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的体外冲击波疗法与单纯足跟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门诊10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共74足、对照组50例共79足,观察组在"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足跟部体外冲击波治疗,均5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比两组Marylan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Marylan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体外冲击波疗法相较于单纯足跟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跟痛症疗效更好,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侧双通道关节镜下跖筋膜松解结合骨刺去除治疗顽固性跟痛症(P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跟痛症患者20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6.80±8.93)岁;女14例,男6例;病程为3~35个月,平均为(16.35±9.45)个月;右足16例,左足4例。采取内侧双通道关节镜下跖筋膜松解结合骨刺去除手术方式,术后复查患侧跟骨侧位X线片评估跟骨骨刺手术去除情况。以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AOFAS-AH)评分评估疼痛缓解及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每例手术平均耗时(48.50±8.92)min,伤口均I/甲级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复查X线片见跟骨增生骨刺消失。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5±1.10)个月。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60±0.68)分,术后3个月时疼痛明显减轻,评分为(2.70±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51,P<0.001)。术前AOFAS-AH评分为(35.00±6.07)分,术后明显升高,评分为(81.5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以针刺(穴取太冲、内庭、足临泣,腰痛点、臀痛点、坐骨神经点)及手法治疗(包括攘法、一指禅推法、牵引抖动法、按压法及左右侧扳法),每天1次,总共3周.治疗前后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JOA评分由术前的(6.14±0.97)分降低至术后的(0.95±0.32)分(P<0.01).疗效改善率其中优96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对其中116例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可迅速缓解腰腿急性疼痛,又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临床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76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手法治疗)与对照组(单纯手法治疗),每组3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足,显效29足,好转7足,无效2足;对照组痊愈1足,显效18足,好转15足,无效2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行走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联合手法治疗足跟痛疗效要优于单纯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跟骨减压的疗法治疗老年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确诊为跟痛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小针刀局部松解同时联合跟骨减压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小针刀局部松解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VAS疼痛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3.2±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7)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和57.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针刀配合跟骨减压疗法治疗老年跟痛症,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正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为正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宽度变化、Maryland评分、VAS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性别比、年龄、骨折Sanders分型、骨折至治疗时间、跟骨横径宽度、VAS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在第18周复查时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两组在治疗后18周的跟骨横径、Maryland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的跟骨横径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aryland评分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18周两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周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68.0%(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Ⅱ型跟骨骨折可恢复跟骨横径,改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盘庆东  曾文壁  罗岚 《新中医》2018,50(10):156-158
目的:探讨基于肌筋膜触发理论应用刃针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跟痛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例采用刃针在腓肠肌上部、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有明显压痛点或条索、结节点进行切割;对照组21例予洛索洛芬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刃针治疗跟痛症疗效肯定,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足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跟骨骨折患者,共40足,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8个月;跟骨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20周,无钢板折断、螺钉松动的病例;根据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90~l00分)21足,良(75~89分)14足,可(50~74分)4足,差(50分以下)1足(为Ⅳ型骨折),优良率87.5%。术后伤口渗液3足,裂开感染2足,经换药后愈合,无腓肠皮神经损伤。结论: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33足,男21例25足、女7例8足。年龄23~56岁,中位数35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双足5例。按照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8例22足、Ⅲ型10例11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跟骨宽度、B?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1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中位数17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跟骨宽度由术前(33.82±2.76)mm减少至(30.43±2.04)mm,B?hler角由术前13.26°±4.35°增大至32.41°±4.14°,Gissane角由术前128.55°±9.71°减小至120.84°±9.26°,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54.17±3.09)分增加至(85.24±5.67)分。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86.41±4.88)分,优16例19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结论: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基本形态,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0~59岁,中位数36.5岁;左侧26例,右侧42例;病程3~18个月,中位数10个月。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足疼痛VAS评分,治疗前(7.44±0.53)分、治疗1个疗程后(5.67±0.50)分、治疗2个疗程后(3.56±0.53)分、治疗3个疗程后(3.11±0.60)分;患足功能AOFAS评分,治疗前(68.78±1.30)分、治疗1个疗程后(76.89±3.24)分、治疗2个疗程后(82.22±1.81)分、治疗3个疗程后(84.35±1.60)分。结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可有效缓解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理筋手法组单纯采用理筋手法治疗。