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病死率甚高,且易复发,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脑梗死患者50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对比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干扰素-γ、血清IgE、白细胞介素-4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咳痰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正常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长,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脑部血液循环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灶性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脑梗死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同时提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利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徐瑾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67-168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3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进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合理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6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切实可行、规范的临床护理手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正常组与实验组,正常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舒适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对比护理与治疗的效果。结果:护理后,正常组与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舒适度存在显著差异,正常组舒适47例(中度舒适与高度舒适),所占比例为67.2%,患者满意度(一般与满意)为55.8%。观察组舒适67例,所占比例为95.8%,患者满意度9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1999年2月~2005年5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168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共选择患者322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A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A组154例中,男88例,女66例;年龄42~76岁,平均56.6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总有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医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及中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常见病和危重病。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种创新性的综合护理模式,是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已被证实安全而有效的护理方式。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中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此文从中、西医护理技术特点和进展来综述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辨证施护、药疗、食疗、中医外治、护理相结合是其特色,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防治急性脑梗死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选的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统计比较2组护理前后心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及心脏指数(CI)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CO、CI、EF及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20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接受西医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观察组各60例,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88%,对照组为17.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中风病患者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中风病患者而言,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且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济南市莱芜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特色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评分、住院时间、患儿及家属负面情绪、患儿依从性、护理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住院时间、患儿负面情绪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色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田俊荣 《光明中医》2020,(24):3994-399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56例),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腹泻次数、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试验组腹泻、呕吐、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比参照组短,试验组护理5 d后血清IL-1β、TNF-α、NF-kB水平、腹泻次数、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比参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腹泻患儿腹泻等症状消失,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腹泻次数,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模式在提高癌症复发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癌症复发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进行干预,即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和辨时治疗进行干预,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CT QLQ-C30)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干预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经1~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睡眠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PSQI评分方面:干预后,2组患者除安眠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SQI量表的其他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安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其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EORCT QLQ-C30评分方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ORCT QLQ-C30量表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患者EORCT QLQ-C30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EORCT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模式能有效提高癌症复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干预过程中分别统计记录两组患者自我照护能力、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照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的精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自我照护能力、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改善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呼吸康复护理、中医针灸按摩、中医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情志护理,10天后比较2组护理、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为97.7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漩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90-1891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使心电监护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提高。方法将2009年1-6月CCU收治的114例患者按入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疾病常规及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疾病常规及医嘱进行护理外,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皮肤水疱、肢端肿胀、指头胀痛、情绪紧张、卧位不适、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7.35%、17.65%、27.94%、26.47%、55.88%、54.4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