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感冒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6例感冒风热夹滞证患儿按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260例和对照组126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儿清解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脘腹胀痛)、次要症状(包含咽部红肿、恶风寒、出汗、咳嗽、面色)、全部症状积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22.69%,总有效率为68.08%;对照组痊愈率14.29%,总有效率为51.59%,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积分和全部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和全部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两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有效改善儿童感冒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发热、脘腹胀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包权 《新中医》2020,52(17):107-11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胃肠型感冒风热犯表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清开灵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3 d。若体温≥38.5℃,给予布洛芬颗粒温水冲服。记录退热起效时间与解热时间,计算2组的退热率和解热率;治疗前后评定风热犯表夹滞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较对照组加快(P0.01)。治疗第1天,观察组退热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和第3天,2组退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观察组的解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鼻咽部症状、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的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胃肠型感冒风热犯表夹滞证可快速起退热效果,有显著的解热疗效,缩短了发热病程,并且对鼻咽部症状、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均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葛雯雯  雷东红  贺巧峰  陈玲 《陕西中医》2020,(10):1385-1387
目的:探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袭肺夹滞型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风热袭肺夹滞肺炎患儿共130例,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予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组予以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均治疗3 d。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TNF-α、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NF-α、PCT、CR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豉翘清热颗粒治疗风热袭肺夹滞型肺炎患儿,可提升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NF-α、PCT、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早,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临床症状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阳清解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三阳清解散和小儿清热宁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其退热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三阳清解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潘云芳  胡晓红 《新中医》2016,48(6):159-16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采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74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并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呕吐、腹泻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风热感冒夹滞证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艳 《光明中医》2023,(1):88-90
目的 分析小儿外感发热选择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6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0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6 h、24 h、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外感发热患者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方案进行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机体温度,继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消积导滞散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食积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清热消积导滞散,对照组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试验采用单盲法。观察患儿治疗前、中、后体温、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疗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积导滞散对小儿食积发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优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周海燕 《新中医》2021,53(24):115-11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 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 例和观察组51 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红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及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的发热、咽红等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 d,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观察组2. 22%(1/45)与对照组6. 67%(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体温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体温达38.5℃及以上的患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第1h、6h、24h、48h、72h体温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2组治疗后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第24h、48h、72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能有效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在短期内降低患儿体温,降温效果持续而平稳,无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48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记录并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病症消失率、不同时间段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临床病症消失率、不同时间段体温均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病症,短时间内平稳降低体温,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挟滞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统计2组患儿症状消失比例、退热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比较总体疗效的差异;观察2种药物对血常规及TNF—α及IL-6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2组白细胞计数复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上腹部疼痛、恶心3例,面部皮肤红疹1例,疗程结束后即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为该药可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江阴地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阴地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联合开喉剑喷雾剂喷咽部患处,评估两组患儿综合疗效,统计两组发热、咽痛、疱疹等主症及拒食、精神差等次症改善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50.00%,两组治疗后发热、咽痛、疱疹及拒食、精神差均较治疗前好转,观察组各主要及次要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周期均为7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颖 《新中医》2018,50(10):127-12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2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协同抗病毒作用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