理筋手法和探穴针罐法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计算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并根据MRI检查结果评估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结果:①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2.68)分,(6.70±2.22)分,t=-0.865,P=0.64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8.532,P=0.000;t=-4.235,P=0.007),联合治疗组的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理筋手法组[(1.48±1.24)分,(2.24±1.42)分,t=-3.246,P=0.021]。②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3±12.46)分,(47.54±13.35)分,t=-1.435,P=0.54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6.756,P=0.000;t=-24.146,P=0.012),联合治疗组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理筋手法组[(72.16±18.14)分,(61.33±13.48)分,t=-5.473,P=0.015]。③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2.45)分,(3.88±2.33)分,t=-0.743,P=0.63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945,P=0.011;t=4.586,P=0.021),且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1.55)分,(7.35±2.03)分,t=0.547,P=0.085]。④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的患足韧带损伤改善情况优于理筋手法组(χ2=4.266,P=0.039),2组患者的肌腱及骨损伤改善情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107;χ2=0.517,P=0.472)。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减轻踝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改善患足韧带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理筋手法,但两者在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肌腱、骨损伤方面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跟痛症患者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8~72岁,平均(54.7±8.9)岁;共37足,左足20例,右足17例;病程1~6个月,平均(3.2±1.5)个月。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塌渍进行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阶段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4±1.5)个月。本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4.80±1.43)分;治疗后VAS评分(1.09±0.57)分;末次随访时评分(1.08±0.54)分。治疗后与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跟痛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足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足踝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患者,对其实施中足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侧位第一跖距角(Meary角)、距骨-跟骨角、中足评分(AOFA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距骨-跟骨角(25.73±4.56)和AOFAS评分(81.17±6.98)分高于治疗前(20.58±4.06)、(42.84±7.62)分,而Meary角(3.65±1.21)°和VAS评分(2.48±0.82)分则低于治疗前[(10.67±3.28)°、(5.95±1.23)分],通过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足关节融合术在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力线和外形,降低疼痛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命门穴、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患侧)、阳陵泉穴(患侧)和承山穴(患侧)治疗,联合针刺组采用搓飞针刺手法针刺环跳穴联合常规针刺手法(取穴同常规针刺组)治疗; 2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①腰腿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23±3. 28)分,(7. 22±2. 03)分,t=0. 020,P=0. 984];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 79±1. 17)分,(7. 23±3. 28)分,t=9. 875,P=0. 000;(3. 57±1. 05)分,(7. 22±2. 03)分,t=12. 370,P=0. 000],联合针刺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843,P=0. 000)。②改良JOA腰痛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49±4. 61)分,(18. 12±4. 66)分,t=0. 744,P=0. 456];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3. 81±2. 60)分,(17. 49±4. 61)分,t=20. 021,P=0. 000;(5. 69±3. 20)分,(18. 12±4. 66)分,t=17. 032,P=0. 000],联合针刺组改良JOA腰痛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531,P=0. 004)。③综合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针刺组治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常规针刺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联合针刺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Z=-2. 749,P=0. 006)。结论:采用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与单纯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缓解腰腿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翘拨折顶挤压手法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予跟骨翘拨折顶挤压手法复位行有限内固定治疗31例,术前根据sanders分类法进行骨折分型:Ⅱ型骨折9例,Ⅲ型15例,Ⅳ型7例.在手术中使用翘拨折顶挤压手法复位、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Bohler’s角,Gissane角,复位满意后行经皮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8—34个月,平均(20.9±3.2)个月,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得分(87±5)分,所有病例伤口正常愈合,无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跟骨翘拨手法复位行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且有利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伤口不愈合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176足)跟痛症患者,采用手法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3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所有病例经1~2个疗程治疗,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7个月,176足中痊愈121足,显效33足,有效16足,无效6足,总有效率96.6%。结论手法结合中药熏洗、穴位注射治疗跟痛症疗效肯定,创伤小,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跟痛症(Painful heel syndrome)又称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我们采用针刺结合手法治疗30例(40足)跟痛症,起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针刺、手法及魏氏四肢洗方外治综合治疗跟痛症1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均见跟部跖面行走痛,足跟跖面压痛,作X线摄片排除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124例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2岁。临床分型[1]:跟后痛24例(跟后滑囊炎12例,跟腱止撕裂伤2例,痹症性跟痛症10例),跟下痛52例(跖腱起点筋膜炎10例,跟骨下滑囊炎16例,跟下脂肪垫炎14例,肾虚跟痛症12例),跟骨病48例(跟骨骨刺36例,跟骨骨骺炎8例,跟距关节炎4例)。中医辨证分型[1]:肝肾亏虚型32例,瘀血阻滞型92例。  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针刺组采用针灸治疗,针刺结合推拿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治疗后,针刺结合推拿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为(1.19±0.23)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结合推拿组治疗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