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对健侧大脑皮质M1区进行1 Hz的rTMS,对照组予假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Hong Kong edition of 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 FTHUE-HK)、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THUE-HK、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M1区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赖泽飞  黄岚  樊萍 《当代医学》2022,28(7):42-4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rTMS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言语功能情况、失语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35例,疗程为10天,在予常规卒中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卒中治疗及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困难分级表评分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分对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炼基础上,予3HZ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冰醋酸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确切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12-115+119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开展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肌力、上肢被动牵拉力、上肢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上臂肌力、伸腕肌力、屈腕肌力等级明显提升,优于对照组;上肢被动牵拉力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频rTMS联合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安全、有效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1年内在我院精神科看诊入院治疗的病人160例,按照针对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男41例,女39例,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85例,男35例,女45例,经颅磁刺激)。在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病患的恢复情况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经过一段疗程之后,两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有所缓和,但是观察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从两组青少年治疗之后的抑郁状态中看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与仅仅只是经颅磁刺激治疗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UPD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Ⅲ期,病程3~13周)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FE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FE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联合组在RFE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FE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FE组和联合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RFE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ARAT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MA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且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经颅直流电刺激为基础,同时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56例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疗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9月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侧M1区1 Hz,90%MT,总刺激数1200次,每次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百会长留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西医康复治疗及百会长留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4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MMSE、MoCA、M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百会长留针治疗PSCI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20例,对照组(假rTMS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镇痛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rTMS治疗(刺激频率10.0Hz,强度80%的静息运动阈值,刺激时间10s,间歇50s,总治疗时间20min,周一至周五每日1次,间隔2天继续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而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和第4周,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评估肩痛程度,量角器测量被动肩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对比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知提醒(SC)治疗与单独使用rTMS治疗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单侧忽略患者忽略严重程度、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定者盲法设计,将33例右侧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rTMS+SC组(n =16)和rTMS组(n =17)。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rTMS+SC组患者同时接受rTMS以及SC治疗,rTMS组患者仅接受rTM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1次/d,5 d/周,连续治疗2周;SC治疗采用佩戴提醒腕表,每天累计提醒时间为3 h, 5 d/周,连续佩戴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单侧忽略严重程度〔单侧行为忽略常规子量表(BIT-C)和凯瑟琳博格量表(CBS)〕,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活动量表(ARAT)〕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单纯rTMS治疗比较,rTMS+SC组在BIT-C方面改善更好(P <0.05)。其余CBS、上肢功能(FMA、ARAT)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SC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可望作为单侧忽略的多技术联合治疗策略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外周磁刺激联合中枢磁刺激的康复方法,观察该方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42例为研究对象,经评定均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枢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外周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UL-FMA)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患者受损神经纤维束修复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UL-FMA评分[32.50(15.75, 46.50)分]、MBI[76.50(59.50, 91.2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UL-FMA评分[29.50(10.25, 40.00)分]、MBI[89.00(50.00, 90.0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UL-FMA评分差值[12.00(9.75, 13.25)分]与对照组[7.00(5.00, 9.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MBI差值[18.50(10.00, 22.50)分]与对照组[10.00(7.00, 13.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受损的神经纤维束密度均有所增加。  结论  外周磁刺激联合中枢磁刺激促进了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于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和认知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用利培酮与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听幻觉量表( AHRS)及副反应量表( TESS)对患者进行测评,同时评估患者的词语流.性及连线实验表现。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的幻听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词语流.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词语流.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连线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可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对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采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按随机双盲对照,将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伪刺激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为(61.28±5.62)分,低于对照组(70.23±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疾病的治疗,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1例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以了解其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对治疗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