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炎、保肝、酸化肠道、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每天1次,2组均治疗1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血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治疗后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上述4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5.9%(P0.05)。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可以有效地预防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情况,分析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存在肝性脑病且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的20例患者,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采用口服或者灌肠;分别统计分析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血氨恢复、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非TIPS术后血氨恢复、肝性脑病恢复时间第1天有显著差异(P0.05),第3天、1周后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第1天较差,第3天开始总体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延续性护理联合常规疗法干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出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TIPS治疗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和中医延续性护理,2组均干预6个月。统计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再入院率,出院后6个月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复诊依从性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内,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作型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畏惧型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措施的特别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实施中医延续性护理,可提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TIPS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再入院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及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石军颗粒(清开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代偿期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予石军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对照组采用石军颗粒常规灌肠;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空腹血氨(NH3)、NCT-A和NCT-BC改善情况。结果①NCT-A和NCT-BC与血氨正常与否无关(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NH3、NCT-A及NCT-BC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NH3和NCT-A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血氨不能作为轻微肝性脑病诊断标准;②石军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代偿期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毒灌肠方灌肠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3例拟接受TAE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于TAE后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TAE前3h至术后第7天加用解毒灌肠方中药灌肠,每日1次。于术后第8日对2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症状进行评分,并做统计学比较;比较术前与术后第8日肝功能指标、卡氏(KP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TAE后第8日,治疗组发热、肝区疼痛、腹胀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8日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8日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和对照组术后(P0.01)。结论:解毒灌肠方灌肠对原发性肝细胞癌TAE后综合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拟对2017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TIPS术后20名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及联合中医治疗组(予以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方式采用口服或者灌肠);治疗分别观察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氨(Blood Ammonia,BA)、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联合中医治疗组较单纯西医治疗组血氨升高、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方面两组基本相当。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的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改善TIP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位联合口服利福昔明预防乙肝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40例乙肝肝硬化并行TIPS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利福昔明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及内关穴。对比分析术前时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血常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比较术后12、24个月时大便常规性状、白细胞、潜血及粪便培养结果;对比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时血浆氨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术后24个月内2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差异,比较2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TBIL、ALT水平与术前相比升高,术后3个月时的TBIL、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且治疗组与同时间对照组对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个月时的粪便培养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常规异常率相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血氨水平对比术前...  相似文献   

8.
朱劲松  王一庆  张彩霞  毕学汉 《新中医》2014,46(11):179-182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1例退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采用益气通腑灌肠方保留灌肠,术后采用敷脐促通膏脐部外敷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采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3天血浆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术前及术后第1天2组血浆MTL及VI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天实验组血浆MTL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VI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MTL含量均较术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TL含量术后第3天与术前及术后第1天比较,实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VIP含量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实验组第3天VIP含量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术后第3天VIP含量升高,与术前及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医外治法能够显著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较术前好转(P〈0.05);4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2例,肝性脑病3例、术后曲张静脉再发7例,上消化道出血再发2例,3年生存率为95.9%。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提高3年生存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张公正 《新中医》2018,50(4):73-74
目的:观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89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及对照组89例。对照组术后24 h开始进行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于术前及术后7天、14天进行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检测,并记录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术后14天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4天观察组RBC、PAlb、Ig A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天,术后14天,观察组BPC高于对照组;术后14天,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天观察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Ig M,术后14天Ig G、Ig M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CRP升高,术后14天降至术前水平,且均低于对照组,组内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率均少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有良好的影响,可以改善患者免疫低下和营养匮乏状况,减少患者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出现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