照组为93. 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明显,能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维持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及直肠静息压(RRP),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应激反应、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患者15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挂线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挂线法联合对口引流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测量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和直肠静息压(RRP)。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7.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7%(P <0.05)。观察组的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3、7、14 d,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14 d、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AL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AMCP、ARP、RRP明显低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6个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方靖淞  母艳  刘坤 《四川中医》2022,(12):109-112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清热、和血解毒”方加减对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肛瘘术后(阴虚内热证)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养阴清热、和血解毒”方加减内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2周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后第1d(T0)、治疗2周后(T1)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程度、分泌物、肉芽形态)、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及创面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渗液时间、切口腐肉脱落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T1时,两组临床症状评分(VAS、分泌物及肉芽形态)低于T0时,观察组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 的影响。方法:选取92 例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 例。对 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2 组 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疼痛评分、肛门功能。结果:治疗2 周,试验组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 组,创面最大纵径、创面最大横径均小于对照组,创面渗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 周,2 组出血、肉芽形态、创面渗液、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治 疗2 周,2 组出血、肉芽形态、创面渗液、VAS 评分均较治疗1 周降低(P<0.05)。试验组出血、肉芽形态、 创面渗液、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 均较术 前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 均较术前增加,Wexner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AMCP 高于对照组,ALCT 长于对照组,Wex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改善临床 症状及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消化科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术后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观察组给予促愈熏洗方熏洗坐浴,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情况、创面渗液及肉芽形态、肛门功能、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的上皮生长时间、脓苔脱落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创面渗液及肉芽形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14d,两组患者的创面渗液及肉芽形态评分均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的创面渗液评分在术后7d和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肉芽形态评分在在术后3d、7d和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外,两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RRP)和肛管静息压(AR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RRP和AR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DFG、VEGF和bFGF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PDFG、VEGF和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促愈熏洗方熏洗坐浴,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肛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PDFG、VEGF和bFGF水平,促进肉芽组织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锰酸钾熏蒸洗浴及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祛腐生肌汤保留灌肠及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面积减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CT及AMC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RP及R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祛腐生肌汤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创面愈合并改善肛肠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向控制挂线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位肛瘘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用定向控制挂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治疗。待橡皮筋脱落后,治疗组创面予院内制剂痔科生肌散外用,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比较2组患者术后橡皮筋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Wexner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和创面愈合1个月后肛管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1个月后RR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橡皮筋脱落时间明显延长(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Wexner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定向控制挂线能够更好地减少肛门括约肌缺损,保护肛门功能,痔科生肌散能够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毒消肿汤对低位肛瘘术后切口愈合进程的影响。方法将70例低位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西医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毒消肿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前后切口创面恢复情况评分(包括疼痛、创面肉芽、创面渗液及创面水肿)及创面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肛门功能变化情况,采用控制排便Wexner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需卫生垫、干便、稀便及气体;比较2组治疗3、7、14 d后创面愈合率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创面肉芽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及创面水肿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方式改变、需卫生垫、干便、稀便及气体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3、7、14 d后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祛毒消肿汤可有效降低患者低位肛瘘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渗液与水肿恢复,促进肉芽健康生长,缩小创面,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康复新液纱条治疗痔疮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痔疮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配合康复新液纱条换药,系统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疼痛、创面愈合、肛门功能。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70%(P0.05);(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3d、7d及10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时间越长,差距越明显(P0.05);(3)两组RRP、ARP较前均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LCT、AMCP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4)两组RRP、ARP较前均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ALCT、AMCP两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康复新液纱条对痔疮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并促进创面愈合,恢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沙喜  张晟  石丽  张辉  程思雨  应光耀 《河北中医》2020,42(6):865-868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纱条对马蹄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32例马蹄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2组均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66例术后予复方黄柏液纱条外敷治疗,对照组66例术后予百克瑞杀菌纱布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后第1、7、14 d创面面积及创面渗液、创面渗血、肛门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 45%(63/66),对照组总有效率86. 36%(57/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术后7、14 d创面渗液、创面渗血及肛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4 d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术后7 d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黄柏液纱条对马蹄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创面修复,减少创面渗血、渗液,缓解肛门疼痛,提高疗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中药熏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隐藏原则分为研究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研究过程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中药熏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创面治疗,2组均干预10 d。比较2组患者术后2 d、7 d、10 d的疼痛评分、创面渗液量、创面渗液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术后7 d、10 d肉芽组织评分分级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术后7 d和10 d, 2组疼痛评分、创面渗液量、肉芽组织评分分级及创面渗液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前一个时间节点(P均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熏洗可缓解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液量,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提高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质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1)
目的探究湿润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湿润生肌膏,对照组给予龙珠软膏,凡士林组给予凡士林纱条,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然后,RT-PCR法检测术后用药第7天各组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b FGF mRNA表达,以及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并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凡士林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7天创面肉芽组织VEGF、b FGF mRNA表达显著提高(P0. 05),毛细血管数显著增加(P0. 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减少(P0. 05)。结论湿润生肌膏可通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VEGF、b FGF mRNA表达及促进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生成,从而加快创面修复进程,对肛瘘术后患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潜腔括约肌保留术治疗肛管后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肛管后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Ⅰ期根治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潜腔括约肌保留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肉芽生长评分、术后肛门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创面脓腐组织脱尽、渗液消失、创面愈合时间。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2.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组间比较,治疗组创面VAS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脓腐组织脱尽、渗液消失、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组间比较,治疗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肛门功能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腔括约肌保留术治疗肛管后间隙脓肿疗效满意,可有效保护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对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的缓解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8例行肛瘘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研究组使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联合红外线照射,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d、7 d创面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7 d创面渗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7 d、12 d、18 d肉芽形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12 d、18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瘘术后应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