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 1 Hz的rTMS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侧上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FMA-UE、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临床康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瑜  黄秀清  周伟 《新中医》2019,51(1):175-17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 (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IHSS、FMA和MBI均较前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FMA、MBI评分明显变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SAS、SDS均较前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变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单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脑卒中,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及患侧肢体的康复干预,A型肉毒毒素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4组均治疗4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4周、8周后,4组患者的NIHSS评分、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FMA评分、 MBI评分及MEP波幅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CMCT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地黄饮子加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与试验组(32例:地黄饮子加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MMSE、MoCA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AD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 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地黄饮子加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NSE水平的影响及磁共振波谱分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针刺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相关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3%,rTMS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组优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NIHSS、NSE、NAA、Lac、FMA和MBI方面均优于针刺组和rT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NIHSS、FMA和MBI方面均优于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E、NAA和Lac方面针刺组和rT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修复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降低NSE水平,提高NAA释放,加速Lac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治疗组(低频治疗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头针疗法;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在头针疗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5 Hz)、高频(5 Hz) r TMS治疗,持续干预8周后评价3组疗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A)、行为记忆量表(RBMT)、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低频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57%,高频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智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治疗组患者MoCA、MMSE、ADL、RBMT、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疗法联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SE与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和内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升高(P0.05),在治疗1、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QOL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病房收治的60例,病程在30~90 d的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综合组(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组)30人。2组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综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同一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rowen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比较,综合组明显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BI、FMA-UE、FTHUE-HK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强于仅联合使用新Bobath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水肿程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肌痉挛恢复情况[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关节活动度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其波幅),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l...  相似文献   

12.
邓紫刚 《河南中医》2022,(10):1601-1604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采用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恢复意识后均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另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Fugl-Meyer)]、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联合持续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经颅磁刺激联合头穴透刺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持续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不同时,治疗组在进行传统头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下肢、MBI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均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P 0. 05),治疗组(P 0. 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头针带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改善优于其两项治疗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17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 l-Meyer Assessment,FMA)腕和手部分对手功能进行评估,对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FMA、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试验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对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M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4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加用针法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1天。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用PRI、FMA评分、MBI指数分别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痛感、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监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变化。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显著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RI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FMA评分、MBI指数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P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MBI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肯定,利于缓解患肢的痛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与调控CGRP水平以减少神经损害、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骨代谢等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脑卒中后软瘫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电针、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滚筒作业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药烫熨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上肢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 0. 05),观察组上肢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运用Rood技术刺激卒中后软瘫期上肢手三阳经,可以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评价2组治疗前后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2组FMA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肩部外展、屈曲、内旋、外旋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凸显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低频经颅磁+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的治疗方案。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2组进行Barthel指数、FMA值、WMFT值、第一骨间肌背侧肌电值、肱二头肌肌电值、拇短屈肌肌电值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值、WMFT值、第一骨间肌背侧肌电值、肱二头肌肌电值、拇短屈肌肌电值均有提高(P 0.01),且治疗组在WMFT值和拇短屈肌肌电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针刺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