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的,对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情况各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必修课总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9.6%,最低的只有7.4%,平均为8.6%;人文社科选修课总学时占选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45.4%,最低的只有21.8%,平均为34.2%;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的,对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情况各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必修课总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9.6%,最低的只有7.4%,平均为8.6%;人文社科选修课总学时占选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45.4%,最低的只有21.8%,平均为34.2%;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了加强七年制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我们对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用Excel 97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必修课、选修课的学时数和门数各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必修课总学时占全部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15.00%,最低的只有3.60%,平均为8.33%;对人文社科必修课、选修课的主要科目的开课率进行了比较;调查显示,各校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方式依次为任意选修课、必修课、指定选修课,据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开设选修课的调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医学院校选修课的设置进行了53所院校的调查。其中9所现设置门数在10~23门之间,占必修科目的26.1~69.7%,学时数为220~928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数的5.2~26.3%,说明各校保持了灵活性和各自特色。选修课设置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加强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分析全国10所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表明其代表性方案与1987年在武汉召开的高等护理教育研讨会所提出的方案相近。课程设置是以学科系统为基础的课型结构,划分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三大部分。护理专业课又包括护理基础、专科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和其他课程。整体中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数的32%,医学基础课占25%,护理专业课占35%,公共卫生护理课占4%,其他课占4%。必修课达39门,加之选修课及品德课等总学时已超过4000学时。结合医学技术和卫生保健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优化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提高办学质量,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同类兄弟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12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重要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此,我们就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部承担的各门课程学时安排与省内外1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比较,从精简学时、减少重复、增设选修课入手,对医学基础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衔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调整,对学科间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删减,增加了人文科学和现代医学进展的课程,五个学期的总学时由2682学时减为2208学时,周学时从原来的29学时降为25学时以下,优化了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根据崔月犁部长建议,卫生部科教司发函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建议增设康复医学课程.课程时数不超过40学时.可为必修课、选修课或讲座,各校  相似文献   

10.
李玉华  郝婷  陈立章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9-1992
目的 了解国内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定向生)培养的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进农村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取了开展定向生培养的19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东部地区4所,中部地区6所,西部地区9所。于2016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向生培养课程结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情况、培养模式、实践课程开设情况。19份问卷均填写完整。结果 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培养课程总学时为2 748~3 736学时,平均3 259.84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程学时比例为1∶0.80~1∶0.21,平均为1∶0.43。其中公共基础与人文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课程平均1 051.32、919.79、1 031.37、257.37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32.25%、28.22%、31.64%、7.90%。19所医学院校定向生全科医学类课程开设门数为0~4门;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为0~168学时,平均80.32学时;全科医学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0~5.14%,平均2.46%;全科医学类课程学分为0~9学分,平均4.66学分。19所医学院校中,11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4+1”模式,8所院校采取的定向生培养模式为“3.5+1.5”模式。开设整合实验课程、医学导论课、临床技能训练、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习、社区实习、社会实践的院校分别为16、8、10、19、19、4、13、2所。结论 目前国内高校农村定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完善,全科医学类课程开展较少、学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置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较多,值得认真探讨。一、当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门数多,总学时和周学时数偏高,学生负担过重。我国现行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沿袭五十年代的模式。在几所主要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六年制),必修课几乎都在30门以上,最多者  相似文献   

12.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已有 2 5 0 0年的历史 ,现国内外多数医学院校均已开设这门课程 ,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或者讲座 ,学时数为 18~ 5 0学时不等。现在国内外的学者对开设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研究越来越多 ,然而 ,我们开设该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不  相似文献   

13.
陈迎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11):943-946, 封三
目的:调查分析医学院校职业精神第一课堂教育的供给现状,为优化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和改进策略。方法:收集10 所样本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研究,并辅以相关人员的访谈调研。结果:医学职业精神未明确列入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之中;在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公共基础类课程(含职业精神相关课程)的门数与学时比例相对偏低(13.5门,占26%;805.7学时,占24.9%),其中职业引导类课程的平均门数与学时严重偏低(1.7门,占3.3%;61.3学时,占1.9%),除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外,医学沟通类和行为医学类课程单独开设的比例严重不足(仅为30%与20%);讲授式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仍是各校首选的教学方式(100%),其次为实践能力培养式教学(77%)、问题导向式教学(62%)、研讨式教学(45%)和社区式教学(9%)。课堂教学学时比例为46%,临床实践仅占23%;闭卷考试仍是职业相关类课程的首选评定方式(70%),其次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10%)、多项选择题(10%)和改良式问答题(10%)。结论:我国医学职业精神第一课堂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教育供给理念相对陈旧、教育供给内容偏向单薄、教育供给方式略显单一、教育供给评价太过传统等教育供给失准的问题,解决之策在于遵循“精准供给”的思维逻辑,通过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反思与改革,持续优化医学院校职业精神第一课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医学科学的综合与分化导致了大量医学新学科的出现,不少高等医学院校为培养适应医学科学发展趋势的医学生,提高医学生总体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相继采取了压缩必修课学时,增设选修课程的措施。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选修课程,同时又使选修课管理避免统得过死和失控,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搞好选修课的测算。通过测算科学地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与美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更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为我国高等医学人文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医学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重大改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食品安全与健康选修课的背景及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该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对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医学专业课程,轻视文史哲、艺术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的学时约占总学时的8%,而美国、德国等国的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学时的比例约为20%~25%。这是目前导致我国各级各类医院医生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医院对病人人文关怀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探讨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方法通过自己设计的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某校学生人文素质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知识基础较薄弱;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高,人文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师资力量较薄弱等。人文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结论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总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力度,通专结合;充分利用医学人文教育的文化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创办医学人文专业或人文医学专业教育;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与需求、选课与教学情况等。方法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2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校面向2018级学生共开设艺术类课程11门,总学时216学时,其中实践学时占10.19%;有71.53%的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按选课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书法类、音乐类、影视类、美术类、戏剧类;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模式单一;多数学生(86.07%)对艺术类课程教学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学生对开设艺术类课程的必要性、意义等的认识与需求比较一致(P>0.05);选修艺术类课程的目的按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技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修学分、跟风、其他。结论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艺术类课程设置,突出医学特色,合理安排教学;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