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积极倡导脾胃学说,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著名理论,李氏尊《黄帝内经》之医理,继承其师易水派名医张元素之药学经验,临证组方中尤以擅长运用风药治疗脾胃内伤杂病,并在其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详细论述分析了风药的各种治疗作用。当代众多医家对李东垣运用风药的经验探究及风药的临床使用特点著述颇多,但对风药"升阳"这一显著特性仍有未尽之处。从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特点而言,风药"升阳"的特色包括升阳引经、升阳除湿、升阳解表等几个方面,对于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赵尹铭  王蕾  周波 《环球中医药》2022,(8):1397-1399
易水学派医家对柴胡的药用具有独到的见解,拓宽了柴胡的应用范围。通过研究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东垣对柴胡药理、药性与应用的论述,进而突出其对本草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结果如下:张元素发扬引经报使理论,指出柴胡归手足少阳、手足厥阴四经,可引药入少阳、厥阴,强调柴胡善除少阳头痛;并完善药类法象学说,将柴胡列入“风升生”药物,认为其法象自然界风气,具有升散生发之性,可治疗脾胃疾病,启后世临证应用。其弟子李东垣倡其说,发扬“风药”,明确提出:柴胡升举少阳之气,引脾胃清气上升,配伍益气药则能补脾胃不足、升下陷之气;依据内经“火郁发之”之理,结合张元素指出的柴胡善去脏腑之火的理论,对柴胡升散之性拓展运用,以柴胡发散中焦郁火;且“风药胜湿”,主张在调理脾胃的同时运用风药,胜湿止泻,兼以升清,柴胡疏泄之功又可助脾运化水湿。易水学派临证使用柴胡频率高而剂量较小,以少量取效,但结合时令用药,春季使用柴胡可稍加用量。诸多临证经验皆有鉴于后世。  相似文献   

3.
金元补土派大家李东垣倡导脾胃独重的理论体系,以脾胃为中焦运行之枢纽,重视调畅脾胃气机,尤应用辛散升发、轻清上浮之风药治疗内外诸证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东垣喜用风药,是因风药能够升发脾阳、补中提陷,轻清上浮、发散郁火,辛香温燥、醒脾祛湿,同气相求、顺应肝气。通过综合分析其风药运用特点,提出调畅脾胃气机是李东垣运用风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为临床运用风药治疗内伤杂病提供理论依据和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蔡淦教授崇尚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擅长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治脾胃以安五脏。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主张治脾胃以安肺疾,临证多采用健脾益肺、健脾化痰、健脾利水、养胃益肺、补益脾肾诸法治之,并附验案二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东 《河北中医》2011,33(7):1023-1023,1026
"金元四家"之李东垣最早提出了"风药"一词,并论述了祛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多种功效,以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药为代表。祛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根据其作用特点,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临证治疗脾胃病时,  相似文献   

6.
胡臻  董飞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蔡胜彬,王敬琪【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风药李东垣著《脾胃论》,开脾胃学说之先河,以“内伤脾胃”立论,倡“升阳益气”之法。临床用药,自是以补益脾胃为重。然于补脾之中又善用风药,笔者不揣愚陋。...  相似文献   

8.
胡臻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9.
唐汉钧教授在疏肝基础上,从脾论治甲状腺疾病,攻补兼施,临证每获良效。如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益气健脾、扶正清瘿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益气健脾、化痰解毒治疗甲状腺癌等。唐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始终贯穿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突出其从脾论治甲状腺疾病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金元医家李东垣为补土派之先驱,对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其提出的“胃气主升”“胃气平而上行也”等观点被学者们归纳为“胃气升发”论。后世医家常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胃主通降”,并以此解释李东垣脾胃学说,然而有些结论非李东垣本意。该文借助《黄帝内经》及李东垣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深入探讨李东垣所言之胃气、胃气升发的生理特性,胃气升发在脾胃功能中的意义,胃气下溜对脾胃病理变化的影响,以及风药在治疗脾胃之气下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脾胃内伤学说创导者李东垣所处时代背景的研究,分析补中益气汤立方思路,并将其与桂枝汤相比较,发现两方用药不同,但立意一致,为治脾胃内伤者外感而设。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所擅用的风药,具有既能解表又能升阳扶正的特性,进而讨论内伤与外感两大类不同疾病临床证治的关联性。研读李东垣著作《内外伤辨惑论》,思考其辨内外伤的本质在于辨虚实,提示了内外伤具有统一性。正确认识内外伤的密切相关性,避免机械地对立外感与内伤,有助于临床精准辨证施治,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13.
丁宝光 《新中医》1991,23(2):16-17
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为华盖,总司一身之气。脾肺二脏互为母子,关系密切。李东垣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临证中治疗肺系疾病运用调理脾胃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治疗骨伤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内科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等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然临证之际只要切中病机,运用本方灵活化裁,用于骨伤科疾病中,亦屡屡获效.今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脾胃论的针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独创。他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述,强调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人身气血之源,治病当从脾胃入手,每临证用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6.
正金代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宗师,把常用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等五类。此后,其弟子李东垣师承其说,明确提出"风药"之名,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治疗,"风药"由此遂为后世医家所常用,包含的药味逐步增加,但却对其概念未予明确界定,直至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1]风药有了明确界定。李东垣注重风药,是风药的倡导者,临  相似文献   

17.
在李东垣之前已有关于阴火的名词,阴火论是李东垣对脾胃内伤学说的延伸,故专论其阴火论理论之涵。阴火的病因与六淫外感以及饮食、起居、劳役、七情内伤有关,病机要点在于元气不足,气火失调,由此而致脾胃气虚,阴火以乘;谷气下流,肾之阴火上冲;营气虚少,心之阴火炽盛以及肝、肺阴火内生。阴火之证乃内伤热中证,其治法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主,兼以泻火、散火,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和升阳散火汤。李东垣阴火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乃补土派大家李东垣沿引内经对脾胃的精髓认知及张元素脏腑气血辨证理论,结合自身的临证实践而提出的。笔者从事脾胃病专科工作多年,现结合临床所见,浅述对本论的浅显认知。  相似文献   

19.
升阳益胃汤是李东垣创立的治疗"肺之脾胃虚"的代表方剂,临证中如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引发的不寐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20.
补气升提法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之一,元代名医李东垣颇为推崇此法,并创立补中益气汤,作为补气升提的代表方,药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和白术组成。补气升提即健脾补中,益气升阳。笔者以为临证若能紧扣脾胃不足,中气下陷的病机,用补气升提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